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学案 (含解析)
2024年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学案 必修第二册 模块综合试卷(一)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中物理新教材同步学案 必修第二册 模块综合试卷(一) (含解析),共10页。
模块综合试卷(一)(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渭南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实例中均不考虑空气阻力,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是( )答案 D解析 人上楼过程中,人体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人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A不符合题意;跳绳的过程中,人体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人和绳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B不符合题意;水滴石穿过程中,水滴的机械能转变为内能,水滴和石头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C不符合题意;箭射出后,箭、弓、地球组成的系统只有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箭、弓、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符合题意。2.(2023·温州市高一期中)以下关于圆周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如图甲所示,手握绳子能使小球在该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如图乙所示,小朋友在秋千的最低点时处于超重状态C.如图丙所示,旋转拖把桶的脱水原理是水滴受到了离心力,从而沿半径方向甩出D.如图丁所示,摩托车在水平赛道上匀速转弯时,为了安全经过弯道,人和摩托车整体会向弯道内侧倾斜,人和摩托车整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四个力作用答案 B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方向的拉力,合力不可能沿水平方向,故手握绳子不可能使小球在该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错误;小朋友在秋千的最低点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B正确;水滴与拖把间的摩擦力不足以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水滴做离心运动,沿切线方向甩出,C错误;摩托车在水平赛道上匀速转弯时,为了安全经过弯道,人和摩托车整体会向弯道内侧倾斜,人和摩托车整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作用,D错误。3.(2023·西安铁一中学高一期末)天启星座,我国第一个实现组网运行的物联网星座,由38颗低轨道、低倾角小卫星组成。2020年1月,忻州号(天启5号)成功进入高度为500 km、通过地球两极上空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行;7月25日,天启10号进入高度为900 km、轨道平面与地轴夹角为45°的倾斜轨道运行。已知忻州号与天启10号的质量相等,则在轨运行时( )A.两卫星的机械能一定相等B.忻州号的速率一定小于天启10号的速率C.忻州号可以定点于忻州市的上空D.天启10号每天一定会多次经过赤道上空答案 D解析 两卫星的质量相同,轨道不同,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动能不同,重力势能也不同,所以它们的机械能不相等,故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eq \f(Mm,r2)=meq \f(v2,r)=meq \f(4π2,T2)r,整理可得v=eq \r(\f(GM,r)),T=eq \r(\f(4π2r3,GM)),忻州号的轨道半径小,所以其速率大,故B错误;忻州号在通过地球两极上空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行,所以不会定点于忻州市的上空,故C错误;地球同步卫星半径约为36 000 km,根据以上选项分析,可知天启10号的公转周期与地球同步卫星相比很小,所以每天一定会多次经过赤道上空,故D正确。4.质量为1 kg的小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拉力F随物体上升高度h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上升3 m时的速度大小为( )A.4eq \r(5) m/s B.2eq \r(5) m/sC.4eq \r(3) m/s D.2eq \r(3) m/s答案 B解析 由动能定理可知WF-mgh=eq \f(1,2)mv2,F-h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拉力做的功,则WF=40 J,代入数据可解得v=2eq \r(5) m/s,选项B正确。5.(2023·遵义市期末)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与在轨的空间站完成自主交会对接,我国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若对接前后空间站距地面的高度不变,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接前后,空间站的运行周期变大B.对接前后,空间站的向心加速度变小C.对接前后,空间站的运行速率均小于7.9 km/sD.神舟十五号的发射速度可以小于7.9 km/s答案 C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eq \f(Mm,R+h2)=meq \f(4π2,T2)(R+h),解得T=eq \r(\f(4π2R+h3,GM)),对接前后空间站距地面的高度不变,可知空间站的运行周期不变,故A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eq \f(Mm,R+h2)=ma,解得a=eq \f(GM,R+h2),对接前后空间站距地面的高度不变,可知空间站的向心加速度不变,故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eq \f(Mm,R+h2)=meq \f(v2,R+h),解得v=eq \r(\f(GM,R+h)),7.9 km/s是卫星在地球附近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空间站运行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所以对接前后空间站运行的速率均小于7.9 km/s,故C正确;7.9 km/s是卫星绕地球表面运行的最大速度,是发射的最小速度,神舟十五号的运行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故神舟十五号的发射速度大于7.9 km/s,故D错误。6.(2023·西安铁一中学高一期末)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0.2 kg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和弹簧压缩量Δx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机械能损失不计,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刚接触弹簧时加速度最大B.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C.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答案 B解析 由题图可知,弹簧压缩量为Δx=0.1 m时小球的速度最大,此时弹簧对小球的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可得mg=kΔx,解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B正确;由题图知Δx′=0.61 m时,弹簧对小球的弹力最大,弹力最大时的加速度a=eq \f(kΔx′-mg,m)=51 m/s2>g,所以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A错误;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刚开始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小于小球的重力,小球的速度继续增大,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当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时,小球的速度减小,直到减为零,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所以整个过程,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增大,由于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C、D错误。7.(2020·全国卷Ⅱ)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其左边缘a点比右边缘b点高0.5h。若摩托车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1,它会落到坑内c点。c与a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若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点。eq \f(E2,E1)等于( )A.20 B.18C.9.0 D.3.0答案 B解析 摩托车从a点做平抛运动到c点,水平方向:h=v1t1,竖直方向:h=eq \f(1,2)gt12,可解得v1=eq \r(\f(gh,2)),动能E1=eq \f(1,2)mv12=eq \f(mgh,4);摩托车从a点做平抛运动到b点,水平方向:3h=v2t2,竖直方向:0.5h=eq \f(1,2)gt22,解得v2=3eq \r(gh),动能E2=eq \f(1,2)mv22=eq \f(9,2)mgh,故eq \f(E2,E1)=18,B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如图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质量为m的高尔夫球,由于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高尔夫球竖直地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的A穴,重力加速度为g,则( )A.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Leq \r(\f(g,2h))B.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Leq \r(\f(2g,h))C.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穴所用时间为eq \r(\f(g,2h))D.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穴所用时间为eq \r(\f(2h,g))答案 BD解析 竖直方向只受重力,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由h=eq \f(1,2)gt2,得到t=eq \r(\f(2h,g)),故C错误,D正确;由于球竖直地落入A穴,故水平方向的末速度为零,根据运动学公式,有L=eq \f(v0,2)t,得v0=eq \f(2L,\r(\f(2h,g)))=Leq \r(\f(2g,h)),故A错误,B正确。9.(2022·兰州市高一期末)如图,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需要经过几次变轨,例如某次变轨,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上,然后在P处变轨到椭圆轨道2上,最后由轨道2在Q处变轨进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P点,轨道2、3相切于Q点。忽略空气阻力和卫星质量的变化,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从轨道1变轨到轨道2需要在P处减速B.该卫星从轨道1到轨道2再到轨道3,机械能逐渐减小C.该卫星在轨道3的动能小于在轨道1的动能D.该卫星稳定运行时,在轨道3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答案 CD解析 该卫星从轨道1到轨道2需要点火加速,则机械能增加;从轨道2再到轨道3,又需要点火加速,机械能增加;故该卫星从轨道1到轨道2再到轨道3,机械能逐渐增加,A、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eq \f(Mm,r2)=meq \f(v2,r),解得v=eq \r(\f(GM,r)),由题可知,该卫星在轨道3的半径大于在轨道1的半径,故该卫星在轨道3的速度小于在轨道1的速度,根据Ek=eq \f(1,2)mv2可知,该卫星在轨道3的动能小于在轨道1的动能,C正确;根据Geq \f(Mm,r2)=ma,解得a=eq \f(GM,r2),可知该卫星稳定运行时,在轨道3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D正确。10.(2023·泰安市期末)倾角θ=37°的传送带以速度v=1.0 m/s顺时针转动,位于其底部的煤斗每秒钟向其输送k=4.0 kg的煤屑,煤屑刚落到传送带上时速度为零,传送带将煤屑送到h=3.0 m的高处,煤屑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且煤屑在到达最高点前已经和传送带的速度相等。(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屑从落到传送带开始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前进的位移是2.5 mB.煤屑从落到传送带开始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所用的时间是2.5 sC.传送带电机因输送煤屑而多产生的输出功率是122 WD.传送带电机因输送煤屑而多产生的输出功率是154 W答案 BD解析 煤屑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a=μgcos θ-gsin θ=0.4 m/s2,煤屑从落到传送带开始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前进的位移x=eq \f(v2,2a)=1.25 m,故A错误;煤屑从落到传送带开始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所用的时间t=eq \f(v,a)=2.5 s,故B正确;设经过Δt时间,煤屑动能增加量ΔEk=eq \f(1,2)kΔtv2,重力势能增加量ΔEp=kΔtgh,摩擦产生的热量Q=μkΔtgcos θ·(vt-x),传送带电机因输送煤屑而多产生的输出功率P=eq \f(ΔEk+ΔEp+Q,Δt)=eq \f(1,2)kv2+kgh+μkgcos θ·(vt-x)=154 W,故C错误,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6分)使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图乙中O是打出的第一个点迹,A、B、C、D、E、F…是依次打出的点迹,量出OE间的距离为l,DF间的距离为s,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是T=0.02 s。(1)上述物理量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__,即验证了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2)如果发现图乙中OA距离大约是4 mm,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上述的各物理量间满足的关系式可能是________。答案 (1)gl=eq \f(s2,8T2)(2分) (2)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2分)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