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新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一),共10页。
章末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分别为“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 1月 B.60° 7月C.60° 1月 D.30° 7月答案 1.C 2.B解析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大约为1 670 km/h,60°纬线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约是赤道上的一半,故M点为60°(纬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处都相等,极点上为0。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由此可知N点为7月初。2021年2月12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3.“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4.“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a点 B.b点C.c点 D.d点5.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的时段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①答案 3.C 4.D 5.D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①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③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②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④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2月12日为春节,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选C。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春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此时地球位置最接近轨道上③与④之间的d点,故选D。第5题,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最快,时间为1月初;在远日点最慢,时间为7月初。由④到①为3月21日至6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故选D。(2021·山东青岛二中期末)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下图,完成6~8题。6.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B.该日昼夜长短C.该地太阳高度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7.当交点位于③点时,北京时间为( )A.9时 B.9时或者21时C.0时 D.0时或者9时8.当交点从①移向②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减小答案 6.A 7.B 8.D解析 第6题,晨线与昏线交点,即晨昏线与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线的切点。切点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故选A。第7题,晨线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或夜半球,地方时为12时或0时。即165°E为12时或0时,北京时间为9时或者21时,选B。第8题,当交点从①移向②期间,可能处于从夏至到秋分,也可能处于从冬至到春分。所以不能判断南、北半球各地白昼变化,也不能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在②点时昼夜平分,在①点时昼夜长短差异较大,故选D。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9年12月21日的正午,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此回答9~10题。9.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A.等于1/2 B.大于1/2C.小于1/2 D.全球同在一天10.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A.2020年1月6日16时 B.2020年1月5日8时C.2020年1月5日16时 D.2020年1月6日8时答案 9.A 10.C解析 第9题,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第10题,C地位于120°W,轮船到达时C地时间计算如下:2019年12月21日12时+16日-1日+4小时=2020年1月5日16时。(2021·山东聊城市期末)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嫦娥五号任务周期约23天,这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了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在月球上带回土壤样本的国家。据此完成11~12题。11.嫦娥五号执行任务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越来越慢B.北京日落时刻提前,昼夜长短差距变大C.南半球各地正午地物影长变短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12.在美国洛杉矶(118°W,34°N)留学的小明同学开始观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直播时,当地时间为( )A.23日12时30分 B.23日12时38分C.24日12时30分 D.24日12时38分答案 11.B 12.A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可知,地球绕日公转接近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越来越快,A错误。在此期间,北京日落时刻提前,昼夜长短差距变大,B正确。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且正午地物影长变短,C、D错误。第12题,美国洛杉矶(118°W,34°N)为西八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4时30分(东八区区时),两地之间时差为1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在美国洛杉矶(118°W,34°N)留学的小明同学开始观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直播时,当地时间为23日12时30分,A正确。(2020·山西师大附中月考)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神圣而庄严。每天清晨,神圣的国旗都会迎着第一缕阳光冉冉升起。据此完成13~15题。13.下列四个节气中,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开始时间最早的是( )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14.春分日,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开始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23°26′N,154°E) B.(0°,154°E)C.(23°26′S,154°W) D.(0°,154°W)15.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开始时间不断提前的时段内(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C.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D.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答案 13.B 14.D 15.B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始升国旗时间为当地日出时间。一年中北半球(北京)夏至日昼最长,日出最早,选B。第14题,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排除A、C;春分日升旗时,北京(116°E)地方时为6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0°纬线和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交会处,此时154°W的地方时为12时,选D。第15题,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开始时间不断提前的时段,说明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表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是从冬至日到夏至日的时段,即北半球昼长不断变长,夜长不断变短的时段,选B。下图为“6月22日前后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16~18题。16.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7.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18.三个月后,福建泉州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16.A 17.D 18.A解析 第16题,6月22日前后甲地昼夜等长,故甲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乙地出现极夜,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丙地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丁地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第17题,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丁地位于北半球。第18题,夏至日三个月后为9月22日前后,接近秋分日,全球接近昼夜平分,福建泉州与甲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2020·福建福州市期末)福州(26°N,119°E)M学校组织同学们采用“立杆测影”的方法观察正午太阳高度角。下图示意同一根竖杆定点定时观测记录日影的长度和方向。读图完成19~21题。19.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全年竖杆影子( )A.一直在变短 B.—直在变长C.先变长后变短 D.冬至日最长21.夏至日(6月22日)北京时间12时,同学们给莫斯科(东三区)友好学校的同学直播“立杆测影”活动,此时莫斯科时间是( )A.6月22日12时 B.6月22日11时C.6月22日7时 D.6月21日20时答案 19.B 20.D 21.C解析 第19题,福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不会有直射现象,则②错误;由于福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则正午时太阳直射点全年位于福州南侧,即正午时杆影指向北方,故④错。选B。第20题,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全年竖杆影子的长短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从冬至日到夏至日,杆影会一直变短,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杆影会一直变长,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杆影最长,选D。第21题,两地相差5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的时差计算原则可知,此时莫斯科时间为6月22日12时-5小时=6月22日7时,选C。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地不同日期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22~23题。地区日期10月22日M日昼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昼长正午太阳高度角甲11时13分47°14′13时55分78°28′乙11时30分56°16′13时20分87°30′ 22.甲、乙两地的纬度差约为( )A.7° B.8° C.9° D.10°23.M日最接近( )A.12月22日 B.2月22日C.4月22日 D.6月22日答案 22.C 23.D解析 第22题,根据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9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同半球为“-”,不同半球为“+”,甲、乙两地都位于我国(同半球),计算两地的纬度差,甲、乙两地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差约为9°,说明甲、乙两地的纬度差约为9°。第23题,根据昼夜长短的对称规律可知,10月22日关于12月22日对称的一天是2月22日,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这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在太阳直射点一个月大约移动8°,以甲地为例,从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从47°14′增大到78°28′需要近4个月的时间,故选D。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程与主要节气对应位置。读图回答24~25题。24.“小满”是指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的现象。“小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是(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 D.台湾岛25.立夏至立秋期间,台北市每天的日出时间( )A.提早 B.先提早后推迟C.推迟 D.先推迟后提早答案 24.C 25.B解析 第24题,从图示可知小满介于立夏和夏至之间,此时华北地区小麦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故选C。第25题,从图中可知,从立夏至立秋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故台北市每天日出时间先提早后推迟,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下图中纵横相交线分别为经线和纬线,两斜交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各点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2分)(2)若A点为黑夜,则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节气)的日照状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不需填日期),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________。(4分)(3)若B点为黑夜,则图中各点中地方时为6:00的是________,请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范围。(2分)(4)某日A、C、E三点同时看到日出,则该日图中各点中发现太阳从其正东方升起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某飞机从C地飞往D地,途中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太阳始终处在地平线上不升也不落,则整个飞机历时______小时,共飞行约________km。(4分)答案 (1)C与D A与B (2)冬至 (23°26′S,0°) 20:00 全球 (3)D 画图略。 (4)A、B、C、D、E (5)6 9 990解析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纬度海拔相同的情况下线速度相同。(2)若A点为黑夜,则该图北半球各地夜长昼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图示180°经线是夜半球的平分线,即午夜0:00,则0°经线是正午时刻,故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0°);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此时是20:00,因180°经线是0:00,全球与北京都在同一天。(3)若B点为黑夜,图示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点位于晨线,又在赤道上,其地方时为6:00;阴影表示夜半球,如下图所示:(4)若某日A、C、E三点同时看到日出,则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均日出正东方。(5)C、D都在赤道上,C、D间经度相差90°,时差是6小时。若某飞机从C地飞往D地,途中飞机上的乘客发现太阳始终处在地平线上不升也不落,说明飞机飞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一致,即从C地到D地所用的时间也就是6小时。赤道上经度相差1°实际距离约111 km,故飞机飞行距离约为90×111 km=9 990 km。27.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1)甲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此时地球可能处在乙图所示的________位置附近。在未来一个月内,公转速度先继续变________,然后变________。(4分)(2)AD线表示________线,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时,B点的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D地的昼长是______小时。(4分)(3)图中C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移动,佛山地区早晨太阳从________方向升起。(3分)(4)如果B点的日期为12月22日,那么此时刻C点的时间是12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全球日期与B点相同的范围和与C点日期相同的范围之比是________。(3分)答案 (1)北 ③ 快 慢 (2)晨昏 18 43°08′ 6 (3)东北 北 东南 (4)21 21 3∶1解析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说明甲图为北半球,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且未来一个月内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D线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作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A点由昼转入夜,因此与赤道交点A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B点的地方时为12时,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角为90°-(23°26′+23°26′)=43°08′。D点所在纬线圈的昼弧的度数为90°,昼长为6小时。A点的坐标为(0°,180°),C点的坐标为(23°26′N,135°W),所以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B点为12时,C点在距B点9个小时的地方,其穿过了国际日界线且在日界线的东面,日期应该减1天,所以C点的地方时为12月21日21时,此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是90°W向东到日界线(180°),与旧的一天的范围之比是3∶1。28.(2021·北京东城区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日晷是古代计时工具。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每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投影会慢慢地移动;移动的晷针投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日晷盘面(分上盘面与下盘面)则如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图a是日晷示意图,图b是故宫日晷侧视示意图。任务一 探究晷针倾角与地理纬度之间的关系。(1)指出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和当地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并阐述理由。(6分)任务二 基于地理视角,解析古诗词的含义。(2)解释古诗词“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地理含义,并指出其描述的节气。(漏指漏壶,古代的计时仪器)(4分)答案 (1)晷针与地平面的交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日晷盘面与赤道平行,而晷针垂直于日晷盘面,因此,晷针与赤道垂直并指向北极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2)含义:白昼达一年中的最长,黑夜开始变长。节气:夏至日。解析 (1)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必须在太阳照射下,根据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晷面与赤道平行,和地面的倾角与当地纬度互余。所以晷针与地平面的交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2)古诗词“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意思是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因此该日指的是夏至日,白昼达一年中的最长,黑夜开始变长。29.下图为“公转轨道上地球在甲、乙两处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1)左侧光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________(填“顺”或“逆”)时针。(2分)(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下列四城市中,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 )(2分)①摩尔曼斯克 ②开普敦 ③开罗 ④北京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3)在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开普敦的昼夜长短变化是______________。公转到乙处时,B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4分)(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地昼长约为________。(4分)A.6小时 B.9小时C.15小时 D.18小时答案 (1)逆 (2)B (3)昼变长、夜变短 8:00 (4)C解析 (1)甲处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则此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呈逆时针自转。(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且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则白昼由长到短依次为摩尔曼斯克、北京、开罗、开普敦。(3)在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北极地区由出现极昼现象到出现极夜现象,即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向南移动至南半球,开普敦的昼变长、夜变短;由图可知,B点的日落时间为16时,日出时间应为8时。(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地日落时间为18~20时,则其昼长应大于12小时,小于16小时,C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