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七章 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课件+教案+素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课件.pptx
    • 教案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教案.doc
    • 视频
      油分散在水中的系列小实验.wmv
    • 视频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wmv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课件第1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课件第2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课件第3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课件第4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课件第5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课件第6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课件第7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课件第8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教案第1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教案第2页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教案第3页
    当前视频格式暂不支持在线播放,请下载使用
    当前视频格式暂不支持在线播放,请下载使用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七章 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课件+教案+素材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章 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 第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课件+教案+素材,文件包含第2课时乳化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课件pptx、第2课时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案doc、油分散在水中的系列小实验wmv、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wmv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乳化现象,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乳化剂。2)知道溶解过程伴有热现象。2.过程与方法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乳化作用。【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等药品。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物质能分散到水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帮助。比如,我们把洗衣粉分散到水中,可以用来洗衣服;把咖啡分散到水中,可以供人饮用,提神醒脑;把葡萄糖分散到水中,可以用来制得葡萄糖注射液……生活中我们还知道食用油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所以通常如果衣服上沾有油脂,可用汽油来洗净。但如果洗油锅,我们就不适合用汽油来,用得最多的是洗洁精。看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大有学问。那么,物质在分散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现象呢?本节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推进新课活动1  知道乳化现象[引言]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硫酸铜、蔗糖可以溶于水,植物油能溶于水吗?我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你能帮我洗干净吗?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观察活动]1如何去油污——知道乳化现象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实验7-31.如课本P1947-3所示,在1支试管中注入3mL水和数植物油,观察到的现象是             2.剧烈振荡试管,摇匀后观察到植物油会分裂成很小的油滴,并与水混合。3.静置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                 4.向试管里滴加洗涤剂,振荡,静置,细小的油滴和水           (/不会)分层。[提问]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是否和上节课配制得到的溶液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液体稳定吗?[投影]乳化剂的去污原理[小结]这种液体叫做乳浊液。[板书]二、乳化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提问]沾有油污的手帕该怎么清洗呢?现在实验桌上有洗涤剂、肥皂水、汽油、纯碱溶液等,用你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把手帕上的油污洗干净。[交流]结合生活经验设计洗涤方法。[提问]汽油和洗涤剂去油污的道理一样吗?[交流]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小液滴不聚集在一起,而是随水流走。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油脂分子分散到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去掉油污。[提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交流]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课堂练习]教材P195检查站1.D    2.C    3.A活动2  感知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提问]用洗衣粉洗衣服时有时会感到烧手,那是怎么回事?[交流]洗衣粉有热量放出。[板书]三、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提问]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并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观察活动一]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实验并观察记录:[提问]为什么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讲解]在溶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微观过程。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QQ:水溶液的温度降低;QQ:水溶液的温度升高;Q= Q:水溶液的温度不变。[板书]溶解时发生了两种变化: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思考]如果没有温度计,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可供选择的用品有:烧杯、玻璃棒、广口瓶、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玻璃片,NaClNH4NO3NaOH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观察活动二]学生设计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合适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学生:在三个盛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NH4NO3NaOH固体,用玻璃棒搅拌,以手触摸烧杯外壁来判断溶液温度的变化。学生:在三个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别加入NaClNH4NO3NaOH固体,迅速将带导管的塞子塞住瓶口,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轻轻振荡广口瓶,观察导管另一端的现象。若导管另一端出现气泡,则证明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气体膨胀;若导管中有一段水柱,则证明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气体收缩。学生:在三个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别加入NaClNH4NO3NaOH固体,迅速用带U形管的塞子塞住瓶口(U形管内事先一段水柱),轻轻振荡广口瓶,观察水柱的移动情况……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看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学生: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实验,只有温度有很大的变化,才有明确的实验现象……教师:你们是最棒的!只要我们善于比较、善于分析,说不定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你们中间。[阅读]教材P196知识视窗三、典例剖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药品器材]水、NH4ClCaCl2NaCl烧杯、药、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数据分析](1)表中X       mL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反思提升]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选项,可多选)。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解析】  [数据分析](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反思提升](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答案】(150    2)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NH4Cl   4AB四、课堂检测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15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五、课堂小结[提问]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小结]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只要水分不蒸发)不会发生分层现象。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置后会分层。2.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六、布置作业1.《状元导练P16课后作业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节的内容,试着做《状元导练P17课前预习2.课本P197习题第34题。3.课外作业:1)家庭小实验将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继续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2)调查研究围绕洗涤用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7.1  溶解与乳化2课时  乳化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一、乳化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二、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溶解时发生了两种变化: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核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猜想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的原因,设计实验方案,反思评价不同的方案,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讨论活动中的成功和不足,让学生反思领悟,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2)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再次设计实验验证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难能可贵的是,对探究方案进行反思,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3)运用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溶液形成的实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