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三节 醛酮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三节 醛酮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实验3-7,实验3-8,正误判断,课后限时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4 醛酮 班级/学号 / 姓名 【学习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醛基中原子成键情况的分析,了解醛类的结构特点,理解乙醛的化学性质与醛基的关系,学会醛基的检验方法。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甲醛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了解丙酮的用途,关注有机物安全使用的问题。【学习过程】1.醛的概念及结构特点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醛类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 或 。2.乙醛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3.乙醛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可燃性乙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催化氧化乙醛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酸的化学方程式: ③与银氨溶液反应:【实验3-7】 ④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3-8】 (2)加成反应①催化加氢(还原反应)乙醛中的碳氧双键和烯烃中的碳碳双键性质类似,也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HCN加成 在醛基的碳氧双键中,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碳氧双键中的电子偏向氧原子,使氧原子带部分 ,碳原子带部分 ,从而使醛基具有较强的 。乙醛能和一些极性试剂例如氰化氢(HCN)发生加成反应: 。 4.常见的醛⑴甲醛:又名蚁醛,是结构最简单的醛,结构简式为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 的气体,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又称 ,具有杀菌、防腐性能,可用于消毒和制作生物标本。①结构特点 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其分子可以看成含两个醛基,如图:②甲醛氧化反应的特殊性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CHO,当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作用时,可存在如下量的关系:1 mol HCHO~4 mol Ag;1 mol HCHO~4 mol Cu(OH)2~2 mol Cu2O。⑵苯甲醛苯甲醛是最简单的芳香醛,俗称 ,是一种有苦杏仁气味的无色液体。苯甲醛是制造染料、香料及药物的重要原料。5.酮的概念和结构特点6.丙酮的性质⑴丙酮是最简单的酮类化合物,结构简式为: 。⑵丙酮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丙酮是无色透明液体,沸点56.2 ℃,易挥发,能与 等互溶。⑶丙酮的化学性质不能被 等弱氧化剂氧化,但能催化加氢生成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1】【正误判断】(1)醛与H2发生的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 )(2)碳原子数相同的醛和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3)甲醛和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4)丙酮核磁共振氢谱有2个峰( )(5)可用福尔马林浸泡食物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 【课后限时训练】(选择题答案,请写在题号前面)1、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① ② ③CH2==CH—CHO ④Cl—CH2—CHO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醛与氢氰酸反应 B.乙醛与氯化氢反应 C.乙醛与溴水反应 D.乙醛与氢气反应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B.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了醛具有氧化性C.在加热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醇都能被空气中的O2所氧化,生成对应的醛D.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浸制生物标本4、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B.实验室制备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插入浓硫酸和乙醇的混合液液面以下C.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发现溶液褪色,证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D.制备检验醛基的试剂Cu(OH)2时,将4~6滴2%的NaOH溶液滴入2 mL 2%的CuSO4溶液中,边滴边振荡5、下列有关醛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用溴水检验CH2===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B.1 mol HCHO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2 mol AgC.对甲基苯甲醛()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说明它含醛基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类6、科学家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DDT,化合物A是其中的一种,其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15H22O3 B.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显紫色C.1 mol A最多可以与2 mol Cu(OH)2反应 D.1 mol A最多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7、丙烯醛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在一定条件下与H2充分反应,生成1丙醇C.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氧化性 D.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8、下列各化合物中,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五种反应的是( )A. B.C.CH3—CHCH—CHO D.9、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5H10O,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若将其与H2加成,则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①(CH3CH2)2CHOH ②(CH3)3CCH2OH ③CH3CH2C(CH3)2OH ④CH3(CH2)3CH2OH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0、草药莪术根茎中含有一种色素,它的结构简式为,用它制成的试纸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够与1 mol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2和H2的最大量分别是( )A.3 mol,3 mol B.3 mol,5 mol C.6 mol,8 mol D.6 mol,10 mol11、1 mol有机物与足量氢气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消耗的氢气与氢氧化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1 mol 2 mol B.1 mol 4 mol C.3 mol 2 mol D.3 mol 4 mol12、香茅醛()可作为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体,关于香茅醛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分子式C10H18O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分子中有7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13、某3 g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为(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14、甲醛、乙醛、丙醛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6% B.37% C.48% D.无法计算15、按如图所示路线合成结构简式为的物质,该物质是一种香料。已知:请根据上述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反应⑤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有机物写结构简式,并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解析: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为苯甲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不选①;为甲酸甲酯,官能团为酯基,不属于醛类,故选②;CH2==CH—CHO为丙烯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不选③;Cl—CH2—CHO中含有官能团醛基和碳氯键,属于氯代醛,不符合醛的概念,不属于醛类,故选④。2.C。解析:A、B、D三项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加成反应,乙醛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CH3CHO+H2O2HBr+CH3COOH,醛基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溴水可以把它氧化成羧基,为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3、D。解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醛基,但不一定为醛,如甲酸,A项错误;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了醛具有还原性,B项错误;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如铜)的条件下,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醇可能被空气中的O2所氧化,生成对应的醛或酮,C项错误;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浸制生物标本,D项正确。4、B。解析:溴乙烷水解后检验溴离子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应先加稀硝酸至酸性,再加硝酸银溶液,A错误;实验室制备乙烯是在170 ℃条件下,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插入浓硫酸和乙醇混合液液面以下,B正确;C项实验中生成的乙烯及挥发出的乙醇均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溶液褪色不能说明生成乙烯,C错误;制备检验醛基的试剂Cu(OH)2时,应使碱过量,4~6滴2%的NaOH溶液滴入2 mL 2%的CuSO4溶液中,NaOH不足,D错误。5.D。解析:分析多官能团物质的性质时要考虑官能团之间的干扰,如碳碳双键、醛基均可使溴水褪色,苯的同系物、碳碳双键、醛基等均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C均错误;1个HCHO分子中相当于含有2个醛基,1 mol HCHO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4 mol Ag,B项错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只能说明含有“—CHO”,但不一定是醛类,D项正确。]6、A。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确定A的分子式为C15H22O3,A项正确;分子中不含酚羟基,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项错误;根据1 mol —CHO能与2 mol Cu(OH)2反应,可知1 mol A最多能与4 mol Cu(OH)2反应,C项错误;醛基、碳碳双键均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即1 mol A最多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7、C。解析:丙烯醛(CH2===CH—CHO)分子中含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碳碳双键、—CHO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丙烯醛在一定条件下与H2充分反应生成1丙醇,故B正确;丙烯醛含—CHO,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出还原性,故C错误;—CHO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D正确。]8、A。解析:分子中含有羟基和醛基,具有醇和醛的性质,可以发生题述五种反应;只含有羟基,具有醇的性质,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H3—CHCH—CHO含有和—CHO,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中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故不能发生消去反应。9、B。解析:有机物C5H10O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其分子中一定含—CHO,将其与H2加成时—CHO变成—CH2OH,故只要分子式正确并含有—CH2OH的产物都是可能的。10、D。解析:先把原式展开为,其中含2 mol 、2 mol 、2 mol ,三者均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共需氢气2 mol+2×3 mol+2 mol=10 mol;2 mol 能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2 mol 中羟基邻位氢原子共有4 mol,能与4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共需6 mol Br2。 11、D。解析:1 mol该有机物中含有2 mol醛基和1 mol碳碳双键,可以和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和4 mol Cu(OH)2发生反应。] 12、D。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香茅醛分子式为C10H18O,A项正确;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B项正确;碳碳双键和醛基都可被高锰酸钾氧化,C项正确;香茅醛分子结构不对称,分子中有8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D项错误。 13、A。解析:因1 mol一元醛通常可以还原得到2 mol Ag,现得到0.4 mol Ag,故醛为0.2 mol,该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此题似乎无解,但1 mol甲醛可以得到4 mol Ag,即3 g甲醛可得到43.2 g(0.4 mol)Ag,符合题意。 14、B。解析:由甲醛(HCHO)、乙醛(CH3CHO)和丙醛(CH3CH2CHO)组成的混合物中,C、H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始终是1∶2,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2×1)=6∶1,由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4%,因混合物中共有三种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4%-9%=37%,故选B。 15、(1) (2)消去反应 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3) 解析:根据“光照、Cl2”反应条件,应是烷烃基上氢原子的氯代产物,其一氯代物有两种;B与HBr加成,可知B为烯烃,C为溴代烃;根据最终产物的结构可以确定,D为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节 醛酮精品学案设计,文件包含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修3精品讲义第09讲醛酮教师版docx、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修3精品讲义第09讲醛酮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醛酮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第三节 醛酮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乙醛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