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测试题
展开1.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
A.城市和乡村 B.工人和农民 C.平原和高原 D.气温和降水
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向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聚落类型是( )
A.农村 B.牧村 C.林场 D.渔村
晋朝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是这样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据此回答3~5题。
3.陶渊明先生描写的桃花源是( )
A.乡村 B.城市 C.大城市 D.渔村
4.从前,桃花源成为“世外桃源”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交通发达 C.与世隔绝 D.土壤肥沃
5.现在,桃花源成为“人间仙境”。到桃花源可以感受到那里( )
A.四季如春 B.高楼林立 C.与世隔绝 D.空气清新
6.“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的民居主要分布在( )。
A.西亚热带沙漠地区B.东南亚温暖湿润地区
C.北亚寒冷干燥地区D.东亚夏季多雨地区
7.在下列大洲中,许多地方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村落的是( )。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8.对下列具有民族特色的聚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相互帮助
B.人们集中居住在四合院和客家土楼里可以共同抵御各种侵害
C.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具有文化和民族特色,应加以保护
D.四合院和客家土楼太陈旧,应坚决拆除
9.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它们是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
B.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C.它们美观漂亮,赏心悦目,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D.它们反映了古今中外的民族风情
10.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
A.任其自然发展B.应该大力保护
C.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D.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
读图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1.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 B.人口 C.气候 D.河流
12.有关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地规模不断变大 B.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C.聚落仅沿河流扩展 D.公路运输越来越发达
13.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着众多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这些古建筑、园林和街区应当( )
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这两大因素共同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据此,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
A.a B.b C.c D.d
15.促使其形成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宗教中心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地形开阔 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世界上居住在城市的人有( )
A.少数 B.大多数 C.约有一半左右
17.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
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木同,建筑材料相同
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18.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
A.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高山地区
C.荒原地区 D.冰缘地区
19.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
B.乡村的居民就是从事放牧
C.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D.乡村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20.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下图为窑洞图,读图并回答21~22题。
21.这种房屋是我国哪个地区特有的民居(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2.该地区的居民住这种房屋的原因是( )
①贫困 ②富裕 ③窑洞内冬暖夏凉 ④防地震 ⑤美观、耐用
A.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
23.下图为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沿河而建的原因是( )
①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②河流沿岸地形较平坦 ③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 ④河流沿岸森林资源丰富 ⑤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⑤
24.中国的很多房屋坐北朝南。下列关于坐北朝南建房的好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防寒冷的北风 B.可以防台风
C.阳台上可晒太阳 D.让南风吹进屋内,夏天凉爽
25.下图所示地区是一大片未开发地区,有人想在那里开垦一片土地,种植农作物并建一栋房子,供自己长期居住。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宜建房的地方是( )
① B.② C.③ D.④
26.下列几种搭配不能正确体现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是( )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中国南方——平顶房屋
D.东南亚地区——高脚屋
27.下列地区与传统民居对应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窑洞 B.华北平原——竹楼
C.青藏高原——冰屋 D.云贵高原——蒙古包
读图,四幅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28.四景观中属于自然风光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9.四景观所在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0.通过两年的学习,你认为下列最有利于形成人地和谐观念的是( )
A.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
B.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
C.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
D.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综合题
31.材料:我市昭山山顶上有一座昭山寺,始建于唐代,那时没有自来水,挑水要到山下去,又没有电灯,于是在寺庙中开了一个天井,天井下建一个水池(附图)。根据材料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昭山寺内的天井
(1)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
(2)从前,昭山山顶上的居民和房屋会不会很多?为什么?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上面甲图表示 聚落,居民主要从事 等工作;乙图表示 聚落,居民主要从事 等工作.聚落的变化发展是从甲到乙还是从乙到甲? .
(2)请列举出两点说明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差异.
(3)请指出我们肇庆市哪里还保留有乙的景观? .
(4)根据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是 ,判断理由是 .
33、连线题
A.东南亚地区 ①四合院
B.北极地区 ②厚墙小窗的房屋
C.黄土高原 ③水城
D.威尼斯 ④高架屋
E.北京 ⑤冰屋
F.西亚地区 ⑥窑洞
34、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农村的统称叫聚落。( )
(2).聚落就是人们居住的居所。( )
(3).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
(4).亚洲乡村人口较少,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 )
(5).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
(6).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
(7).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 )
(8).云南省的丽江老城不属于世界文明遗产。( )
答案
1-5ABACD 6-10ACDDB 11-15ACDAD 16-20CBADD 21-25BDDBD 26-30CABDD
(1)下雨时屋顶上的一些雨水从天井流入水池中,减少了挑水量,天井还能通风、采光。(2)从前,山顶上的居民和房屋不会很多。因为地形不平坦,水源远,风大,冬季寒冷,交通、运输、购物都不方便。
32.(1)城市;非农业产业活动;乡村;农业生产活动;由乙到甲;
(2)由乙到甲;
(3)广东肇庆﹣高要回龙镇﹣黎槎古村;
(4)降水丰富;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
33、A——④ B——⑤ C——⑥ D——③ E——① F——②
34、(1)x (2) x (3) √ (4) x (5) √ (6) √ (7) √ (8)x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