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伯牙鼓琴》导学案

    初中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伯牙鼓琴》导学案第1页
    初中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伯牙鼓琴》导学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六年级上册(2018)21 伯牙鼓琴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2018)21 伯牙鼓琴导学案,共4页。
                                 21   《伯牙鼓琴》国学名句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学习目标1、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重点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学习难点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自主突破1.伯牙鼓琴》选自    先秦杂家代表作2.给下列加点的字解释。 
    方鼓琴而在太山(  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流水()    复为鼓琴者(  3.结合注释翻译句子(1)巍巍乎若太山。(2)汤汤乎若流水。(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答案:1.吕氏春秋2. 心志,情志; 好啊;一会儿,不久;高大的样子;像;值得3.(1)像大山一样高峻。(2)像流水一样浩荡。(3)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合作探究1.注音:少(shǎo)选      汤汤(shāng )乎  
    2.划分节拍:巍巍乎//太山。   汤汤乎//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无足/复为/鼓琴者。 
    3.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明确: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 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洋洋乎若江河。”4.“破”“绝”“终生不复”这些词语表现了伯牙怎样的心情?明确:悲痛欲绝,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破琴绝弦。这既反映了音乐的魅力,又体现了古人的高尚情操。5.结尾写伯牙“舍琴而叹”有何作用?明确:既可以看出他的“善鼓”,又从侧面表现了钟子期的“善听”,表现了两人互为知音,同时也流露出知音难求的感伤。6. 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明确: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7.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扁担的樵夫。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那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死后毅然决然的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  明确: 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交友的成语、名言。 明确:成语: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忘年之交、总角之交、管鲍之交。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当堂测试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鼓琴而在太山(志向)B 善哉乎鼓琴(好啊)C巍巍乎若太山(高大的样子)D汤汤乎流水(像) 翻译下面句子:(1)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答案:1.A解析:心志,情志。2(1)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2)弹得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3)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课外文言文:工之侨献琴刘基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弦而之 ( ) ②作断焉( )之以百金( ) ④莫不矣( )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译文: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                        答案:3.①弹 ②花纹 ③交换、 买 ④这样4.可悲啊,这个世道!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5.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道路。总结反思          

    相关学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22 书戴嵩画牛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22 书戴嵩画牛导学案,共5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20* 京剧趣谈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20* 京剧趣谈学案,共5页。

    语文六年级上册(2018)第五单元18* 小站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2018)第五单元18* 小站学案,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