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7.5实践与探索第二课时免费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7.5实践与探索第二课时免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教师吴小红授课班级八1、6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课题实践与探索教学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1、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开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才能、推理才能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开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讨论、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3.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开展创新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实践与探索第二课时,用函数的观点看函数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函数、方程(组)、不等式(组)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是八年级的学生了,但对于函数这个全新领域存在极大的陌生感,虽是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之后的一个内容,将方程(组)、不等式结合起来研究,综合性更强,联系性更强,识图能力要求更高,学生的数形的对应关系还没完全形成,大部分的学生正在艰难的由形象思维朝抽象思维发展.观察力偏重于第一印象、对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联系,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学目标1.根据问题及条件找出能反映出实际问题的函数;2.能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的问题.难点:根据函数图象观察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资源工具课件ppt,作业单,《理科爱好者》教学方法策略数形结合法、讲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课前预习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1.结合理科爱好者51页课前的课前练习,阅读教材61页--62页,勾划出你认为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2.结合内容,说说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安排预习任务,出示问题,抽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引入(8分钟)完成出示的练习题,回顾:1、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交点的关系 出示上面两个题让学生完成,检查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并抽学生回答两个关系通过作图和观察回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观察能力,复习旧知。环节二:观察归纳性质(10分钟) 1、画出探究题的一次函数图象,看图回答问题。2、举一反三,进行练习 出示探究题,检查学生画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回答问题。 出示举一反三的练习题,抽学生回答。通过探究题弄清一次函数图象与不等式解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环节三:典例(12分钟)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完成两个例题 出示两个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通过两个例题能基本运用图象解决不等式的问题。环节四:课堂练习与小结(8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和课件上的练习题并总结本节课知识出示问题,抽学生回答以练促学 ,以练查学,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及时总结的习惯作业设计(7分钟)书上64页习题17.5第3、5题 布置作业,巡视全班,个别辅导巩固知识,学以致用,查漏补缺学习评价通过检查预习,抽查作业,学生对本课预设目标已基本达成。教学反思 《实践与探索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单 年级八年级下册学科数学课时一课时 作业目标学生能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并看图给出不等式的取值范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作业功能内容分析 课前预习1.结合理科爱好者51页课前的课前练习,阅读教材61页--63页,勾划出你认为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2.结合内容,说说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知学习作准备。 课中练习强化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的理解,并能正确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课堂检测 检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运用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学习 课后巩固(必做) 检查学生能否通过画出一次函数图象解决不等式的问题。课后巩固(选做)综合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知识,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7.5实践与探索第三课时免费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7.5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拓展拔高,课堂小结,作业 ,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7.5实践与探索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达标检测,设计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