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习题课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习题课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习题课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课件,共24页。
第一章习题课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目录索引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知识点一: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多角度理解 知识大串联角度1原始定义的理解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即p可以推出q,用符号记作 ,也就说p是q的 条件,q是p的 条件. 角度2命题中条件、结论推出关系的理解若 ,即充分条件;若结论⇒条件,即 条件. p⇒q 充分 必要 条件⇒结论 必要 角度3几何判定、性质定理的理解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定理指出了两直线平行的 是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指出了两直线平行的必要条件是同位角相等. 角度4集合关系的理解若A⊆B,则 ,即说明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而“A⊆B”可以转化成集合的运算,如 . 充分条件 性质定理 A⇒B A∪B=B,或A∩B=A 微思考充分、必要条件的多角度理解,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吗?角度之间的关系如何?提示 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四种角度是一般到具体的关系,借助充分、必要条件把已有知识连成网状结构.知识点二:命题中条件与结论的判断——“缩句” 找条件(1)A是B的( )条件.缩句: .B就自然是结论了. (2)A的( )条件是B.缩句: .A就自然是结论了. 微思考“缩句”的作用是什么? A是条件 条件是B 提示 通过缩句明确条件是什么,然后自然就明确结论是什么.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问题1充分、必要条件是演绎推理的基础与保证.那么,充分、必要之间的关系有充分、必要、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这六种,如何区分这些关系?探究点一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辨析【例1】 (1)使x>1成立的一个①充分条件是( ),②必要条件是( )A.x>0 B.x>2C.x1}的子集就可以,只有B满足.②根据必要条件的定义,要找使x>1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即{x|x>1}是某个集合的子集,只有A正确.(2)使a>b成立的①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②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a>b-1 B.a>b+1C.a+c>b+c D.a>2bBA解析 ①因为a>b+1⇒a>b,所以a>b+1是a>b的充分条件.又因为a>b a>b+1,所以a>b+1不是a>b的必要条件,故a>b+1是a>b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B中条件符合.②因为a>b⇒a>b-1,所以a>b-1是a>b的必要条件.又因为a>b-1 a>b,所以a>b-1不是a>b的充分条件,故a>b-1是a>b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是充要条件.D是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延伸探究(多选题)把例1(2)中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改成“充分条件”,即:使a>b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A.a>b-1 B.a>b+1C.a+c>b+c D.a>2bBC解析 充分条件,只涉及充分性,对于必要性不需考虑. 规律方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探求,对于解集类的一般转化为集合问题.根据“小充分、大必要”判断求解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可根据以下表格确定p:x∈M与q:x∈N的关系:对于其他类型,一般是转化为条件与结论的推出关系.首先通过缩句厘清条件、结论,充分条件是由条件推出结论,必要条件是由结论推出条件.这种问题通常是开放性问题,条件一般不唯一.探究点二 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2能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表示正向理解充分必要条件,而数学经常会采用逆向变形的方式来达到思维的灵活应用.据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例2】 [2023四川成都青羊高一月考]已知p:-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