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北京高考冲刺生物大刷题之常考题型
2024北京高考冲刺生物大刷题之常考遗传与进化部分
展开这是一份2024北京高考冲刺生物大刷题之常考遗传与进化部分,共19页。
(2020高二下·洛阳期末) 科学家发现如果RNA聚合酶运行过快会导致与DNA聚合酶相“撞车”而使DNA折断,引发细胞癌变。研究发现,一种特殊酶类RECQL5可以吸附到RNA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度,扮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均可以与DNA链结合分别催化不同过程
B . “撞车”引发的DNA折断可能损伤DNA链上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
C . RECQL5可以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而减慢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速率
D . RECQL5导致RNA聚合酶与mRNA结合受阻使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2)
(2020·浙江选考) 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
B . 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 . 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
D . 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
(3)
(2020高三下·北京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地衣是什么?这有关一个被颠覆的“真理”
1868年,瑞士科学家西蒙·施文德纳揭示了地衣是由单一真菌与单一微型藻类结伴相生的复合生命体。此后的150年,生物学家一直试图在实验室里栽培地衣,但是徒劳无功。
2011年,斯普利比尔使用现代遗传学手段,研究当地的两种地衣,其中一种会制造狐衣酸的强力毒素,呈现黄色;另一种则缺乏这种毒素,呈深棕色。这两种地衣看起来截然不同,被分类为两个“物种”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研究表明,它们中的真菌是一致的,搭配的也是一样的藻类。它们为什么会呈现不一样的颜色呢?
为寻真相,斯普利比尔分析了两种地衣所激活的基因,结果没有区别。他意识到,他的搜索范围太过狭隘了,地衣学家全都认为大型地衣中的真菌都来自子囊菌的类群,然后他将搜索范围拓展到整个真菌界。这时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地衣当中大量被激活的基因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真菌类群——担子菌。
子囊菌是真菌中的一个类别,平时见到的霉菌中就有一些属于这类。担子菌也是真菌中的一类,平时见到的各种蘑菇大多都属于此类。
一开始,他们猜测是有担子菌碰巧长在地衣上面,可能只是样本污染,样品上落了一点点细屑什么的,再或者也可能是某种病原体,感染了地衣导致其生病等等。这甚至可能只是假信号。
但是,当斯普利比尔从他的数据中移除了所有担子菌基因后,与狐衣酸有关的一切也随之消失了。他开始怀疑担子菌实际上就是地衣的一部分,两种地衣都有,但是黄色地衣中担子菌的丰度和数量更高。
斯普利比尔收集了45000份地衣样本,批量筛查这些属于不同演化分支、来自不同大陆的样本,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类的基因。
在显微镜下,地衣由一层紧实的外壳包裹着绵软的内芯。藻类就嵌在那层厚厚的外壳上,子囊菌也长在那里,只不过它们的菌丝向内部分支,构筑成海绵状的内芯。担子菌在外壳的最外层,就在另外两个伙伴的周围。
然而就算是那些担子菌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要鉴别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它们看起来跟子囊菌的菌丝横断面别无二致,完全没有理由认为那里存在两种而非一种真菌,这也是为何150年来都没人意识到这点的原因。
或许用上这三种成分,地衣学家终将能在实验室里成功栽培地衣。
(1) 一个世纪以来把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分类为不同的两个“物种”,为什么有人提出质疑呢?斯普利比尔寻找到的真相是什么?
(2) 斯普利比尔最重要的发现是__________
(3) 若你已经意识到地衣的共生生物,你可以通过怎样的分子技术和手段直观地观察到地衣的共生生物?
(4) 请概述斯普利比尔的研究前后,人们对地衣共生生物的认识。
(5) 请结合本文和所学知识概括互利共生的概念。
(6) 本文中的研究对地衣学的概念进行了修正,你觉得还有哪些谜团有待打开呢?(答出一点即可)
(4)
(2020·浙江选考) 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c、d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
B . 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C . 在减数分裂后期,2条X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D . 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
(5)
(2022高一下·高州月考) 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 均为淡棕色马, 随机交配, 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
B . 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 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
D . 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
(6)
(2022高二上·孝感期中)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的两个关键步骤是解离和压片
B . 视野中染色体数目已加倍的细胞占多数
C . 用卡诺氏液浸泡洋葱根尖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D . 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7)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 . 以宿主菌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 . 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菌死亡
D . 在宿主菌内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让该菌裂解
(8)
(2024七上·天桥期末) 四膜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营养成分不足时,进行接合生殖,过程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用高浓度的DDT处理不耐药的野生型四膜虫,经筛选获得了纯合的耐药四膜虫.为研究四膜虫耐药的机理,进行了相关实验.
(1) 高浓度DDT处理四膜虫可获得耐药个体,原因是DDT对四膜虫具有作用,使耐药的个体被保留.
(2) 为研究耐药性的遗传,科研人员将四膜虫分为80组进行实验,每一组两只四膜虫,一只是纯合的耐药四膜虫,另一只是野生型四膜虫.每一组的一对四膜虫接合生殖后得到的四膜虫均耐药.若每一组接合后的四膜虫再次相互接合,在80组实验结果中,出现耐药四膜虫的组数约为组,则表明耐药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耐药为性;若80组实验结果中,出现耐药四膜虫的组数约为组,则表明耐药性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两对基因独立分配.
(3) 为研究基因A与四膜虫的耐药性是否有关,科研人员提取耐药个体的DNA,用图2所示的引物组合,分别扩增A基因的A1片段、A3片段.
①据图分析,用引物Ⅰ、Ⅱ组合扩增后,得到的绝大部分DNA片段是图3中的.
②将大量N基因片段与扩增得到的A1片段、A3片段置于PCR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得到的绝大多数扩增产物是.
③回收的PCR扩增产物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转入耐药四膜虫细胞,并用加入的培养液筛选,获得A基因的四膜虫,这种四膜虫在高浓度DDT处理下生长速率明显下降,表明A基因是耐药基因.
(4) 从进化角度分析,营养成分不足时,四膜虫进行接合生殖的优势是.
(9)
(2020高三上·景德镇月考) 使君子花夜晚为白色,早晨开始逐渐变为粉色,到下午变为红色,晚上再恢复为白色.调查发现,晚上采蜜的是飞蛾,而早晨和白天采蜜的分别是蜜蜂和蝴蝶.此外,使君子花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相互错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花色变化增加了三种传粉者之间的竞争
B . 花色变化有利于增加使君子的繁殖机会
C . 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错开避免了自交
D . 使君子与三种传粉者协同(共同)进化
(10)
(2017高二下·淮北期中) 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的拟南芥种子,播种后长成植株并编号,单株收获各植株种子,标志着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过程,历时48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 将各编号植株性状与野生型对比,可以发现全部突变基因的表现
C . PCR技术扩增突变基因所用一对引物的碱基序列不同
D . 通过测交实验可以判断突变性状的显隐性
(11)
(2023高一下·阜阳期末)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 .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12)
(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 抗虫作物对害虫的生存产生压力,会使害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迅速提高,导致作物的抗虫效果逐渐减弱。为使转基因抗虫棉保持抗虫效果,农业生产上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下措施不能实现上述目标( )
A . 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
B . 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并施用杀虫剂
C . 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
D . 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
(13)
(2023高二上·济南开学考) 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
对该家系分析正确的是( )
A . 此病为隐性遗传病
B . III-1和III-4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C . II-3再生儿子必为患者
D . II-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
(14)
(2023高三上·武汉月考) 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
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 . 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
C . F2白眼残翅果蝇间交配,子代表型不变
D . 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5)
(2023高三上·潮安开学考) 猪笼草往往笼口光滑并能分泌蜜露诱捕昆虫。研究发现,高山地带的一些猪笼草边沿粗糙利于树鼩、鸟类等在笼内排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高山地带的猪笼草可通过捕食昆虫获取足够营养
B . 获取动物排泄物有利于猪笼草获得氮、磷等元素
C . 猪笼草的多样性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D . 猪笼草既属于生产者,也可能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
(16)
(2023高一下·成都期末) 抗肿瘤药物放线菌素D可阻碍DNA作为模板的相关生物合成过程,下列过程不会被该药物直接影响的是( )
A . 多肽链的合成
B . mRNA的合成
C . tRNA的合成
D . 子代DNA的合成
(17)
(2023五上·大田期中) 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说法,有些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 )
A . 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
B . 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
C . 消毒液能杀菌,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新冠病毒
D . 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
(18)
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关于酵母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复制后A约占32%
B . DNA中C约占18%
C . DNA中(A+G)/(T+C)=1
D . RNA中U约占32%
(19)
(2023高三上·海淀月考) 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n=42)中。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 . 簇毛麦与小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 培养过程中幼胚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
C . 杂种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
D . 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
(20)
(2023高三上·海淀月考) 如图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处于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
B . 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C . 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只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子
D . 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1)
(2017·徐州模拟) 科研人员以果蝇为材料研究进化时发现,野生种群中个体刚毛平均数为9.5根,科研人员从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为起始种群,从起始种群开始进行多代选择,在每一代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来繁殖子代,反复进行86代后,种群中个体刚毛的平均数接近40根.对此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多刚毛果蝇与少刚毛果蝇存在竞争关系
B . 20%的小种群与原种群存在地理隔离
C . 实验过程中,人工培养20%的小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D . 最后的多刚毛种群和起始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果蝇没有进化
(22)
(2017高二下·庄河期中) 下列关于细胞内含氮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膜、染色质、核糖体等结构都有含氮化合物
B . 细胞内的含氮化合物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 二苯胺可用来鉴定细胞中的某种含氮化合物
D . 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需要含氮化合物的参与
(23)
(2017高二下·庄河期中) 由于高铁的修建,一座山林被分为两个区域,恰好导致山林中的野猪隔离成了两个数量相等的种群,若干年后( )
A . 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
B . 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一定相等
C . 高铁的修建破坏了该山林的物质循环
D . 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24)
(2018高三上·厦门月考) 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 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 . 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 . 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 . 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25)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 )
A . 2/10
B . 7/10
C . 2/9
D . 7/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北京高考冲刺生物大刷题之常考稳态与环境部分,共28页。
这是一份2024北京高考冲刺生物大刷题之常考生物科学与社会部分,共27页。
这是一份2024北京高考冲刺生物大刷题之常考生物技术实践部分,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P2的全部遗传信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