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活动之一,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杜甫诗作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有“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 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一生坎坷,备受苦难煎熬,民间疾苦凝聚笔尖心头。他的诗如同一部真实的历史画卷,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真挚感人,广为人知。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地方军阀四起,冲突不断。随着严武病逝,杜甫失去其所依靠的幕府,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夔门。在夔门三年里,生活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之冠”
千古哀情,悲秋绝唱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鉴赏角度:意象→意境→主旨(情感)意象:渗透了创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境:意象组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氛围。常用于形容意境的词语:辽阔高远﹑幽静宁谧、孤寂凄清,雄浑壮阔,沉郁忧愁等。
从“意象”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及格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在本诗的首联中,作者写了哪些意象?作者分别以什么修饰词来对它们加以形容?
风、天、猿、渚、沙、鸟
急、高、哀、清、白、飞回
风急: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内心的悲凉。天高:“天”本身是没有主观色彩的,但和“高”结合就不一样了,再和诗人的处境结合起来,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猿啸哀:猿啸本来就传达出“哀”,再加以“哀”修饰,有强调、加重语气的作用。诗句中提到了“哀”,但是这仅仅是在说猿猴叫得哀伤吗?不知到底是猿猴的鸣叫声悲哀还是诗人自己内心的哀伤。诗意表达的不确定性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渚清、沙白: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鸟飞回:一只与鸟群失散的鸟,在凄清空旷的沙洲上无助地盘旋,鸟无枝可依,就是无家可归。而鸟儿的无家可归正是诗人精神的无所归依、无家可归的象征。
迅疾的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这是一只在空中盘旋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这两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因而作者感到凄凉、无奈。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诗人的“悲”有几层含义?
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之愁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登台,倍思亲也;独,孑然孤“独”也 。
“万里”:写出了自己距离故乡之远,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离乡万里之悲) “悲秋”:这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在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秋天的悲凉感受。(肃杀秋景之悲) “作客”:诗中的作客,不是到别人家里当客人,应写成“做客”,诗中的“作客”是寄居他乡的漂泊之苦。(客居他乡之悲) “常”:它说明在诗人的一生中,常年到处飘泊流浪,更令人倍感凄凉。(常年漂泊之悲)
“百年”:是指“暮年”也就是老年。当时作者已经五十五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飘泊,让人非常感伤。(身处暮年之悲) “多病”:在多年的飘泊生活中,诗人身患多种疾病,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往往多愁善感,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呢。(体弱多病之悲) “登台”:诗人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登上高台所见到的这种凄苦肃杀的秋景,诗人心中无限感慨,想到国家时局动荡,自己的一生遭遇,心情就会更加沉重。(高迥凄凉之悲) “独”:在传统的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既不能会亲访友,又不是举家齐登,而是独自登高,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是表达得淋漓尽致。(孤苦无依之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苦恨:“苦”:极度;“恨”: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新停:刚刚放下。杜甫晚年因病戒酒。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悲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登高》杜甫-2023-2024学年【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精品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这是一份《登高》杜甫-2023-2024学年【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精品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作背景,诗歌内容,影响与评价,艺术特色,杜甫的生平与时代背景,《登高》的创作过程,创作地点夔州,描述登高远眺的景象,抒发作者的情感与思考,杜甫的诗歌风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登高的名句,了解杜甫,填写杜甫资料卡片,再读诗歌,状悲之广空间上,言悲之多时间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8.2 登高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8.2 登高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课文导读,字词注释,拓展训练,创作背景,《登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