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练习含答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全球水平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培养区域认知2.理解大气环流形成的因素、三圈环流的形成,培养综合思维3.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识记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培养综合思维4.理解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地理实践力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 有规律 的大气运动。 (2)意义: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 热量 和 水汽 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北半球)。
微思考 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其降水成因与赤道地区的降水成因是否相同?提示:纬度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的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锋面雨;赤道地区,空气膨胀上升的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对流雨。所以两地降水成因不相同。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由于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 北 ,冬季偏 南 。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成因海陆的 热力 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 冷高压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 热低压 。
2.形成和分布(1)北半球。①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 冷高压 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的冷高压以 亚洲高压 (又叫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②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的 热低压 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的热低压以 亚洲低压 (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状 分布。
3.对亚洲东部季风环流的影响(1)定义: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 季节 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2)形成。①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 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 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 冬季风 。②夏季:太平洋暖湿气流沿着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 东南季风 。 ③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重难归纳受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成因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气压带和风带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方法归纳 图示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
2019年11月11日,搭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驶过南纬60°海域,顺利穿过了海况恶劣的“西风带”。(1)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科考船穿过的“西风带”的盛行风向。(2)“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西北风。(2)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
典例剖析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 )A.①B.③C.⑤D.⑥
(2)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3)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盛行西风D.极地东风答案:(2)C (3)C
解析:结合图示三圈环流的分布及气流运动状况可知,③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压带。⑤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压带。④属于中纬度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
学以致用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风,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北半球夏季向低纬移动
(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乙属于极地东风带
解析:第(1)题,图中丙处气流下沉,为高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压带或极地高压带;若丙是极地高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为副热带高压带,故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若丙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季该气压带向高纬移动。第(2)题,若甲、乙风向相反,说明丙为副热带高压带,因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由于不能确定甲、乙所处半球,故不能确定甲和乙哪个属于信风带,哪个属于西风带。
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重难归纳1.海陆热力差异及其影响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切断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北半球的陆地比例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1)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北半球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
(2)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方法归纳 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亚洲高压)是典型的大陆气团,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区,使得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西伯利亚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延伸。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南海;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逐渐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
(1)西伯利亚高压是如何形成的?(2)依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我国时,给我国带来的主要盛行风的风向。提示:(1)冬季,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亚欧大陆降温快,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最为突出,形成西伯利亚高压。(2)西北风。
典例剖析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为夏威夷高压B.②为阿留申低压C.③为亚速尔高压D.④为亚洲高压
(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有( )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③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盛行西北风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D.北京炎热多雨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若①为高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切断,形成一个个的高、低压中心。第(3)题,当①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盛行西北风;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
学以致用下面两幅图为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表示北半球冬季、高气压B.图b表示北半球冬季、低气压C.图a表示北半球夏季、低气压D.图b表示北半球夏季、高气压(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副极地高压带D.副热带高压带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图a中亚欧大陆上气流下沉,是高压中心,由此判断图a表示北半球冬季。相反,图b表示北半球夏季,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第(2)题,图a中空气柱表示亚洲高压中心,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
读沿0°经线(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第1~3题。1.图中甲处为( )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副热带高压带D.赤道低压带
2.乙处风向最可能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3.丙地常见的天气是( )A.高温阴雨B.低温晴朗C.温和阴雨D.炎热晴朗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位于60°N附近,可判断其为副极地低压带。第2题,读图可知,乙处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第3题,读图可知,丙地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炎热晴朗天气。
下图为北半球夏季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据此回答第4~5题。4.图中字母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带
5.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解析:第4题,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处于60°N~70°N的为副极地低压带。第5题,图中D带应为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6.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 ,判断理由是 。 (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在甲地相遇,试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
答案:(1)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压带位置偏南)(2)(冰岛)低压(3)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相遇。(4)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被高压控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件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练习含答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演示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1节常见天气系统课件ppt、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1节常见天气系统练习含答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评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能提升•探新知,3寒带和高山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