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 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备课(课件+教案+学案)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连通器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连通器集体备课ppt课件,文件包含93连通器ppt、93连通器教案doc、93连通器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9.3连通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2)通过分析日常中应用连通器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中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生活生产的意识。(2)通过对连通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STS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运用。教学难点:经历用“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教学器材:自制连通器、压强在液体中传递演示仪、关于连通器原理和船闸原理的挂图教学过程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峡大坝横断江底,高185米,长2039.5米,激流飞瀑从100多米的高处落下,甚为壮观。巨大的落差使大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为什么下游的船只还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 引入连通器的概念。二、实验探究、师生互动(一)连通器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2、实验探究:连通器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1)实验探究: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将连通器放在桌面上,向较粗的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红色水你,则水就流向其他管中,待水静止后,可观察到粗细不同,形状各异的管中的水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9-3-1所示)将连通器倾斜一定的角度,可看出管内水平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分析归纳:要求填写下面半命题: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将_________。学生填写教师给出的半命题: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或等高)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①同种液体②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③液面是相平的。 3、利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连通器原理。教师设问并让学生讨论: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同学们能不能从理论上解释连通器的特点?针对教师的问题,学生展开讨论。一开始,可能想不到“假想液片”模型。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 , 学生猜想逐步逼近该模型。连通器原理的本质: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出示“假想液片”的挂图对照图示,带领学生建立起假想液片的模型。 在教师讲解下,继续完善模型,能正确分析静止液体内“假想液片”的受力情况。 分析液体不流动时液片的受力。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可推知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推导出液柱高度相等的结论。 设想连通器下部有一个小叶片AB,要使AB不动,AB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必须大小相等,而只有两边水柱高度相等,它们对液片AB的压强才能相等。(P46图9—3-3)。 生活中的连通器:水壶的壶嘴与壶身、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水塔与自来水管。 (二)船闸船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293年郭守敬在通惠河上建立了二十四座船闸,使运粮船可逆流而上,这一创举对古代北京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讨论交流:船闸是怎样工作的船闸作为连通器的典型应用,是一个“运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的突出事例。回到三峡大坝,肯定大坝是利用船闸来实现通航的。出示船由上游驶向下游过程船闸的工作原理图(与教材示意过程反向)。问: (1)大家在图中看到船闸由哪些部分组成?(2)其中有没有连通器?(3)有没有同学愿意为我们讲解一下船闸的工作原理?根据挂图分析船闸的结构,在教师问题的指导下努力结合连通器原理解释船闸的工作原理。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稍加完善、修改,清晰、规范地给出船闸的工作原理。在教师的总结下,完整、科学地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船经过船闸从下游驶往上游的过程:(1)打开下游阀门A,关闭上游阀门B。水从闸室流向下游,闸室水面与下游相平时,下游闸门打开,船驶入闸室。(2)关闭下游阀门A和闸门,打开上游阀门B,水从上游流向闸室。(3)闸室水面与上游相平时,打开上游闸门,船驶往上游。物理在线 液压技术P47 1.压强在液体中的传递 通过分析船闸阀门的工作,指出开启和关闭阀门需要特殊的装置,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分析和设问下,显出明显的好奇心,展开小范围的讨论。生活中能见到很多“四两拨千斤”装置。比如修车时用的千斤顶等。 这类装置背后有什么物理规律吗? 列举可能想到的省力装置。如上图所示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指出这是一种省力装置。观察实验装置。提问:这个装置是连通器吗?为什么不是?大部分学生能够发现装置与连通器的差别(密闭性)在教师指导下最终都认识到该仪器密闭的特点。演示实验,先放大砝码,再放小砝码,最后两边平衡。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让学生描述现象后讲解。注意强调两边条件的对比:面积的比例关系要和砝码质量比例对应起来。在教师带领下,逻辑清晰地比较相关因素。推导出两边压强相等的结论。实验探究: 观察:压强在液体中的传递。将两个横截面积不同的注射器用胶皮管连接起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在注射器和胶管中封闭适量的水,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上分别放砝码,你有什么发现?1653年,帕斯卡发现这个规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即p1=p2 演示帕斯卡球。在此基础上,人们发明了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2.液压技术及应用师生共同举出一些利用液压技术的机械。比如,千斤顶,推土机、挖掘机中用到的操作杆,汽车的液压刹车系统,机械中用的液压密封等等。 积极思考,举出生活中可能用到液压技术的装置。以图汽车液压刹车系统为例简单分析。问: (1)图中哪部分相当于实验中的小针筒? (2)哪部分等效于大针筒部分?(3)系统是怎样实现制动的?液压系统具有工作稳定、无噪声、机动灵活等特点。三、课堂小结 (1)连通器的定义、原理。 (2)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3)知道液压技术和压强在液体中传递的规律,知道一些利用液压技术的装置及工作原理。四、达标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端密闭,下端开口的容器是连通器 B.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是连通器C.连通器里的液体始终是相平的 D.连通器里中不同液体液面是相平的2. 下列器具不是连通器的是 ( )A.微小压强计 B.茶壶C.地漏 D.船闸3. 下列器具属于连通器的是(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船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B.1293年,郭守敬在通惠河上建立了船闸C.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D.船闸的闸室只能与上游才构成连通器5.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液片AB不流动,受左右压力相等B.液片AB不流动,受左右压强相等C.液片AB流动,受左右压强相等D.如果h1=h2,ρ1>ρ2,则液片AB向右流动 参考答案:1.B;2.A;3.D;4.D;5.C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 P47 补充:三峡船闸闸门在水深36m时受到水的压强约为多少? 实践活动 收集生活、生产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实例,选取一个例子与实验装置进行类比,分析工作原理。教学反思连通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既能从实际例子中总结归纳,得出连通器的概念及特点,又能从概念出发进行分析、演绎,活化、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理解连通器原理要注意强调两点:(1)连通器内只有一种均匀液体;(2)对液体不流动的情况成立。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连通器原理是教学中较抽象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程度选讲。液压技术是新加入的内容,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多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本节内容联系实际的特点十分鲜明,教学前要注意收集相关实例,以便教学中结合实际讲解,激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兴趣和意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连通器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动手做,连通器的原理,锅炉水位计,水塔和自来水管,牛自动喂水器,过路涵洞,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连通器图文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连通器,液面相平的原因,洗手池,牛自动饮水器,自循环家用采暖设备,小试牛刀,这题可不简单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3 连通器说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作业,连通器,动手做一做,理想液片法,过路涵洞,天然喷泉,船由下游驶向上游,船由上游驶向下游,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