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高教版(2023)道法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设计整册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14课 执行规划 夯实基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14课 执行规划 夯实基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举例说明,促进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设计了4个“阅读与思考”、4个“相关链接”和2个“启思导行”,下面分框阐述各栏目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
第一框 提高规划执行力
1.阅读与思考1:小陈执行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意图:该栏目呈现了中职学生小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行动计划的过程,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自身实际,思考如何执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出本目内容。操作建议:第一,回顾前课,引出话题。教师可通过回顾上节课学生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自然引出本栏目的话题。第二,精设问题,巧妙点拨。教师可提出问题:“小陈是怎样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效果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执行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第三,连接自我,拓展提升。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分享自己对执行规划的理解,以及自己是如何执行规划的。教师及时点评并总结,鼓励学生向小陈学习,寻找提高自己规划执行力的方法。
问题解析:
(1)小陈是怎样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
教师可结合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出答案。学生可能会答偏,例如,把小陈制订周计划、月计划的行为当成是执行规划的措施。教师可结合第13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明确行动计妙与执行规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你打算如何有效地执行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的回答可能仅是模仿案例中小陈的做法,这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规划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适合自己的规划执行方法。
注意事项: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勇敢分享自己的看法;
不必过于强调学生回答的准确性,应以鼓励为主。
2.相关链接1:两种执行规划的方法
设计意图:该栏目介绍了图表法和日记法,对正文介绍的提高规划执行力的方法进行拓展,引导学生通过掌握方法提高规划执行力。
操作建议:第一,查阅资料,精讲点拨。教师可在课前查阅图表法和日记法的相关资料,深入了
解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在课上清晰、简洁地向学生介绍这两种方法。第二,展示示例,学习运用。在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可给出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实例或示范,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这两种方法。第三,分享交流,拓展提升。教师可在课上组织学生分组展示练习成果,推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表法和日记法,提高规划执行力。注意事项:执行规划的方法有很多,在教材介绍的方法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
3.阅读与思考2:小郑的任务单
设计意图:该栏目呈现了中职学生小郑定期检查自己执行规划效果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住务单方法的效果,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如何应用该方法来提高规划执行力,引出本目内容。
操作建议:第一,设计图表,讲细讲透。教师可在课前基于案例设计任务单图表,在课上讲解此
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第二,巧设问题,引发思考。教师可提出“为什么要定期检查规划执行效果?
如果小郑坚持使用任务单的方法,他会取得哪些成效?”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定期检查规划执行效果的重要作用。第三,连接自我,启发思考。教师可提问:“你会怎么设计自己的任务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该方法。
问题解析:
(1)如果小郑坚持使用任务单的方法,他会取得哪些成效?
学生通常都能回答出小郑将顺利完成计划、实现目标等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坚持使用任务单带来的短期与长期效益,激发学生向小郑学习,坚持使用有效方法,定期检查自己的规划执行效果。
(2)你会怎么设计自己的任务单?
学生可能会简单照搬教材介绍的小郑的任务单来回答该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时情况,设计自己的任务单。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反思和调整。
注意事项:教师可结合学生用书“我做活动”栏目任务,将制作“规划执行情况的任务单”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任务单的方法,学会检查规划执行效果。
4.相关链接2:五步脱闲法
设计意图:该栏目介绍了五步脱困法的含义与具体操作步骤,对正文中关于通过定期检查发
现问题后的应对措施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学会解决规划执行中遇到的困难,确保规划能顺利地执行
下去。操作建议:第一,任务引领,自主学习。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在规划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因、影响了执行效果,我们该怎么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第二、举例说明,促进学习、教师可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从中学习使用技巧。第三,连接自我,把脉问诊。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困境,思考并分享如何通过五步脱困法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注意事项:在举例时,教师可介绍学生熟悉的人物,以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教师可结合学生用书“技能拓展”栏目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提高执行力的方法。
5.启思导行1: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与检查
设计意图:该栏目旨在引导学生认真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定期检查规划执行情况,并思考改进措施。
操作建议:第一,示例指导,精巧点拨。教师可进一步细化或优化该栏目表格,并给出填写示例,
据此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表格填写的方法。第二,营造氛围,鼓励分享。教师要创设宽松、接纳的氛围,鼓励学生填写和分享自己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真实情况。第三,课后任务,长期坚持。
在学生填写完前一阶段规划目标和行动计划的完成情况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近期的规划目标和行动计划,并指导学生组成规划执行监督小组,定期就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交流。
注意事项:该栏目的任务不是一堂课可以全部完成的,表格中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坚持填写。教师也需要经常提醒学生坚持执行。
第二框增强职业适应性
1.阅读与思考3:初入职场的烦恼
设计意图:该栏目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呈现了三位中职毕业生初入职场遇到的烦恼,引导学生思考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差异等,强化角色转换意识,引出本目内容。
操作建议:第一,播放视频,引出话题。教师可结合本专业的工作场景丰富材料中的故事,在课
前录制一个简短的小视频并在课上播放,以增加学生的代入感,激发学习兴趣。第二,巧设问题,引发思考。教师可提出问题:“以上几位初入职场的毕业生遇到了哪些烦恼?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
你觉得自已今后在初入职场时会遇到哪些烦恼?”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适应、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及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差异等问题。第三,课前活动,课堂展示。教师可在课前将学生分组,指导各个小组通过采访不同职业的员工、观察不同工作场所等方式,了解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差异。学生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展示完毕后,全班交流、分享。
问题解析:
(1)以上三位同学初入职场,遇到了哪些烦恼?
该问题的参考答案是:第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第二位同学无法处理好职场的人际关系;第三位同学感到工作单调、任务重、不自由,难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片面,或者有偏差,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应注意引导、纠偏和总结,帮助学生明白这些烦恼是学生在初入职场时可能遇到的职业适应问题。
(2)学校和职场有哪些区别?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简单、零散,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和总结,引导学生从环境氛围、人际关系、承担责任等方面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
注意事项:教师可根据学情决定是否布置课前采访任务。如果布置该任务,就需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相关链接3:责任心
设计意图:该栏目介绍了责任心的含义及其对个人工作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对正文关于责任心内容的补充,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责任心。
操作建议:第一,寻找榜样,强化认知。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寻找班级责任之星”的任务,在课上请2~4名学生讲述所找到的“责任之星”的故事,给出认为其是“责任之星”的理由。第二,举例精讲,讲明说透。教师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列举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或其他优秀职业人的例子,深化学生对责任心重要性和积极作用的认识。第三,自我反思,拓展升华。教师可设计“给自己的责任心打分”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我有责任心吗?如果10分为满分,我给自己打几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增强责任心的方法。
注意事项:“寻找班级责任之星”的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还能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责任心强的人更容易实现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教师可结合榜样人物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讲解。
3.阅读与思考4:小刘的职业准备
设计意图:该栏目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中职毕业生小刘为了顺利进入职场,在学校学习和毕
业实习期间所做的准备;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自身实际,思考如何为职业适应做好准备,引出本目内容。
操作建议:第一,巧设问题,引发思考。教师可提出“小刘为什么能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并在
毕业后顺利与旅行社签约?为了顺利进入职场,在学校期间她做了哪些准备?”等问题,通过点评、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职业准备的重要性。第二,连接自我,引发兴趣。教师可提出“小刘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为了尽快适应职场,你打算做哪些准备?”等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职业准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解析:
(1)小刘为了顺利进入职场,在学校期间做了哪些准备?
学生可能从以下方面进行回答:刻苦学习,考取相关证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重视沟通、合作
能力的训练和责任心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调适;实习期间吃苦耐劳、积极主动等。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线索启发或邀请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在校期间的职业准备问题。
(2)为了尽快适应职场,你打算做哪些准备?
学生可能会完全模仿案例中小刘的做法来回答该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强化角色转换意迟、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理性务实、脚踏实地的态度,增强综合能力等方面来回答。
注意事项:学生在回答“为了尽快适应职场,你打算做哪些准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工
作岗位需要什么”和“我还欠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和回答。
1.相关链接4:角色转换
设计意图:该栏目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转换的内涵,以及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正文中角色转换相关内容进行拓展。
操作建议:第一,借助案例,精讲点拨。教师可使用本专业毕业生的案例,通过讲解毕业生从学
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角色转换的内涵,以及角色冲突等问题。第二,连接自我,
讨论分享。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经历过的角色转换,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和解决办法。第三,课外任务,拓展提升。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课外采访任务,要求学生采访学长或亲人,请采访对象谈谈经历过的角色转换,在这些角色转换中有哪些感受和体验,在出现角色冲突等问题时是如何应对和处理的。
注意事项:身边人的真实故事更具感染力,布置课外采访任务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提前帮助学生把采访细节落实到位,确保采访效果。可将采访过程录制成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使用。
5.启思导行2:初入职场采访
设计意图:该栏目通过分组采访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初入职场容易遇到的职业适应问题及应对方法与效果,加深学生对本框内容的实践运用,促进学生总结增强职业适应性的方法。
操作建议:第一,分组探究,撰写提纲。教师可在课前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4~6人,
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采访对象、场地、方式、内容等问题,并撰写采访提纲。第二,汇报交流,总结提升。
各组在课堂上进行采访汇报、分享采访心得,教师补充、归纳常见的职业适应问题及正确的应对方法。第三,连接自我,迁移应用。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订为适应职场进行职业准备的行动计划,并将之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注意事项:教师需课前布置采访任务,指导学生做好采访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果时间允许,教师也可和学生一起完成采访任务。此外,还可将该栏目的活动与学以致用任务二中的第二个活动结合起来,邀请优秀毕业生进入课堂作专题报告或现场采访。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15课 完善规划 奋发有为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第14课 执行规划 夯实基础教案设计,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