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最新版】 新教材苏教版必修第一册步步高学习笔记【同步学案】
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集合的相关概念,集合元素基本属性的应用,集合的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导语
在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集合”,这个时候,同学们从四面八方集合到一起,而这个集合是一个动词,在我们数学课上,也有一个名词“集合”,比如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习过自然数的集合,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等,为了进一步了解集合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几个例子.
一、集合的相关概念
问题1 看下面的几个例子,观察并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1~10之间的所有偶数;
(2)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
(3)所有正方形;
(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
(5)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
(6)地球上的四大洋.
提示 以上例子中指的都是“所有的”,即某种研究对象的全体,而且每个例子中的研究对象都是确定的、互不相同的.
知识梳理
1.集合: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集合.
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来表示.
2.常用数集及表示符号
问题2 如果体育老师说“男同学打篮球,女同学跳绳”,你去打篮球吗?
提示 是男生就去,不是男生就不去.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注意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注意符号的书写.
例1 (1)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eq \r(2)的所有近似值
B.某个班级中学习好的所有同学
C.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中所有难题
D.北京冬奥会的全体运动员
答案 D
解析 D中的对象都是确定的,而且是不同的.A中的“近似值”,B中的“学习好”,C中的“难题”标准不明确,不满足确定性,因此A,B,C都不能构成集合.
(2)(多选)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2∈Q B.|-3|∈N
C.|-3|∈Z D.0∉N
答案 ABC
解析 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得2∈Q,A正确;
|-3|=3∈N,B正确;
|-3|=3∈Z,C正确;0∈N,D错误.
反思感悟 (1)判断一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条件是,能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使得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
(2)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①直接法: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
②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
跟踪训练1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花坛上色彩艳丽的花朵构成一个集合
B.正方体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C.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D.不大于3的所有自然数构成一个集合
答案 BD
解析 在A中,花坛上色彩艳丽的花朵不能构成一个集合,故A错误;在B中,正方体的全体能构成一个集合,故B正确;在C中,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不能构成一个集合,故C错误;在D中,不大于3的所有自然数能构成一个集合,故D正确.
(2)设集合M是由不小于2eq \r(5)的数组成的集合,a=eq \r(15),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M B.a∉M
C.a=M D.a≠M
答案 B
解析 ∵eq \r(15)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2 对数学案及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导学案,共3页。
这是一份数学第6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6.2 指数函数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