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4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5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6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7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8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分层作业20氨与铵盐课件鲁科版必修第一册,共38页。
    分层作业20 氨与铵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下列现象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  )A.气体遇浓盐酸产生白烟B.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将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色D.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气体D解析 NH3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发生反应NH3+HCl══NH4Cl,会产生白烟,A项能检验NH3;B选项,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呈弱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B项、C项可以;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D项不能用于检验NH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工业上制备硝酸的一个重要反应为4NH3+5O2══4NO+6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O2被氧化B.每生成1 mol NO转移4 mol e-C.NH3发生还原反应D.NH3是还原剂D解析 题给反应中NH3是还原剂,NH3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O2是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每生成1 mol NO时转移5 mol e-,A、B、C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2023广东惠州高一期中]在一定条件下,NO与NH3可以发生反应: 6NO+4NH3══5N2+6H2O,该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之比是(  )A.3∶2 B.2∶1C.2∶3 D.1∶1C解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NO中N的化合价由+2价→0价,NO为氧化剂,被还原;NH3中N的化合价由-3价→0价,NH3为还原剂,被氧化,结合方程式可知,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3,故选项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右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B.该实验说明氨气可电离产生OH-C.该实验说明氨气易溶于水D.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B解析 挤压胶头滴管,少量水进入烧瓶,NH3易溶于水,引起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下降,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酚酞溶液被倒吸入烧瓶中形成喷泉,C、D项均正确;NH3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部分电离生成 和OH-而使溶液呈碱性,则烧瓶中溶液呈红色,NH3不会发生电离,A项正确,B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3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向NaOH固体上滴加浓氨水,由于NaOH与H2O作用放热从而使NH3挥发。NH3能与浓盐酸中挥发出的HCl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NH3也能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2SO4,A正确, B错误;NH3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CuCl2或MgCl2等, C错误;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是可溶性碱,NH3是氢化物,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水是无色透明的纯净物B.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C.氨水的主要成分受热不分解D.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酸时一定有白烟产生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收集少量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的试剂可以是NH4Cl固体B.用蘸取少量NaOH溶液的棉花团可以吸收多余的氨气C.在b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可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D.可以用该装置制备并收集少量氧气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二者在试管口遇冷又重新生成NH4Cl固体,不能用于制备NH3,A项错误;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NaOH溶液吸收,可用棉花蘸取稀硫酸吸收氨气,B项错误;红色石蕊试纸用于定性检验碱性物质,故在b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可检验NH3是否收集满,若试纸变蓝,则收集满,C项正确;该装置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由于O2的密度大于空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请回答:(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      (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       ,      。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    (填序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2)a 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3)极易溶于水 与水反应生成碱 (4)②④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3)能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4)①不利于氨气的吸收,②④能防止倒吸,③易发生倒吸。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如下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夹持装置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回答下列问题:(1)A中加入的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加入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D中收集到的液体物质是      ,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 (1)固体NH4Cl和Ca(OH)2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2)碱石灰(或CaO) 除去NH3中的水蒸气(3)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2NH3+3CuO N2+3H2O+3Cu(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玻璃棒蘸取无色液体,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取少量无色液体,加入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变蓝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由实验原理“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并结合题干装置图可知,A装置提供NH3,且是固固加热制备气体,则A中应加入固体NH4Cl和Ca(OH)2,发生反应: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B装置是干燥装置,除去NH3中的水蒸气,应加入碱石灰或CaO等碱性固体干燥剂。C装置中发生反应:2NH3+3CuO N2+3H2O+3Cu,则C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反应生成的N2及水蒸气和未反应的NH3均会从C装置进入D试管中,因为水蒸气在冰水中转化为液态水,氨气极易溶于水,则D中收集到的液体物质是氨水。E装置是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到的是N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2023河南洛阳高一月考]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该实验可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该实验中NaOH起催化剂的作用C.该反应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D.可用Al(OH)3固体代替NaOH固体进行上述实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A项错误;NaOH固体溶于水后,提供热量使NH3逸出,B项错误;Al(OH)3难溶于水,不能用Al(OH)3固体代替NaOH固体,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B.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C.氨气遇到浓盐酸、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现象D.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N2,同时还可能产生白烟现象C解析 C项,NH3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反应,有白烟生成,但与H2SO4反应不会产生白烟;D项,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N2,氯气被还原生成HCl,HCl与NH3化合产生白烟现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对废水中的NH3、 采用微生物脱氮法、化学沉淀法均可除去,具体原理如下:②化学沉淀法:向废水中加入含MgCl2、Na3PO4的溶液,生成MgNH4PO4·6H2O沉淀,从而去除NH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废水大量直接排放,对水体的影响不大B.微生物脱氮时可在高温下进行,以加快脱氮的速率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如图所示,室温下,A、B两个容积相等的烧瓶中分别集满了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当打开止水夹K时,使两烧瓶内气体充分接触后,容器内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 B.③①②C.③②① D.②①③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①氢气和氮气在常温下不反应,气压不变;②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反应后气体压强为零;③一氧化氮和氧气化合会生成二氧化氮,即2NO+O2══2NO2,然后发生反应2NO2 N2O4,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则最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②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