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外历史纲要》新高考学考复习导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优秀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优秀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外历史纲要(下)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条件(1)农业的产生:人类最早在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出现了原始农业;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2)社会分工的发展:①手工业的出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②商业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③脑力劳动者的出现:分工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3)城市的出现: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2.标志(1)贫富差距的扩大:部落酋长和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2)奴隶制的出现: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3)国家的出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4)文字的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一)多元特点1.最初的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2.特点:(1)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2)相互关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二)表现1.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条件: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发展概况: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②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3)文化成就:①文字与文学: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②环境与数学: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2.古埃及文明(1)地理条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2)发展概况: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②埃及的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3)文化成就:①文字与文学: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使用象形文字。②历法与科技: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的建造,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③书写材料:尼罗河的特产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3.古印度文明(1)地理条件: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2)国家出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3)种姓制度:①背景: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②内容:a.统治阶级: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b.劳动阶层: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③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④影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文化成就:①佛教产生: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②文学艺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著名的史诗。③科学技术: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4.古希腊文明(1)地理条件:古代希腊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2)爱琴文明: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3)城邦政治: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①类型:斯巴达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公民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②评价: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4)思想文化:①文学:古代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2.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3.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下图是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A.古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4.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 5.一首古埃及的诗说:“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其中的“他”指的是( )A.尼罗河 B.法老 C.金字塔 D.祭司6.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后与觉善王的女儿耶输陀罗结婚,“耶输陀罗”属于( )A.首陀罗 B.吠舍 C.刹帝利 D.婆罗门7.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池塘。”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山峦 B.海洋 C.河流 D.土地8.公元前6世纪,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其中“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9.“从苏美尔城邦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两河流域先后经历了苏美尔城邦、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主要历史时期”,这实质反映了两河流域文明( )A.稳定性 B.充满了刀光剑影 C.落后性 D.各部族共同创造10.据说埃及的农民们在建造金字塔时热情很高,相信他们正在为一位能决定他们共同的幸福的神建造宅邸。上述观点与以下叙述相符的是( )A.法老集各种大权于一身B.法老是智慧和真理的化身C.法老被认为是太阳神之子D.法老的原意是房子或宫殿11.它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有关这一教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8—前6世纪在北印度产生,是影响最大的派别B.宣扬“众生平等”“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C.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D.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12.《建筑与民主》一书中说: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这反映了雅典( )A.实行民主政治 B.注重法制建设C.建筑水平高超 D.文化繁荣昌盛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佛教小故事:在舍卫城,有个姓名叫尼提的旃陀罗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佛陀时,赶快躲开。但佛陀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尼提大惊,答道:“我是个卑贱污秽的人,有资格随你出家吗?听说您的僧团都是刹帝利的王族和婆罗门的行者,我能和他们一样,做伟大佛陀您的弟子吗?”佛陀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1)佛陀是谁?尼提看到佛陀为什么想避开佛陀? (2)佛陀劝尼提随他出家,这与种姓制度什么规定相冲突? (3)佛陀与尼提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D 2.B 3.A 4.C 5.A 6.C 7.B 8.D 9.D 10.D 11.D 12.A 13. (1)悉达多,佛教的创立者。因为尼提是贱民,属于低级种姓。依照种姓制度,低种姓的人不能与高种姓的人享受同等的社会权利,即使是行路也要避让。(2)不同种姓宗教生活不平等。(3)①种姓制度等级森严,各个种姓之间的鸿沟不可逾越。②贱民在印度社会中受歧视,没有任何权力和地位。③佛陀反对种姓制度,倡导宗教领域“众生平等”,所以获得广泛支持,传播迅速。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精品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的瓦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精品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优质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