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1页
    11.2《 导体的电阻 》教学设计-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体的电阻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2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课题 11.2《 导体的电阻学科物理年级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使学生们了解电阻的定义,并通过实验定量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从而引入电阻率,另外还介绍了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大、超导现象及其应用等。本节内容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巧妙的得出了长度、截面积与电阻的具体关系,内容充实,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对提供学生的物理素养有很大帮助。最后,介绍了超导现象及其应用,同时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这一前沿领域中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以电阻为切入点,通过比值定义法引入电阻,又通过实验探究引入电阻定律。通过两个角度对电阻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物理情景。本节又有两个实验,一个定量研究电阻的影响因素,一个定性研究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使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2.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3.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二、核心素养物理观念:通过对电阻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观念科学思维:两个角度对电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对比理解能力。科学探究:通过对电阻影响因素的探究,理解决定电阻值大小的本质.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意识。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2掌握导体电阻的决定式难点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学习目标展示1.知道什么是导体的电阻,知道U­—I图线的斜率反映导体电阻的大小。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重点)3.掌握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重点)4.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二、情景引入    为了减小输电线上电能的损耗,人们尽量把输电线做得粗一点,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那么,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是怎样的呢?  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  有目的的学习    为引入电电荷的概念做铺垫讲授新课自学感知     一、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电流之2.定义式:R U/I3.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4.导体的U-­I图像:①同一导体的U­-I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②图像的斜率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用实验探究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之间的关系1.探究电路2.探究原理abcd是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串联连接在电路中,电流大小相同,各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阻之比都相等3.探究思路:在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三个因素中,bcda相比,分别只有一个因素不同,比较bcda的电阻关系。4.探究结果: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的材料也有关。三、导体的电阻率1.电阻定律的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2.表达式:Rρl/S3.电阻率(1)物理意义:表征导体材料的导电特性。(2)相关因素:导体的材料和导体的温度(3)超导现象:一些金属在温度特别低时电阻可以降到0的现象。拓展学习         伏安特性曲线1、线性元件:用横坐标表示电压U,纵坐标表示电流I,这样画出的I-U图像叫作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对于金属导体,在温度没有显著变化时,电阻几乎是不变的(不随电流、电压改变),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伏安特性曲线中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的电学元件叫作线性元件。2、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对金属和电解液适用,但对气体导体和半导体元件并不适用。伏安特性曲线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电学元件叫作非线性元件。探究解惑    探究:公式R= ρ l/S各物理量的意义是什么(1)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与材料和温度有关。反映了导体的导电性能,ρ越大,说明导电性能越差;ρ越小,说明导电性能越好。(2)l表示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3)S表示垂直于电流方向导体的横截面积。(4)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②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③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成为超导体。注:电阻率反映一种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反映一个导体的导电性能。【例1】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导线AB,如果把其中的一根A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导线对折后绞合起来,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多少?思路点拨:(1)导线拉长2倍后,导线的ρ不变,l变为原来2倍,体积不变,S变为原来的1/2(2)RρlS满足Rρl/S[解析] 金属导线原来的电阻为Rρl/S,拉长后l′=2l,因为体积VlS不变,所以S′=S/2R′=ρl /S ′=4ρl/S4R对折后l″=l/2S″=2S,所以R″=ρl″/S″ρ· l/4SR/4,则R′∶R″=161答案: 161探究二: RU/IRρl/S的区别与联系  公式区别联系  RU/IRρl/S区别是电阻的定义式,其电阻并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只是可由该式算出线路中的电阻是电阻的决定式,其电阻的大小由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共同决定提供了一种测R的方法:只要测出UI就可求出R提供了一种测导体的ρ的方法:只要测出RlS就可求出ρ适用于纯电阻元件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等离子体联系Rρl/S是对R=U/I的进一步的说明,即导体的电阻与UI无关,而是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片,边长ab=10 cm,bc=5 cm,AB间接入电压为U,电流为1 A,CD间接入电压仍为U,其电流为(  )A.4 A B.2 A C.0.5 A    D.0.25 A  解析:设将AB连入电路时,电阻为R1,CD连入电路时,电阻为R2,金属片厚度为h答案:A探究三、应用图像求电阻时的注意问题?(1)看清是I-U图像还是U-I图像。对于线性元件,若是I-U图像,电阻值等于该图线斜率的倒数,R=1/k;若是U-I图像,则电阻值等于该图线的斜率,R=k(2)对于非线性元件,I-U图像或者U-I图像是过原点的曲线,此时在每一个状态时元件的电阻不同,可以根据Rn=Un/In 求各状态的电阻,也可以根据图线上某一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的斜率计算某一状态的电阻。    3、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曲线)所示,由图可知,灯丝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  )A.5 Ω B.10 Ω C.1 Ω D.6 Ω解析:由电阻的定义式R=,A点电阻RA= Ω=30 Ω;B点的电阻RB= Ω=40 Ω,从而使AB段电阻改变了10 Ω,B正确。答案:B     学生阅读课文,认真研究,然后填空,对填不出的空重新看书理解并与同桌讨论。 学生理解后记忆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  学生练习      把读书自学的机会还给学生。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公式的实质。   让学生理解实际情形下所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注重学生的讨论过程,淡化探究的结果,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强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 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 板书一、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电流之比。2.定义式:R U/I3.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4.导体的U-­I图像: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1.探究电路    2.探究原理    3.探究思路:4.探究结果: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的材料也有关。三、导体的电阻率1.电阻定律的内容:2.表达式:Rρl/S3.电阻率(1)物理意义: (2)相关因素: (3)超导现象: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2 导体的电阻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2 导体的电阻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2 导体的电阻精品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磁场 磁感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1 磁场 磁感线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磁感线,安培定则,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