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章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授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究导引,材料研究,典题演练,强化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材料,了解生态足迹的含义。(综合思维)2.结合材料,了解全球生态足迹的大小及变化趋势。(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了解计算并分析个人生态足迹的方法。(地理实践力)4.根据生活实践,制订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人地协调观)
1.生态足迹的含义(1)含义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用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的核算体系。生态足迹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
(2)生态足迹的系统组成 
(3)应用意义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可以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2.全球生态足迹(1)概念地球上所有人生态足迹的总和。(2)现状全球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3.计算个人生态足迹并制订减小个人生态足迹的行动方案的依据居所、食物、交通、直接能源、水资源、废弃物等。
例题生态足迹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且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活动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下图为我国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的湟水流域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00—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湟水谷地成为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C.气温较低,病虫害少D.农业技术水平高(2)据图推断,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趋势是(  )A.人均草地生态赤字扩大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扩大C.人均水域生态赤字减小D.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减小后扩大
(3)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的原因是(  )A.草地——过度放牧及病、虫、鼠害B.林地——过度樵采、过度农垦C.耕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D.水域——退耕还湖,降水增加思路点拨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把握和挖掘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把握“生态赤字”的概念,然后结合湟水流域所处的地理背景即可解答。
解析 第(1)题,要抓住“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来分析。读图可知,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夏季气温较低。夏季,我国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生长条件应该是低温,并且低温下害虫不易生长、繁殖,农药、化肥施用少,C项正确;湟水谷地的海拔较高,热量不足,A项错误;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技术水平高都不是生产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的必要条件,因为我国东部很多地区也具备这样的条件,故B、D两项错误。第(2)题,读材料可知,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为负值时,才出现生态赤字,其负值的绝对值越大,生态赤字就越大。读图可知,人均草地生态赤字逐渐扩大,A项正确;人均林地没有出现生态赤字,B项错误;人均水域生态赤字变化不大,C项错误;人均耕地生态赤字2000—2002年较平稳,2002—2005年逐渐减小,D项错误。
第(3)题,读图可知,人均草地生态赤字变大,其原因首先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畜牧产品需求量变大,导致牧民过度放牧;其次是草原病、虫、鼠害的影响,导致草地退化,草地的生产力降低,A项正确;过度樵采、过度农垦会使林地面积减少,与曲线变化趋势不符,B项错误;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会造成荒漠化,使耕地生态赤字扩大,与曲线变化趋势相反,C项错误;退耕还湖,降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好转,水生生物多样性增加,但图中变化不明显,D项错误。答案 (1)C (2)A (3)A
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 生态赤字/盈余的大小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称为生态盈余。材料三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系统组成的。(2)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字(盈余)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3)据图指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组成部分增长速度的措施。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人均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等组成。第(2)题,根据图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并且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是人口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发展迅速,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第(3)题,根据图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是碳足迹。降低其增长速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答案 (1)人均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等组成。(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从盈余到赤字),并且生态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人口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发展迅速,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3)碳足迹。措施: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2.结合材料,完成下题。生态足迹由生物质足迹和能源足迹构成,表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提供给人类生物资源的能力。一般采用人均生态生产面积表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大小。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将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则不可持续;相反时则表示生态可持续。下图为新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示意图。
描述新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并为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新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可以结合图中三种图例从总体变化特征角度分析。读图,结合图例,生物质足迹前期变化较为平缓,后期略有上升;能源足迹前期变化较为平缓,后期上升较快;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整体变化幅度不大。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主要结合图中反映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由图可知,2005年后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说明出现生态赤字,生态不可持续。因此,应该治理荒漠化,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提高能源供给能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究导引,材料研究,典例突破,强化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问题研究 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月出月落时间,2夜晚见月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完美版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问题研究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pptx、问题研究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教学设计docx、生态足迹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