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快与慢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声音的特征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光的折射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6神奇的眼睛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课件,共25页。
第三章 声的世界复习课件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吹笛子时,笛子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质是 ( )A.手指 B.笛管中的空气柱C.笛管 D.嘴唇答案 B 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选B。2.(2019河南南阳镇平期中)发生地震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 ( )A.传声 B.传热C.导电 D.通风答案 A 人被埋在废墟中,如果大声呼喊不仅地面上的人听不清,同时还会浪费自己的体力。为了能让地面上的人听到声音,可以采用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让铁制管道发声,同时产生的声音会通过铁制管道传播(铁制管道不仅能传声而且传声性能比空气还好),这样就能让地面上救援的人听到声音。故选A。答案 D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了;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抽气过程中,声音由大变小,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选D。4.(2017上海中考)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答案 A “言语不喧哗”指不要大声说话,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响度。5.(2015天津中考)“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答案 A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男低音”中的 “低”是指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故选A。6.(2017贵州遵义汇川遵义中学期中)优美的乐曲《梁祝》,既能用小提琴演奏,又能用钢琴演奏。我们能够区别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答案 C 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我们区别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故选C。7.(2017贵州遵义汇川遵义中学期中)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公路两旁植树C.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D.学校门口禁止鸣笛答案 C 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 A 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装置B比装置A距离声源远,说明音调较低的声音传播距离较远,B错误。低音比高音的频率低,故A项正确。同一鲸鱼发出的同一段声音在声源处的响度和能量是相同的,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和能量会逐渐减小,所以,响度和能量较大的声音传播距离才会更远,C、D项错。9.(2018山东临沂中考)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答案 D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选项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 m/s,故B选项错误。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C选项错误。不同人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D选项正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0.(2019福建南平三中期中)每年5月14日是南平解放日,市防空办组织防空警报演练。市民听到的警报声是由警报器的发声体 产生的。当警报声响起,全南平市区人民都能听到警报声,这是由于声音的 大,而警报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答案 振动 响度 空气解析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市民听到的警报声是由警报器的发声体振动产生;当警报声响起,全南平市区人民都能听到警报声,这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大;声音的传播靠介质,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答案 甲、乙、丙 丙、乙、甲解析 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是甲、乙、丙;当用木棍敲打瓶口时,瓶子会振动发出声音,水柱越短的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是丙、乙、甲。12.(2015云南昆明中考)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手机的喇叭 产生的。答案 音色 振动解析 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手机的喇叭振动产生的。答案 振幅 甲解析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物体的振幅有关。甲中振幅大于乙中振幅,甲图发声体发声的响度较大。14.(2019福建泉州晋江安海期中)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手机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 ;开会时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在 减弱噪声。答案 响度 声源处解析 使用手机时,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响度;开会时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5.(2019河南洛阳洛龙月考)2018年2月6日,在我国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觉察到,是因为地震时伴随有 产生;救治伤员时,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获得信息(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答案 次声波 超声波解析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发生时都会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得很远。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医学中“B超”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三、实验探究题(共15分)(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答案 (1)固体 (2)液体 气体 (3)真空解析 (1)一位同学敲击桌子,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进行传播;(2)当在盛水的玻璃缸里敲击石块时,耳朵(未贴在玻璃缸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和空气传播到耳朵里的;(3)当不断向外抽气时,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减小,说明声音不能够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这是通过实验加推理得出的实验结论。答案 音调的高低与孔的大小有关吗解析 根据“饮料瓶上有两排大小不一、高低位置不同的小孔”可以猜想:音调的高低与孔的大小有关或是音调的高低与孔的位置有关。答案 (1)粗细 (2)不合理 没有控制琴弦粗细相同 (3)长度解析 (1)由图可知,橡皮筋粗细不同,因此利用图甲中器材可以探究“四弦琴”发声的音调与橡皮筋粗细的关系;(2)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所以不合理,原因是他没有控制两根弦的粗细相同;(3)当琴弦长度改变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我国京族特有的单一琴弦的乐器独弦琴,主要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度,奏出的委婉如歌的曲调。四、计算题(共14分)19.(2019福建泉州惠安惠南中学期中)(6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 s收到回波信号,问:(1)该处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2)这种办法能不能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什么?答案 (1)4 500 m (2)不能,其原因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0.(2019福建泉州永春二中等三校联考期中)(8分)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 m处鸣笛后2 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汽车的速度v。答案 (1)680 m (2)325 m (3)15 m/s
第三章 声的世界复习课件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吹笛子时,笛子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质是 ( )A.手指 B.笛管中的空气柱C.笛管 D.嘴唇答案 B 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选B。2.(2019河南南阳镇平期中)发生地震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 ( )A.传声 B.传热C.导电 D.通风答案 A 人被埋在废墟中,如果大声呼喊不仅地面上的人听不清,同时还会浪费自己的体力。为了能让地面上的人听到声音,可以采用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让铁制管道发声,同时产生的声音会通过铁制管道传播(铁制管道不仅能传声而且传声性能比空气还好),这样就能让地面上救援的人听到声音。故选A。答案 D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了;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抽气过程中,声音由大变小,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选D。4.(2017上海中考)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答案 A “言语不喧哗”指不要大声说话,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响度。5.(2015天津中考)“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答案 A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男低音”中的 “低”是指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故选A。6.(2017贵州遵义汇川遵义中学期中)优美的乐曲《梁祝》,既能用小提琴演奏,又能用钢琴演奏。我们能够区别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答案 C 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我们区别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故选C。7.(2017贵州遵义汇川遵义中学期中)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公路两旁植树C.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D.学校门口禁止鸣笛答案 C 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 A 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装置B比装置A距离声源远,说明音调较低的声音传播距离较远,B错误。低音比高音的频率低,故A项正确。同一鲸鱼发出的同一段声音在声源处的响度和能量是相同的,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和能量会逐渐减小,所以,响度和能量较大的声音传播距离才会更远,C、D项错。9.(2018山东临沂中考)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答案 D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选项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 m/s,故B选项错误。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C选项错误。不同人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D选项正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0.(2019福建南平三中期中)每年5月14日是南平解放日,市防空办组织防空警报演练。市民听到的警报声是由警报器的发声体 产生的。当警报声响起,全南平市区人民都能听到警报声,这是由于声音的 大,而警报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答案 振动 响度 空气解析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市民听到的警报声是由警报器的发声体振动产生;当警报声响起,全南平市区人民都能听到警报声,这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大;声音的传播靠介质,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答案 甲、乙、丙 丙、乙、甲解析 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是甲、乙、丙;当用木棍敲打瓶口时,瓶子会振动发出声音,水柱越短的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从高到低的是丙、乙、甲。12.(2015云南昆明中考)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这是通过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手机的喇叭 产生的。答案 音色 振动解析 打电话时,我们仅凭声音就可判断对方是谁,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进行判断的;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是由手机的喇叭振动产生的。答案 振幅 甲解析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物体的振幅有关。甲中振幅大于乙中振幅,甲图发声体发声的响度较大。14.(2019福建泉州晋江安海期中)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手机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 ;开会时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在 减弱噪声。答案 响度 声源处解析 使用手机时,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响度;开会时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5.(2019河南洛阳洛龙月考)2018年2月6日,在我国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觉察到,是因为地震时伴随有 产生;救治伤员时,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获得信息(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答案 次声波 超声波解析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发生时都会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得很远。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医学中“B超”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的信息。三、实验探究题(共15分)(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答案 (1)固体 (2)液体 气体 (3)真空解析 (1)一位同学敲击桌子,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进行传播;(2)当在盛水的玻璃缸里敲击石块时,耳朵(未贴在玻璃缸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和空气传播到耳朵里的;(3)当不断向外抽气时,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减小,说明声音不能够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这是通过实验加推理得出的实验结论。答案 音调的高低与孔的大小有关吗解析 根据“饮料瓶上有两排大小不一、高低位置不同的小孔”可以猜想:音调的高低与孔的大小有关或是音调的高低与孔的位置有关。答案 (1)粗细 (2)不合理 没有控制琴弦粗细相同 (3)长度解析 (1)由图可知,橡皮筋粗细不同,因此利用图甲中器材可以探究“四弦琴”发声的音调与橡皮筋粗细的关系;(2)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所以不合理,原因是他没有控制两根弦的粗细相同;(3)当琴弦长度改变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我国京族特有的单一琴弦的乐器独弦琴,主要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度,奏出的委婉如歌的曲调。四、计算题(共14分)19.(2019福建泉州惠安惠南中学期中)(6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 s收到回波信号,问:(1)该处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2)这种办法能不能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什么?答案 (1)4 500 m (2)不能,其原因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0.(2019福建泉州永春二中等三校联考期中)(8分)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 m处鸣笛后2 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汽车的速度v。答案 (1)680 m (2)325 m (3)15 m/s
相关资料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