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星球版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当堂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说出它们的分界线,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重点、难点)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重点)3.结合本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对家乡环境的认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西北地区手抓肉视频。2、帮助和指导学生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外出旅游所拍摄的照片。通过同学们的照片,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多媒体展示图片:设置问题:说一说下面四幅照片所反映的地理景观的分布及差异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讲评,总结影响区域划分的因素。)引入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外出旅游所拍摄的照片并介绍旅游地及相关的地理景观。 欣赏展示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反映的地理景观与差异,并说一说其分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展示的图片、视频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展示目标明确任务展示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重点、难点)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重点)3. 结合本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对家乡环境的认识。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本课时的重难点。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依目标自学,初步完成地理助学P1—2涉及的“四大地理区域”的问题,教师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拨。依据助学自主学习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进行标注、勾画出助学中的问题,并填写助学问题。有疑惑与小组同学交流或与老师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观察与发现同学们根据下图,完成下列任务:(1)画出中国轮廓图,并画出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2)在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范围及主要分界线。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总结不同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在图中标注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如下图:学会读图、用图,进而养成看图概括的能力。 读图对比合作探究(一)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读图对比合作探究(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读图对比合作探究(三)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 归纳总结知识汇总读图对比合作探究(一):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和我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设置问题:把三幅图相比较,看看它们有没有相似性?界线A: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我国降水量线分布图(400毫米)读图对比合作探究(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我国1月等温线分布图和我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设置问题:把三幅图相比较,看看它们有没有相似性?界线B: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我国1月等温线分布图我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对比合作探究(三):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我国三级阶梯分布图和我国地势示意图,设置问题:把三幅图相比较,看看它们有没有相似性?界线C: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我国三级阶梯分界示意图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设置问题:读图说出:(1)界线A:是 地区和 地区的分界线,也是 和 的界线,起主导因素是 。(2)界线B:是 地区和 地区的分界线,也是 和 的界线,起主导因素是 。(3)界线C:是 地区和 地区的分界线,也是 和 的界线,起主导因素是 。读图对比合作探究(一):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各小组围绕任务,比较对比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和我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同时把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展示。(1)界线A: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及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2)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A),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看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即季风因素的影响。(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季风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位于非季风区。 读图对比合作探究(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各小组围绕任务,比较对比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我国1月等温线分布图和我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同时把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展示。(1)界线B: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及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2)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B),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即气温和降水)的影响。(3)界线B(即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读图对比合作探究(三):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各小组围绕任务,比较对比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我国三级阶梯分布图和我国地势示意图,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同时把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展示。(1)界线C: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大体一致。(2)我国青藏地区和其它地区的分界线(界线C),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地势的影响。 读图归纳总结,展示学习成果。名称位置范围划分依据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锻炼学生读图、识图与比较阅读地图的能力,感受小组讨论学习地理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探究成因”的意识和习惯。 锻炼学生读图、识图与比较阅读地图的能力,感受小组讨论学习地理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探究成因”的意识和习惯。 锻炼学生读图、识图与比较阅读地图的能力,感受小组讨论学习地理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探究成因”的意识和习惯。 加强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衔接与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1月0℃等温线、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那么这一界线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地理意义呢? 学生自主思考,回忆以前所学知识。 加强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读图对比合作探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播放秦岭—淮河一线确定的视频,了解其重要性。2、读图对比合作探究(四):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多媒体展示我国1月等温线分布图、我过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设置问题:把几幅图相比较,看看它们有没有相似性?说一说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读图对比合作探究(四):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各小组围绕任务,比较几幅图发现相似性,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同时把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展示。自主阅读教材P3“阅读”和“表5—1”的内容和老师多媒体展示,感受秦岭—淮河一线两侧在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不同。锻炼学生读图、识图与比较阅读地图的能力,感受小组讨论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活动探究课后研修多媒体展示活动内容,设置问题:1、我们的家乡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地区?2、议一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布置课后研修任务:尝试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的家乡的地理特征。阅读 “活动”内容,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展示成果。 完成课后研修任务:尝试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的家乡的地理特征。课后自主研修培养兴趣、开阔眼界、锻炼方法,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当堂达标】1、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是( ) A.黑河一腾冲一线 B.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一线2、下列数据,可能为枣庄正常年份降水量的是( )A、2000mm B、1200mm C、700mm D、200mm3、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青稞 水稻 B、高粱 玉米 C、玉米 水稻 D、水稻 小麦4、确定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势因素 C.季风因素 D.气候因素6、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出地理区域的名称: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①②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如图中A所示,即 一线,其大致与我国1月 ℃等温线、 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划分该地理区域主要依据 、 等自然地理要素。(3)①③两区域的划分,主要是受 的影响,C区主要分布在 (山脉)以西。(4)④区位于 阶梯以内,地势 ,气候 ,形成独特的 景观。 【教学反思】(1)本课时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成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智能、情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2)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时刻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充分把过“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要贯穿于课堂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综合与测试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总结提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