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养】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和教学反思) 课件 13 次下载
- 【核心素养】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4《练习六(一)》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和教学反思) 课件 11 次下载
- 【核心素养】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1《整十数、整百数(含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和教学反思) 课件 10 次下载
- 【核心素养】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2《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或首两位能整除)》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和教学反思) 课件 13 次下载
- 【核心素养】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3《除法的验算》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和教学反思) 课件 13 次下载
【核心素养】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5《练习六(二)》课件+教案+同步分层练习(含答案和教学反思)
展开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练习六(二)》教学设计
课题 | 《练习六(二)》 | 单元 | 第一单元 |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三年级上册 |
教材分析 | 练习六的8~11题,这些题的特点:一是综合性,习题内容不是仅仅涉及到某个知识点,而是每道题都基本融合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周长的计算等内容;二是层次性,每道题的解决,都照应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的学生能用最基本的方法——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解决,数学素养好的学生能根据图形的特点较灵活地解决;三是操作性,练习中让学生经历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等)、动脑(想一想、算一算等)和动口交流的过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 ||||||
学情分析 | 本节课是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练习中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通过综合练习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 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练习,能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学习分析内容:学习练习六的8~11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想像、操作、探索、交流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问题的能力,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
重点 |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
难点 |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提问法。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复习导入 根据你学习的知识填表。
谈话:今天继续学习练习六,完成一些有趣、又有点难的数学题。 |
复习旧知,为练习做准备。 |
用表格复习知识点。讲练结合,直观形象。
|
讲授新课 | 一、 知识梳理 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系吗?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根据下面两幅图,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 =长×2 + 宽× 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二、分层练习 (一)口算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8题。 (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9题。 条件:一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长是宽的3倍; 问题: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它的周长。 解题方案: 要求长方形的长,就是求3个6是多少,用乘法求出它的长;再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10题。 可以把这道题改编成两道题。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这个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菜地一面靠墙,其余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提示:靠墙围篱笆,有2种不同的围法。长边靠墙篱笆就要2条宽1条长,短边靠墙,篱笆就要2长1宽,哪个更省料?看来学好数学真有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不同的情况。 要求四面围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就是求出这个长方形吃的周长;要求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就要考虑清楚,是哪面靠墙时,所用篱笆最少。 3.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11题。 (1)用两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画图:把两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 (2)用两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拼成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厘米? 画图:把两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在一起,可以把两个长方形的长边拼在一起,拼成的是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也可以把长方形的宽边拼在一起,拼成一个长8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再计算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即可。 小结: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先画出可能拼成的图形,再计算拼成的图形的周长。 |
思考、交流、整理、汇报,
口算练习独立完成。
解决问题,先分析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 用问题情境引入知识,更符合小数的认知特点。
分层练习,由口算开始,过度到解决问题。 体现了总数的综合性。
把教材上的练习适当改编后作为当堂检测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靠墙围篱笆,有2种不同的围法。先画出可能出现的围法图,可以清楚看出篱笆的长是哪些部分,进而计算就容易了,通过画图形成此类题的模型。
拼长方形或正方形,要根据具体情况,首先要弄清楚有哪些拼法,画出拼成的图形,再计算即可。
|
课堂小结 |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 ||
板书设计 | 练习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 ||
课后作业 | 找出身边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先测量它的长与宽或边长,再计算出周长。 | ||
课后反思 | 亮点:综合各个知识,符合综合练习。 不足之处:知识跨度大,需要关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练习进度。 课堂教学建议:知识点较综合,教学时,应设计好练习坡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