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展开教 学 内 容
小石潭记
备 课 时 间
课 型
新授
上 课 时 间
教
学
目
标
1.熟读课文并能成诵。
2.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骈散结合的特点,感受用词的美感。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
教
学
预
案
(一)阅读感知,概括特征
1.自读完毕问学生:告诉大家你对小石潭环境的感受是什么?
2.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追问学生:
那么,柳宗元对小石潭环境有怎样的感受呢?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来回答?请大家听读课文,边听边圈划。
3.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
(引出:“清” 板书一:清)
4.“清”有哪些意思呢?请大家组个词。
如:清澈、清幽、清冽、凄清等
5.追问:文中哪些语句具体体现了小石潭的“清”, 请用以下句式说说
这是____________的小石潭,清在“______________”。
如:这是清冽的小石潭,清在“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这是清澈的小石潭,清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三)细读品味,感受心迹
过渡:同学们,小石潭环境如此之“清”,柳宗元在这样的环境中流露了怎样的心情?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引出:“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
1.品读“心乐之”
(1)作者因为什么而快乐?
(2)这种快乐是因为作者无意间听到鸣佩环般水声的一种?
小结:“乐”中有作者的一份惊喜和急切之情。
2.品读“似与游者相乐”
(1)同学们,读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想问问柳宗元的吗?
(2)是啊,柳宗元不是鱼怎知鱼在和自己逗乐呢?作者因鱼的什么而觉得内心快乐?
(引出对“空游无所依”的分析)
(3)作者从“空游无所依”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种无所羁绊,无所束缚的状态。作者对此自然心生羡慕而感到快乐。
(板书二:乐)
3.品读“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既然小石潭让柳宗元这样快乐,他后来为什么离开了呢?文中是怎样说的?
(引出“过清”,板书三:过清)
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环境是“过清”的?
(凄神寒骨)
小结:小石潭的环境都凄寒到“骨”和“神”了,这是一个人的肉体和精神啊!
(板书四:凄神寒骨)
(5)问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柳宗元的心情会怎样呢?
4.从《永州八记》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探求柳宗元的“忧”与“乐”。
《永州八记》部分作品中都有“幽”,是景之幽,也是柳宗元心之忧。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柳宗元即使纵情山水也难以排遣内心的“忧忧情怀”。 这种情怀缘于柳宗元当时的的处境。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
(板书五:忧)
(四)比照阅读,解读作者
既然如此,柳宗元可以走进山水田园,做个乐在逍遥的隐士。再说,古代的文人中弃官后纵情山水,留恋自然的不在少数,你能结合所学举例说说吗?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返) ——吴均《与朱元思书》
1.怎样理解陶渊明、吴均等文人的“返自然”呢?
2.学生探究柳宗元“乃记之而去”的原因。
(五)感悟情怀,探讨人生
这其实体现的是柳宗元的人生态度,柳宗元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并拥有高贵的心灵。那么我们如何选择自己不同的人生意义呢?这是我们课后都要认真思考的一个人生命题。
(板书六:高贵)
设计意图、修改与调整
板
书
设
计
清——乐——过清(凄神寒骨)——忧——高贵
教
学
反
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疏通文意,引导学生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当堂练习,拓展拔高,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选择题,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