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学习任务群教学:《登高》杜甫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学习任务群教学:《登高》杜甫课件PPT第1页
    学习任务群教学:《登高》杜甫课件PPT第2页
    学习任务群教学:《登高》杜甫课件PPT第3页
    学习任务群教学:《登高》杜甫课件PPT第4页
    学习任务群教学:《登高》杜甫课件PPT第5页
    学习任务群教学:《登高》杜甫课件PPT第6页
    学习任务群教学:《登高》杜甫课件PPT第7页
    学习任务群教学:《登高》杜甫课件PPT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圣杜甫,文学常识,七律之冠,解读诗意,名家评论,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杜诗艺术贡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称其杜拾遗。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生活、思想、创作转变时期
    天宝五载,诗人到长安。六载,应诏赴举。李林甫“野无遗贤”应试者全部落第。十载,进献三大礼赋等作得玄宗赏识,奉命待制集贤院。十四载,才得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掌管兵器甲仗)的八品官职。
    “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代表作:《丽人行》、《兵车行》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创作丰收时期
    安史乱起,天宝十五载,长安沦陷,诗人与妻儿颠沛流离。七月,将妻室安顿在鄜州羌村,只身奔赴肃宗灵武行在。途中陷贼,押回长安。至德二年(757),诗人冒死逃脱,投奔凤翔行在,授官左拾遗。不久,因救房琯险遭刑戮。后获准回鄜州省亲,写了《羌村》三首、《北征》。次年,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在由洛阳回华州的路上写下了“三吏”、“三别”。
    代表作:《哀江头》、《春望》、《羌村》三首、《北征》、“三吏”、“三别”。
    [明]谢榛《四溟诗话》:“子美不遭天宝之乱,何以发忠愤之气,成百代之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羌村》
    出生入死,漂泊流离,忧国伤时、抑郁悲愤。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创作鼎盛时期
    诗1000多首(今存全部诗作1450多首)
    回华州不久,因政治绝望,弃官至秦州,后又至同谷,再由同谷奔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筑草堂,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严武镇蜀,尝荐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严武卒,诗人买舟南下,大历元年(768),抵达夔州(今奉节)。大历三年(768),辗转漂泊于江陵、岳阳、潭州、衡阳。大历五年病卒于潭州往岳阳的船上。
    代表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壮游》、《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等。
    忧国忧民思想更深邃、诗风更纯熟。
    任务一:回顾杜甫生平,结合历史和诗人作品,理解杜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
    回顾杜甫生平,完成下列表格。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杜逢禄山之乱,流离陇蜀,笔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孟棨《本事诗》
    诗史——杜甫的纪实性作品
    1、诗歌内容: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悬殊的贫富差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岁晏行》“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无家别》
    2、诗歌思想:忧心时局,关心黎庶。《丽人行》铺陈直述了诸杨游宴曲江的侍从之盛、饮食之精、衣着之丽,揭露其奢靡与骄横。“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郡。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前出塞》“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悲青坂》
    3、诗歌形式:多用叙事性较强的五言、七言诗体,多以安史之乱前后的民生百态为对象,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对典型人物进行叙写,诗歌情感在铺陈中自然流露,体现了浓郁的诗史特点。“三吏”、“三别”等
    4、抒发闲情逸趣的题材中,也常融入身世飘零、忧国忧民之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其一)“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登楼》“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登高》 ——杜甫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重阳节时,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风霜高洁之际,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
    重阳——登高——赋诗言志
    “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李白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律诗特点:字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每二句成一联,共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字数固定: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
    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1、句法要相同;2、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可以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3、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工对: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如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颔联——登高闻、见之景色
    找出首联、颔联中的意象,思考作者是如何描述/表现这些意象的?
    【解读】以环境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气氛,借以衬托作者的心境,这便是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式。【明确】艺术:删去虚字,突出形象,对仗工丽。
    色彩词,冷色调,将秋景衬托得更为凄凉
    “哀”是情感词,既是形容猿的叫声,也是表达作者的心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颔联写登高的山所闻和水所见,作者为何只选取了“落木”与“长江”两个意象?他是怎么表达的?
    【解读】集中笔墨,突出意象。在作者的笔墨修饰下,其画面更加浩大、壮丽,意境也比首联更胜一筹。【明确】“萧萧”描述了无数落叶随风飘落的景象,通过“萧萧”二字,可以感受风之急,营造一个凄清的氛围;“滚滚”突出了长江的辽阔,永不停息,壮大了诗歌的意境。同时在动态方面也得到了加强,景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贴近和迫切。
    颈联+尾联——登高感触之深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第一句:“万里”横向空间第二句:“百年”纵向时间
    横向空间对照纵向时间,增添了诗歌广度与深度
    问题:思考颈联中写了哪些事情?隐含着怎样的情感色彩?
    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八意”即“八悲”,思考颈联含有哪“八悲”?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副词,作副词,意为“很……甚”
    “繁”“停”二字让人触目惊心,无处宣泄的愁绪只能郁积心头,愈发沉重,且不断补充而来。若多病中的诗人杯酒不停,会加速生命的流逝速度;但停杯则使胸中的抑郁之气不得抒发,同样会导致生命在积重难返的痛苦中快速衰竭。诗人身心濒临绝地,令人倍感压抑,令人感情更加沉郁,令人不得不佩服诗人的功力。
    作者为何要“停”了酒杯?
    清·杨伦《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前四句景,后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变化笔法。五、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此放翁所常拟之境也。收不觉为对句,换笔换意,一定章法也。而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
    任务三:借助名家之说,多角度解读《登高》,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 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 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是,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胡应麟《诗薮》
    施补华《岘佣说诗》:“三四‘无边落木’之句,有万钧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押韵则声长,不押韵则局板。
    “沉郁顿挫”:出自杜甫的《进雕赋表》,是杜甫评扬雄、枚乘辞赋的词语。“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
    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
    【解析】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一)沉郁1、思想深沉真挚、感情炽热浓厚原因——诗人性格深沉、思想深邃、感情深挚、身世坎坷、饱经忧患、壮志难酬。2、取材典型、蕴涵深厚——集中浓缩、以少总多、以小见大、咫尺万里的概括力3、寓意深曲、表达含蓄——以乐写哀、直情曲抒、寄寓遥深、含蓄曲折
    (二)顿挫1、章法句法的纵横开阖2、遣词用语的照应变化3、音律声韵的高低抑扬
    《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和一般的登高诗一样,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采用融情与景的表达方式在首联中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颔联以笔墨建构了一个壮阔的意境,颈联和尾联部分,作者在这样雄浑、阔大的自然意境中反观自己的人生,表达了作者伤时忧国的情感,无能为力的苦楚。
    1、发展了乐府诗的写实传统,创立了新题乐府的形式,对后来的白居易和新乐府诗派产生了重要影响;2、发展了叙事诗的传统,使文人叙事诗上了一个新台阶,对白居易的叙事诗有深刻影响; 3、开创了以文为诗的先声,对韩孟诗派及宋代江西诗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发展了五七言律诗,丰富了其表现形式,曲尽其变,使之成为古典诗歌的重要诗体和后世学诗的典范。 5、对诗歌语言美的不懈追求,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效果,成为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大师。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背景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高》,千古名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8.2 登高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8.2 登高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课文导读,字词注释,拓展训练,创作背景,《登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识作者知人论世,知背景背景介绍,诵诗歌品诗韵,明内容,合作探究,答题模板,牛刀小试,析情感,究手法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