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展开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生 物
一、选择题
1. 杜鹃是长沙市的市花。下列从细胞水平对杜鹃描述错误的是( )
A. 可经由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
B. 体内的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C. 杜鹃花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
D. 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A、杜鹃为高等植物,可进行有性生殖,是由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A正确;
B、结合细胞学说的内容可知杜鹃体内的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B正确;
C、杜鹃是多细胞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分泌产物所构成的,C正确;
D、杜鹃属于多细胞生物体,需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2.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菠菜、洋葱、玉米的叶肉细胞,发现这些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于是得出了植物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的结论。他得出这个结论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完全归纳法 B. 不完全归纳法
C 构建模型法 D. 对比实验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其中完全归纳法是对所有调查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属性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完全归纳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可实现性。而不完全归纳法是指只考察了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这种属性,而结论却断定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其结论所断定的范围显然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模型建构法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者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有很多,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对比实验法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详解】某些同学对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菠菜、洋葱、玉米的叶肉细胞的结构进行了归纳,从而得出所有植物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这属于在植物中选择了部分代表进行归纳总结,属于不完全归纳法,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关于下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d都具有遗传物质 B. a、b、c、d均能进行细胞分裂
C. b、d均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 D. b、c、d均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b蓝细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c酵母菌与d叶肉细胞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是真核细胞。
【详解】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也是DNA,所以a、b、c、d都具有遗传物质,A正确;
B、a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因而无法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
C、b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无叶绿体,C错误;
D、b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表述错误的是( )
A. 如果标本染色比较深,应该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 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C. 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
D. 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B
【解析】
【分析】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故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2、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3、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详解】A、标本染色较深,应调亮视野,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A正确;
B、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不能升高镜筒,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B错误;
C、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象移到视野的正中央,C正确;
D、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B。
【点睛】
5.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淀粉、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大分子物质
B. 脂肪、肝糖原均为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C.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
D. 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多糖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由以碳链为骨架的单体构成。
【详解】A、大分子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单体形成的,淀粉是多糖,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形成的,因此三者都是大分子物质,A正确;
B、脂肪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肌糖原、淀粉属于多糖,也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B正确;
C、生物体从无机环境选择性吸收元素,因此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学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C正确;
D、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而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 脂肪、脂肪酸、脂肪酶
B. 葡萄糖、果糖、纤维素
C. 血红蛋白、叶绿素、抗体
D. 磷脂、性激素、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部分含有S;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
【详解】A、脂肪和脂肪酸的元素组成都是C、H、O,而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相同,A错误;
B、葡萄糖、果糖、纤维素都属于糖类,它们的元素组成都是C、H、O,B正确;
C、血红蛋白组成元素为C、H、O、N、Fe,叶绿素组成元素为C、H、O、N、Mg,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相同,C错误;
D、磷脂组成元素为C、H、O、N、P,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组成元素为C、H、 O,胰岛素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
7. 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都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B. 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
C. 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D. 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与结合水。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2、自由水的作用是: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生化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3、无机盐的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详解】A、细胞内的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结合水则是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不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A错误;
B、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内含有的自由水越多,同一株植物中,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B错误;
C、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纤维素,燃烧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C错误;
D、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D。
【点睛】
8. 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
②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③淀粉和麦芽糖均是制作小饼的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
④用显微镜观察苏丹III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滴
⑤麦芽糖被分解得到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根据能否水解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下会呈现砖红色反应;脂肪与苏丹Ⅲ会呈现橘黄色反应。
【详解】①鉴定“饴”(麦芽糖)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①正确;
②人体摄入的小饼中含有的淀粉(多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其水解产生葡萄糖(单糖)才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②正确;
③麦芽糖是二糖,③错误;
④制作酥饼时,细胞已破裂,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脂肪滴,④错误;
⑤二糖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麦芽糖(二糖)被分解得到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合成多糖(糖原),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如非必需氨基酸),⑤正确。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9. 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为( )
A. 4、4和8、4 B. 5、4和5、4
C. 5、4和8、4 D. 8、4和5、4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酸分为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其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T,核糖核苷酸的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 G、U。
【详解】烟草是高等植物,所以既有DNA也有RNA,碱基有A、G、C、T、U共5种,核苷酸有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故碱基只有A、U、C、G共4种,核苷酸有4种,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 下面哪一实例说明微量元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
A. 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 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
C. 缺K+会影响神经信号的正常传导
D. 绿色开花植物缺少B只开花不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Mg是大量元素,A错误;
B、Ca是大量元素,B错误;
C、K是大量元素,C错误;
D、B是微量元素,绿色开花植物缺少B时只开花不结果,说明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D正确。
故选D。
11. 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 B. 解冻后蛋白质功能可能异常
C. 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到肽键的变化 D. 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巯基(-SH)中含有S,由氨基酸的结构通 可知,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A正确;
B、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由题干“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可知解冻后的蛋白质结构会发生变化,其功能也可能发生异常,B正确;
C、由题干信息知,结冰时会增加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解冻时空间结构改变,结冰和解冻过程未涉及到肽键的变化,C错误;
D、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会被氧化形成二硫键(-S-S-),抗冻植物能够适应较冷的环境,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推知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D正确。
故选C。
12. 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CH2OHHNH2CONHCHHCONHCHHCONHCHCH2CONHCCH3CHCH3CH3HCOOH
A. 脑啡肽为四肽化合物
B. 反应物合成一个脑啡肽后,脱去5个水分子
C. 一个脑啡肽含有5个游离的氨基
D. 组成脑啡肽的氨基酸共有4种R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氢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决定氨基酸的种类。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化合物中含有4个-CO-NH-结构,因此该化合物是由五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五肽化合物,A错误;
B、该化合物含有4个-CO-NH-结构,含有4个肽键,说明合成一个脑啡肽,需要脱去4个水分子,B错误;
C、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的R基中均无游离的氨基,所以只有主链上最左端的1个游离的氨基,C错误;
D、结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组成脑啡肽的5个氨基酸中第2、3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均为-H,所以共有4种R基,D正确。
故选D。
13. 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如下图)。目前这种“隐性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脂质体的膜结构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
B. 将组成该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层的面积是该脂质体表面积的2倍
C. 脂质体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
D. 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A为脂溶性药物,药物B为水溶液药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脂质体为两层磷脂分子组成,在脂质体外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性脂质体”,利用的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的特点,药物A包裹在内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在磷脂志分子层中间,为脂溶性药物。
【详解】A、由图可知,脂质体是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膜,细胞膜也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该脂质体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组成该脂质体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层的面积是该脂质体表面积的2倍,B正确;
C、抗原抗体的具有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因此脂质体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C正确;
D、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药物A包裹在内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在磷脂分子层中间,为脂溶性药物,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A. 液泡和核糖体 B. 中心体和叶绿体
C. 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 内质网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误;
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B错误;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都是含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正确;
D、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5. 研究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常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某同学用该方法对菠菜的叶肉细胞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其中 S1-S4 表示上清液,P1-P4表示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四次离心,离心机的转速设置应该是依次变小
B. 全面考虑 S1-S4,P1-P4,DNA仅存在于 P1、P2、P3中
C. S1、S2、P2、P3在适宜条件下均能进行能量转换
D. S1、S2、S3、P4中均有具膜的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各种细胞器;P2为叶绿体,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3为线粒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P4为核糖体,S4为除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图示四次离心,试管中的物质或结构质量越来越低,离心机的转速设置应该是依次变大,A错误;
B、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还有少量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图中的P1、P2、S2、P3都含有DNA,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能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则图中的S1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P2为叶绿体、S2和P3都含有线粒体,C正确;
D、P4为核糖体,不含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
16. 叶绿体的结构与蓝细菌十分相似,科学家在研究叶绿体的起源时,提出一种假说,即原始真核细胞将蓝细菌吞噬后,蓝细菌生活于其内,形成共生体,原始真核细胞逐步演化为植物细胞,而蓝细菌演化为叶绿体。下列证据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叶绿体和蓝细菌都具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叶绿体和蓝细菌都具有生产蛋白质机器——核糖体
C. 叶绿体内存在与蓝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D. 叶绿体膜的层数与蓝细菌相同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假说认为植物中的叶绿体起源于一种细胞:蓝细菌,因为叶绿体有一些细胞结构的遗留痕迹如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具有一定的自我复制能力,在结构和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详解】A、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蓝细菌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两者均含光合色素,均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可以作为支持叶绿体起源于蓝细菌假说的证据,A符合题意;
B、叶绿体和蓝细菌中都含有合成蛋白质的机器即核糖体, 都能合成蛋白质,故可以作为支持叶绿体起源于蓝细菌假说的证据,B符合题意;
C、叶绿体中含有DNA和RNA,其中的遗传物质是环状DNA,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蓝细菌细胞中也有环状DNA,故可以作为支持叶绿体起源于蓝细菌假说的证据,C符合题意;
D、叶绿体膜的层数为2,而蓝细菌细胞膜层数为1,不可以作为支持叶绿体起源于蓝细菌假说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7. 下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转化为糖类
B. 若物质X能与脂肪酸结合生成脂肪,则X代表甘油
C. 葡萄糖和维生素D的元素组成不同
D. 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
【答案】BD
【解析】
【分析】人体内糖的组成元素一般为C、H、O,糖是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其中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糖和脂肪相比,彻底氧化分解后,脂肪释放的能量较多。生物体内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在糖供能出现障碍时才会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详解】A.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A错误;
B. 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若物质X能与脂肪酸结合生成脂肪,则X代表甘油,B正确;
C. 葡萄糖和维生素D的元素组成都是C、H、O,因此组成元素相同,C错误;
D.人体内葡萄糖可以转化成脂肪,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D正确。
故选BD。
18. 关于细胞结构与生物种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低等植物也含有中心体
B.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C.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溶酶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D. 只有细胞生物才有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答案】AC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中心体。
【详解】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A正确;
B、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真核细胞,单细胞生物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草履虫,B错误;
C、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溶酶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也含有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D错误。
故选AC。
19. 有研究证据显示,细胞器中的蛋白质是通过一定的机制保留和回收来维持的,其中一种机制是对逃逸蛋白的回收使之返回它们正常驻留的部位。驻留在内质网中的可溶性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称为KDEL序列,如果该蛋白被意外地包装进入转运膜泡,就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KDEL受体就会识别并结合 KDEL序列将他们回收到内质网,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高 pH 能促进 KDEL 序列与受体蛋白的结合
B. 识别与结合KDEL 信号序列的受体可存在于 COPⅠ膜泡上
C. 附着型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其生物膜的流动性
D. 内质网驻留蛋白的合成、运输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从图中看到,高pH的时候,KDEL序列在内质网中大量分散分布,低 pH时,高尔基体中的KDEL 和受体蛋白结合,A 错误;
B、据图分析,结合 KDEL信号序列受体蛋白在高尔基体顺面膜囊、COPⅠ膜泡上均有,B正确;
C、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 错误;
D、内质网驻留蛋白的合成、运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的参与,当该蛋白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D错误。
故选B。
20. 经测定,某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SH+-SH―→-S-S-+2H),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
B. 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
C. 该多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D. 该多肽中O原子数为5
【答案】BC
【解析】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正确;
B、依题意可知:该多肽链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N原子,而且组成该多肽链的每种氨基酸中都只有1个N原子,说明该多肽链是由四个氨基酸组成的四肽,由于只有半胱氨酸含有S,所以参与构成四肽的有两个半胱氨酸。两个半胱氨酸共6个碳原子,说明另外两个氨基酸的C原子之和为21-6=15,故另外两个氨基酸为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即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B错误;
C、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合成且还有一个二硫键,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2=56,C错误;
D、该多肽链形成过程脱去3分子水、形成二硫键时脱去2个氢,所以该多肽中氧原子数为8-3=5,D正确。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
21. 细胞内的大分子具有重要的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表格。
生物大分子名称
淀粉
(1)__________
DNA
蛋白质
功能
(2)________
组成植物细胞的结构
(3)______
具有运输功能等
元素组成
C、H、O
(4)__________
C、H、O、N、P
C、H、O、N等
基本组成
单位
葡萄糖
葡萄糖
脱氧核苷酸
氨基酸
种类多样的原因
(5)____________
(6)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__________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答案】 ①. 纤维素 ②. 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③. 遗传信息的载体(或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④. C、H、O ⑤. 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及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或碱基的排列顺序) ⑥. 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详解】①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其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②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由葡萄糖组成。
③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④葡萄糖元素组成是C、H、O。
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及排列顺序决定了DNA的多样性。
⑥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使得蛋白质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22. 花生种子是富含脂肪的油料种子,而小麦种子是富含淀粉的种子,请据此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相同质量的脂肪和淀粉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在黑暗条件下,花生种子在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导致其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填“H”或“N”或“O”)。
(3)已知在小麦种子成熟时,淀粉的形成与一种磷酸化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为了验证磷酸化酶是否为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向实验组试管中加入2 mL____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如果实验组试管中同样出现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答案】(1)脂肪 (2)O
(3) ①. 磷酸化酶溶液 ②. 等量的已知蛋白质(或蛋清)溶液 ③. 紫色
【解析】
【分析】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吸收的水分可作为反应物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该时期种子干重有所增加,这与吸收的水分有关。
【小问1详解】
与等质量糖类相比,脂肪中C、H的比例较高,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更多,释放出的能量更多,故是更好的储能物质。
【小问2详解】
在黑暗条件下,花生种子在萌发初期只进行细胞呼吸,萌发时种子不断从外界吸收水分参与细胞内的代谢,使种子干重有所增加,因为氧元素质量比氢元素大得多,因此导致其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
【小问3详解】
鉴定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该试剂和蛋白质反应呈紫色,所以为验证磷酸化酶是否是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向实验组试管中加入待测的2mL磷酸化酶溶液,对照组加入2mL已知蛋白质溶液,然后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如果出现紫色反应,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23. 下图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相比动物细胞图该图特有的细胞结构有[ ]______ 、[ ]______、[ ]______。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与之有关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与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3)与能量转换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4)无膜的细胞器有[ ]________。
(5)系统的边界是[ ]________。
【答案】(1) ①. [1]叶绿体 ②. [6]细胞壁 ③. [9]液泡(可交换顺序)
(2)9 (3) ①. [1]叶绿体 ②. [2]线粒体
(4)[8]核糖体 (5)[5]细胞膜
【解析】
【分析】图示表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叶绿体,2为线粒体,3为细胞核,4为高尔基体,5为细胞膜,6为细胞壁,7为细胞质基质,8为核糖体,9为液泡,10为内质网。
【小问1详解】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特有的是[1]叶绿体、[6]细胞壁、[9]液泡。
【小问2详解】
“霜叶红于二月花”,叶的颜色与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关,花的颜色与9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小问3详解】
[1]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2]线粒体能将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及热能。
【小问4详解】
8是核糖体, 没有膜结构。
【小问5详解】
5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是系统的边界。
24.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导致老年性痴呆。此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是 β -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聚集沉积形成斑块。请回答问题:
(1)Aβ 含有 39~43 个氨基酸,请写出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β由淀粉样前体蛋白(一种膜蛋白)水解形成,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淀粉样前体蛋白先后经过________的催化作用,切断氨基酸之间的__________(化学键名称)而形成 Aβ,每经此过程生成 1 分子 Aβ 需要__________分子水。
(3)Aβ的空间结构如图2。许多证据表明,Aβ在健康人的大脑中有营养神经的作用。但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β产生量过多,可形成不同的Aβ聚集体(图3为含12个Aβ的聚集体),产生神经毒性并最终使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衰退的症状。
综上所述,请你提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思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①. β-分泌酶和 γ-分泌酶 ②. 肽键 ③. 2
(3)开发抑制 β-分泌酶或 γ-分泌酶活性的药物;开发促进 Aβ 水解或清除的药物;开发抑制 Aβ 聚集的药物等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淀粉样前体蛋白经过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催化作用下,最终形成Aβ。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小问1详解】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如下。
【小问2详解】
由图1可知,淀粉样前体蛋白先后经过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催化作用,切断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而形成Aβ;每经此过程生成1分子Aβ需要切断2分子肽键,需要2分子水。
【小问3详解】
根据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聚集沉积形成斑块,结合题图,可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是防止Aβ聚集,具体思路为:开发抑制β-分泌酶和/或γ-分泌酶活性的药物;开发促进Aβ水解或清除的药物;开发抑制Aβ错误空间结构的药物;开发抑制Aβ聚集的药物等。
25.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最好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涨破,当涨破的红细胞将内容物释放之后,其细胞膜又会重新封闭起来,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血影。涨破的细胞又能重新封闭起来说明_____。
(2)科学家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影,去除部分膜蛋白,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处理
膜蛋白类
处理后红细胞形态
血型糖蛋白
带3蛋白
带4.1蛋白
锚蛋白
血影蛋白
肌动蛋白
试剂甲
+
+
+
+
-
-
变得不规则
试剂乙
-
-
+
+
+
+
还能保持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对维持红细胞形态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
(3)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如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为了检测膜蛋白在膜上的分布位置,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1所示)将细胞分为三组:
甲组:不作处理;
乙组: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的细胞,此时胰蛋白酶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丙组: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细胞,此时胰蛋白酶能进入细胞。
分别提取、分离三组的膜蛋白,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注:控制消化处理的时间,使胰蛋白酶不能消化位于磷脂内部的蛋白质部分;电泳能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蛋白质越小,迁移越快,反之则慢)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1-5号蛋白质中,如果有跨膜的水通道蛋白,最可能是_____,镶在膜内侧表面的蛋白质是_____(填编号)
(4)研究发现,细胞膜中各种成分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体现了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这种结构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是生命活动高度有序的保障。例如细胞运动、跨膜运输及_____等都具有方向性,这些方向性的维持依赖于膜蛋白、膜脂及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
【答案】(1)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血影蛋白、肌动蛋白
(3) ①. 5 ②. 1和2
(4)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1、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获取的膜成分单一,只有细胞膜,因此是获取细胞膜的良好材料。
【小问1详解】
涨破的细胞膜又重新封闭起来的过程依赖于膜分子的运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2详解】
由实验结果可知,当细胞膜上缺少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时,红细胞变得不规则,不能维持正常形态,所以这两种蛋白是维持细胞形态的重要蛋白。
【小问3详解】
水通道蛋白贯穿磷脂双分子层,乙组(消化暴露于膜外侧蛋白)和丙组(消化暴露于膜外侧和内侧蛋白)均会被部分消化,使分子量变小,电泳条带与完整蛋白不同,分析图2可知,只有蛋白5符合上述特征,故5可能是水通道蛋白;位于内侧镶在表面的蛋白在乙组实验中不会被消化,电泳条带应与甲组相同,但在丙组实验中会被完全消化,不出现电泳条带,所以应为蛋白1和2。
【小问4详解】
胞间信息交流过程中,膜外侧受体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分子,引起膜内侧相关物质的变化,此过程依赖于膜的不对称性。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和原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