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第1页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第2页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秦岭与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先分别介绍秦岭与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教材上有一幅秦岭淮河线示意图和秦岭、海河景观图,并设置了一些读图练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特征。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之一。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两侧地理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教材由易到难设置了两道思考题,分析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的一些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然后以表格形式作为阅读材料,归纳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便于进行比较。因为很多内容在前面已经接触过,这里只是系统地作了一个概括和总结。教材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设置了一道活动题,让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地形、温度带、降水和植被。通过完成表格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和自然差异。教材最后部分介绍四大区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自然环境不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有明显的区别。这部分内容较简单,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我们学校为重点初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知识面广,加上上学期的训练,学生有一定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他们掌握了一些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因此,在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也有少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深,重视程度及兴趣爱好就随之下降,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课堂中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参与要靠兴趣和成绩优秀的部分学生带动。因此,我们每节课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要下较大的功夫。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4.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在分组探究、图文共赏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通过欣赏区域差异景观图片,让学生感悟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 
        1.秦岭-淮河线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自然差异
       (二)、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自然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授新课欣赏视频,进行过度 1.播放歌曲《秦岭飞歌》播放图片秦岭主峰太白山2.引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找出秦岭的位置3.展示文字材料秦岭的贡献播放图片秦岭秦岭南北侧景观4.介绍淮河概括5.要求学生看图完成 练习: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行政区6.学生读图回答秦岭-淮河线经过下列四副图中的什么地方7.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经过一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8.猜谜9.引导学生读图秦岭南北侧景观地理要素比较,组织学生进行分四小组竞赛,要求学生熟悉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10.播放视频中国的区域划分11.引导学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图。   学生欣赏歌曲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中国地形图找出秦岭的位置及秦岭南北侧的地形区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学生欣赏图片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淮河的概况,历史上夺淮入海黄河学生读图讨论学生读图讨论,然后回答分小组猜谜回答分四个小组竞赛,完成必答题和抢答题欣赏视频通过欣赏歌曲,增加感性认识 熟悉秦岭的位置了解秦岭对其南北侧地形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1.引导学生读中国区域划分图,要求学生掌握四大区域的三条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12.播放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片,要学生辨别它们是哪个区域的13.利用板书进行课堂小结14.课堂练习15.布置课后作业:课本第99页复习题学生读图后讨论举手回答       欣赏图片后回答    教师边总结,学生边回答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1.检查学生本堂课学习的情况2.温故知新板书设计 附板书: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与淮河1、秦岭概况2、淮河概况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  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3)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4)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2、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居民生活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1)秦岭-淮河线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3)青藏高原边缘线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附表1  学习活动过程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自我评价小组评 教师评  10分)研究和收集信息收集大量信息,且和主题有关(3分)    小组合作情况合作意识强(2分)    个人任务完成情况主动积极,参与意思强,提供建议,完成任务。(1.5分)    课堂表现1、积极参与自评、互评、讨论答辩活动。(1.5分)2、认真倾听,能与同学交流。(2分)      附表2  学习成果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自我评价54321、)小组评价54321教师 54321  表达方式幻灯片或图片至少5张,并有文字简介。    科学性主题鲜明、文字表达正确。    完整性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语言精炼。    丰富性资料丰富,涉及面广,图文并茂。    创造性有自己的观点,设计富有创意。    合作性在学习过程中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各尽其责,组与组之间能共享资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探讨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学生读、讲、议、记、练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优势。1.课堂以学生的读、讲、议、记、练为主线,教师的为辅,体现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的师生关系,突出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通过阅读、上讲台回答自己的答案、同学之间分组讨论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表达、合作、协调、分析等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也迎合了新课标倡导的民主、开放的教学理念。3.使整节课的环节跌宕起伏,生动活泼,营造了较浓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教师的虽简但不够精练和深度。     2.练习的内容缺乏精要和没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 3.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过程中没有顾及到基础较差的同学       

    相关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1.我国居民、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图版七年级下册1.我国居民、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图片导入,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2,合作探究3,承转过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精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