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精品七下数学
- 七下数学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导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七下数学导学案垂线 学案 0 次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导学案,共3页。
课题
5.1.1相交线
课型
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相交线所成的角,能发现、区别邻补角和对顶角,通过测量、验证获得并理解、叙述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知几何推理。
重点
理解并叙述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
难点
区别对顶角与邻补角
导 学
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的表示方法,如果两条直线AB、CD有一个公共点,我们说这两条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这节课就来学习《相交线》
时长: 1 分钟
自 学
内容:2-3页,完成检学内容
学法:阅读、测量、归纳
时长: 5 分钟
检
学
⌒
时
长
:
4
分
钟
︶
基础知识检测(时长: 2 分钟 )
课堂活动(生生、师生)
1.如图,两条直线 与 相交于点 ,产生 个角;其中∠1和∠3有一个公共的 ,并且两个角的两边分别互为 ,所以这种位置的角叫做 ,具备相同位置的角还有 ;其中∠1和∠2有一条 ,他们的另外一条边互为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还有 、 、 。
2.对顶角性质:
∵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
∴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检测;
2.教师组织学生回答课件问题,完成基础知识自我评价与修改;
3.前后桌协作测量、归纳,完成能力提升检测;
4.开展生生互评活动,注重答案、测量过程中活动的参与度、表现、语言等情况的评价。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能力提升检测(时长:2 分钟 )
1.如上图,∠2和 是对顶角,∠3和 是对顶角;∠1和 是邻补角,∠2和 是邻补角,∠3和 是邻补角。
2.如上图,若∠1=45°,那么∠3= ,根据 ;
若∠1=40°,那么∠2= ,∠3= ,∠4=
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 组对顶角, 组邻补角;
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有 组对顶角, 组邻补角。
互
学
⌒
时
长
:
5
分
钟
︶
1.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1和∠3有一个公共的 ,并且两个角的两边分别互为 ,所以这种位置的角叫做 ,具备这种位置的角还有 ;其中∠1和∠2有一条 ,他们的另外一条边互为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还有 、 、 。
2.如图,如果∠2=80°,那么∠1= ,∠4= ;
如果∠3=110°,那么∠1= ,根据 ,
∠2= = (邻补角定义)
课堂活动(生生、师生)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A-B-C,分级进行指导、训练、纠正。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展
学
⌒
时
长
:
10
分
钟
︶
3.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BOD=56°, OE平分∠AOC,
求∠AOD和∠COE
教师演示分析、展示推理过程;教师组织课堂小结,衔接相关知识点与本节课内容、本节课体现的数学思想.
课堂活动(生生、师生)
1.学生展示分析、板演、说理;集体评价后师综合评价;
2.结合习题教师组织课堂小结:知识点、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用
学
⌒
时
长
:
15
分
钟
︶
1.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
①∠AOC的邻补角 ;②∠COE的邻补角 ;
③∠BOC的邻补角 ;④∠BOD的对顶角 _.
2.如下图,∠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3.拓展(规律):
(1)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有 对对顶角;
(2)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有 对对顶角;
(3)四条直线交于一点,有 对对顶角;
(4)n条直线交于一点,有 对对顶角.
4.应用:
(1)图1,∠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图2,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图3,直线AB、CD交于点O,∠COE=∠FOB=90°,∠AOC=30°, ∠EOF=_____.
第(2)题
第(1)题
第(3)题
课堂活动(生生、师生)
学生笔答后上交,教师进行批阅、整理错误,当天完成修改;
有余力的学生交完后完成练习册第1页。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反
思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经典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专题18 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案含解析),共73页。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17讲相交线与平行线(讲练版),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疑难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