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1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11)第1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11)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11)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11),共4页。
     适用于全国统一使用的新部编版(2019)语文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________蟋蟀不是挖掘专家,________它的工具又是那么柔弱,________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2)蟋蟀的出名________由于它的唱歌,________由于它的住宅。    3________屋子内部没什么布置,________墙壁很光滑。    4________在冬天________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________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2.选择关联词填空。A.即使…………    B.因为……所以……C.不光…………    D……所以……蟋蟀的出名________由于它的唱歌,________由于它的住宅。②________有骤雨,这里________立刻就会干的。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________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按要求完成句子。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在平台上鸣叫。(改为拟人句)    2)蟋蟀不利用现实的洞穴。(修改病句)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用下划线的词语说一句话)    4.写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一阵风佛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________    2)要是你的手指不废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ɡzhàn  yǒunèn  hònɡɡēn  jīnɡ  wě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áo  ɡù  bǐnɡqiáo  jiànchònɡ  diéshū  xī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静谧——________       宽敞——________镇静——________       冷酷——________    7.读下面的词语,选择排列正确的一组(                A.                                 B.                                 C.             8.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________西林壁               题:________身在此山中。       缘:________梅雪争春未肯       降:________9.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把这首诗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    2)解释词语:  题:________    缘:________    不识:__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10.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牛(wō   wò     匀(jùn   jūn     wéi   wěi 11.我会填。嫩绿的        嫩红的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12.课文整体梳理。1《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________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_____________之中。2《雪梅》的作者是         ,作者通过描写   _____与     _____争春,让诗人思考后评价二者皆有特色,雪更________,梅花更_____________。13.根据意思写词语。1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       2舒适。                           3极其认真、仔细地看。               14.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回答问题。    1)默写《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词语。  题:________只缘:________不识:________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的感觉。    4)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三、写作练习15.作文。同学们,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一定得到过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比如精心呵护你的父母、教你握笔写字学习知识的老师、遇到给你帮助和安慰的同学,认真想一想那些让你感动的事,请你以谢谢你,          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11)因为;而且;所以2)不光;还3)虽然;但是4)即使;只要;还   2.不光;还;即使;即使;所以  3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在平台上唱歌。2)蟋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3)她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的随遇而安。   41)佛———2)废———   5操场;占有;嫩红;根茎;枯萎;牢固;叶柄;瞧见;重叠;舒心   6.清静;宽阔;冷静;残酷  7B   8可爱;书写;因为;服输   9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2)书写、题写;因为、由于;不能认识,辨别3)横;竖;远;近;高;低;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B   10.wō    jūn    wěi11.嫩红的;嫩绿的12.1 苏轼    写景    对庐山景色的描绘2卢钺     梅花       13.牢固   舒服   观察  14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题写;只因为;不知道3)唐;苏轼;横看;侧看;远;近;高;低;庐山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C   三、写作练习 15.略【详解】此次作文是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谢谢你,妈妈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本套检测卷错题分析收集表错题所在的章节:第    册第    章第    一、错题再现:1.                                                         2.                                                         3.                                                         二、考查的知识、能力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到:1.                                                         2.                                                         3.                                                         三、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1.                                                         2.                                                         3.                                                         四、具体的针对性措施:1.                                                         2.                                                         3.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