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数学五下教学设计全套
- 第三单元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第5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分数与除法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第四单元第3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第四单元第4课时 真分数与假分数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2.创设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经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探究过程。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难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1)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个)(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2.指名学生用1m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可知比3m长,比4m短。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产生及意义。(板书课题)二.讲授新知1.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1)课件出示月饼图。提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课件出示正方形图。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照课件出示的图形折一折,并说说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再提问: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3)课件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2份、3份呢?如果把长为1dm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表示什么?2.进一步认识单位“1”。教师:以上都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1)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的香蕉图。提问:把4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2)课件出示面包图。提问: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揭示分数的意义。(1)观察以上教学过程所形成的板书: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单位“1”。(板书:单位“1”)(2)反馈。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②、、等各表示什么意义?4.课堂实践。(1)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当进行指导。(2)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教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板书)提问:你能说出上面其他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学生抢答,教师订正,对回答正确者给予奖励。(3)想一想:怎样读、写分数? 读作( ),表示( )个。 读作( ),表示( )个。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1. 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2. 读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温故引新,教学分数的产生,教学分数的意义,教学分数单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分数的产生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预习反馈,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