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11.1 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 教案
展开京改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11.1 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 教案
自主学习 目 标  | 知道酸碱指示剂,及其显色特点 认识盐酸、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 |||||||||
合作学习 目 标  | 知道硫酸的腐蚀性及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浓硫酸的稀释操作  | |||||||||
合作探究 目 标  | 通过了解硫酸的腐蚀性及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知道浓硫酸的稀释操作 
  | |||||||||
合作重点  | 酸碱指示剂的显色特点  | |||||||||
合作难点  | 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 |||||||||
合作关键  | 通过实验了解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 |||||||||
教学环节  | 教 学 素 材  | 教师行为  | 学生活动  | |||||||
情景导入 
  | 教师设问引入:课程开始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个科学家叫波义耳,她特别喜欢紫罗兰,有一天将紫罗兰摆在实验台上,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的花瓣上,结果紫色的花瓣变成了红色的,按照惯常的套路,波义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了有一类物质遇见酸和碱会有不同的颜色变化。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故事情节导入,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对酸和碱,以及酸碱指示剂的的初步认识。 
 
  | 教师故事情节引入课题 
 
 
 设境激趣 
  | 倾听,猜想 思考,观察 
  | |||||||
合作探究梳理点拨  | 学习活动一:实验探究哪些物质使石蕊、酚酞变色,看实验,完成P51页上方表格 学习活动二:看实验,完成书P52页表格 酸碱指示剂 能跟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反应,而显示不同的颜色,这类物质叫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 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 学生设计方案 教师适时点拨(梯级问题群)  | 小组讨论,评价并形成方案,全班展示,评价其他组的方案  | |||||||
组内互学 疑难反馈  | 学习活动五:阅读教材P53页表格以下内容,弄清: • 1、刚才实验现象的原因? • 2、什么是浓硫酸的腐蚀性? • 3、使用浓硫酸时要注意什么? • 4、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该如何处理呢? • 5、如何稀释浓硫酸?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 引导,巡视看学生讨论的情况如何,对学生进行督促  | 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参与探究,做笔记  | |||||||
教学环节  | 教 学 素 材  | 教师行为  | 学生活动  | |||||||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 学习活动三:看书P52页,弄清 1、常用的酸还有哪些? 2、了解盐酸、硫酸的用途 
  | 巡查  | 看书,独做,小组交流  | |||||||
展示归纳评价小结  | 1、常见的酸:HCl、H2SO4、HNO3 2、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腐蚀性。 4、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 
  | 讲解 板书  | 理解 做笔记 记忆  | |||||||
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 1、市售的瓶装汽水含有一种酸,向该汽水中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该溶液变为( ) A 紫色 B 红色 C 蓝色 D 无色 
 2、某无色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 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 A 紫色 B 红色 C 蓝色 D 无色 
  | 巡查,了解学情  | 思考,交流 
 
 
 
 
 独做,对答案, 自我评价  | |||||||
 教学反思: 
  | ||||||||||
三级检查  | 优秀  | 合格  | 不合格  | 意见或建议  | 检查日期  | 签字(盖章)  | ||||
备课组检查  | 
  | 
  | 
  | 
  | 
  | 
  | ||||
教研组检查  | 
  | 
  | 
  | 
  | 
  | 
  | ||||
教务处检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