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动手做(一)》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下第四单元第2课时《动手做(一)》,共5页。
第二课时单元课时第1课时知识课题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节次1设计者陈茜其它 所涉单元大概念(表述)1、能描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2、会用简单图形拼图。学习内容分析在学生认识了四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某些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简单的拼图。同时,这一活动也加深了学生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渗透了“对称”的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四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感知其特征,学生更容易接受,通过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习目标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评价设计(作业设计)课堂: 课后:学习活动关键问题学习重点:能用简单图形拼图,感知平面图形特征。学习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学习环节关键问题(或内容)活动形式预设引导策略达成目标(或大概念)第一环节情境创设:出示剪好的附页图观察、表述其特点表述不完整提问引导:能有序并完整的表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能读懂图,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第二环节问题:将附页图1中的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生交流各自的折法。策略:自由尝试、探索各种折法提问引导:你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折法吗?还有别的折法吗?剪一剪,比一比,看一看,自己折的两部分一样大吗?达成目标: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第三环节问题:将附页图2中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请应用折正方形的经验解决这个问题,独立解决并展示、交流、汇报策略:折一折、剪一剪提问引导:能独立完成吗?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能折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吗?还能从别的地方对折吗?达成的目标:体会很多图形都能分成同样的两部分,为以后学习“对称”积累活动经验。第四环节练习:用剪出的图形照样子拼一拼独立解决,展示,表述策略:模仿书上的样子拼一拼提问引导: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成的?拼成的图形像什么?达成的目标: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第五环节练习:与同伴合作,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同桌合作,展示,交流策略: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问引导:你能跟同桌顺利地合作吗?拼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你能清楚地介绍你的作品吗?达成的目标:在操作、探究、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记录与反思学生学习表现初步建立合作意识,能够按要求动手操作,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教学过程折一折 , 剪一剪 , 比一比 , 拼一拼反思与调整1、让学生通过对简单的图形的折一折、剪一剪、 拼一拼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图形可以分成不同的图形。同时,这个活动也加深了学生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渗透了“对称”的思想。2、在折正方形纸的活动经验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然后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拼图,既节省时间,又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奇妙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