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力与运动的关系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运动状态的观察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2.通过对多种物体的受力分析,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3.通过观察和分析,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重、难点重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难点: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归纳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教、学具弹簧测力计、重物(分组)、乒乓球、细线、水杯(演示)教 师 活 动 内 容、方 式二次备课【新课引入】视频:拉火车比赛——当人用力拉火车时,火车开始运动;当人停止拉火车时,火车不再运动。提出问题: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新课教学】一、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以不同的瓶子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瓶子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平衡力①桌子上的酒瓶②悬挂的储物瓶③未拖动的油瓶对三者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三种物体受力个数分别为2个、3个、4个。但三者受力和运动拥有共同的特点,即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提问:物体受平衡力其运动状态还会出现其他情况吗?并举例。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统称为运动状态不变。即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方法点拨:找寻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学生活动:再测重力,并请学生演示正确测量重力的方法。问题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何能反映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它直接测得就是重力大小吗?生:静止时,二力平衡,重力等于拉力。问题2:物体必须处于静止才能读数?生:还可以匀速直线运动。问题3:当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和匀速向下运动时,两次示数大小有什么关系?生:两次示数大小相等。再思摩擦:问题1: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问题2:当物体以2m/s和5m/s的速度运动时,哪次物体所受摩擦力大?综上可得出,地球上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那么该物体受平衡力。 (二)非平衡力分析以下三种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①下落的药瓶(非平衡力→加速运动)②滚动的玻璃瓶(非平衡力→减速运动)③抛出的可乐瓶(非平衡力→曲线运动)加速、减速运动是速度的大小改变;曲线运动是运动的方向改变。我们把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力的一个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提问:物体受非平衡力则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那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否能推断出物体一定受非平衡力?动图:分析三种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①升空的火箭②进站的列车③荡秋千的小朋友三者的运动状态都在改变,分析可知三者都受非平衡力。方法点拨:根据运动状态,思考受力情况。习题练习: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同的物体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属于相同的运动状态。请将以下列物体分个类,找出它们共同揭示的科学知识。①驶入码头的轮船②水平地面上的篮球③打出枪膛的子弹④匀速向上运动的扶梯⑤人造地球卫星物体:_____;物体:_____你是按什么方式对物体进行分类的?生:可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进行分类。(学生对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有些不理解,可用动图或栓有细线的乒乓球帮助学生理解)提出疑问: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何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三)不受力之前课堂上一直在研究物体受力的情况,若能找到一种物体,它处于理想的情况,完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那它的运动情况如何?生: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提问:同样是物体,同样是不受力,何时运动状态为静止?何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呢?举例——风筝。1.静止在空中的风筝,若突然某一瞬间所有力全部消失,该风筝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2.若风筝在上升阶段突然所有力全部消失,该风筝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方法点拨:关注研究对象原先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作用效果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回忆之前学过的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知识小结:完成力与运动框架图。 观看视频:乒乓桌的排球赛。视频中涉及哪些力学方面的知识?(小组讨论,交流回答) 课后作业《学习与评价》当节课时板书设计 9.3力与运动的关系 不受力 受平衡力 运动状态不变 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教学后记课堂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的时候不能只想着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告诉”学生物理原理,而是要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含量入手,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从而掌握物理知识。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物体受平衡力、非平衡力乃至延伸至理想情况不受力的物体的分析,判断各种物体分别对应的运动状态。教师时刻抓住对物体受力及运动情况的角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尝试对各种物体的分析,从而将力与运动联系起来。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此节中的“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这一作用效果学生在第八章已经学过,也是属于比较简单、易于理解的内容。教师则不必在此多花时间,在课堂的最后略为提及即可。 视频“乒乓球桌上的排球赛”新奇有趣,学生兴趣高昂。教师用此视频结束新课并提出问题“根据视频中的现象找出涉及的力学知识”能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的所有力学知识进行整合,不再只是碎片化的学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的关系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探究重点,典例分析,真题操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预习检查,自研自探·展示提升,当堂反馈,课堂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