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案全册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识别常见植被类型;2.描述常见植被景观的特点,了解常见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环境。【教学重难点】 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环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017年8月中旬,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区出现罕见的丰沛降雨。之后,奇迹出现了,曾经不毛的沙漠,遍地野花绽放,俨然成为花的海洋。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思考:1.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洋?2.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一、植被与环境1.定义在地球表面,除了极端干旱、寒冷等地方,几乎都有植物生长。数量不等的不同种的植物,共同生长在一定的地方。我们把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2.分类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这样的过程,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漫长时光。3.地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学生读图,描述不同高度上的植被及其特征。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合作探究】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影响垂直结构分层的因素是什么?读课本P83页找出问题的答案(提示:气温、降水)学生讨论后回答。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个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活动】通过调查,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校园树木调查应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也可独自进行。通过校园树木调查,体会因地制宜进行校园绿化的意义。1.实地观察并记录按照一定的顺序,开展校园树木调查,对每株树木进行编号,并登记。2室内整理(1)对于不认识的树木,可通过网络查询、查阅资料或请教相关人员等方式解决。(2)统计每种树木的植株数量,并按数量由多至少排序。3. 相关研究(1)查阅资料,了解每一种树木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如气温、湿度、光照、土壤等。(2)查阅当地气温、土壤等信息。(3)将每种树木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与当地环境条件比较,并结合经验把所有树种分为“当地树和和“引进树种”两类。(4)针对“引进树种”类树木的生长状况(如良好或不佳),探究原因。4.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森林1.热带雨林
展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热带雨林植物的典型特征。热带雨林雨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思考】观察红苞喜林芋盆景,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2)阅读材料,观察红苞喜林芋盆景,概括热带雨林根、茎、叶的特点。(提示:(1)全年高温多雨)(2)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附生植物。有茎花、板根现象)展示常绿植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叶片主要特征。2.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展示各种落叶植被,让学生描述落叶植被的特征。3.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也称夏绿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 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千基部生出,逐渐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明显板状根,高30-50厘米。呼吸根。红树林发育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更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胎生”。红树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村状的胚轴,长13-30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到一定时候便和果实一起下落或脱果实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1.针对上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2.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
(1)根据图文资料,说明红树林植物的特点(2)针对上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提示:(1)森林常绿,多乔木多革质叶片,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2)①红树林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上,受潮汐的影响较大。②由于红树林生长的潮间带受到周期性的潮水淹没,因此红树林土壤具有高水分、高盐分、缺乏氧气等特点。)三、草原与荒漠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1.热带草原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
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通过视频展示温带草原冬夏季植被特征,学生描述其特征差异。2.温带草原温带草原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3.荒漠植被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展示荒漠植被,学生归纳荒漠植被的植被特征。荒漠植物以早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自学窗】精品公园“精”在何处2002年,在北京市精品公园评比中,皇城根遗址公园入选。皇城根遗址公园于2001年建成,长2.8千米,平均宽29米,在北京公园中无论名气、历史还是规模都很不起眼。可是,这座不起眼的公园,为什么能成为精品中的精品呢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看,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设计有四个方面值得称道。第一,全部选用当地树种。在此之前,北京新建公园的景观设计和绿化往往关注“好看”的树木,甚至选择南方的一些树种。第二,多树种混栽。据介绍,小小的皇城根遗址公园栽植70多种树木,从而改变了绿化采用单一树种或少数几种树种的做法。第三,乔灌草结合。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绿化具有垂直层次,且地表的植被覆盖度很高,鲜见裸露地面。第四,绿化率高。公园总体绿化率在90%以上,改变了城市公园多大面积硬地广场的设计。 思考: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设计为广大地区的植树造林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教案,文件包含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pptx、六上31《紧密联系的工具与技术》docx、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植被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