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整套练习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古诗三首(B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古诗三首(B卷含答案),共4页。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zhòu yè yún tián sāng shù fú xiǎo 二、用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白昼(zhòu zòu ) 供(gòng gōng)耕织 稚(zhìzì )子 (zi zǐ) 银钲(zhēng zhèng) 玉磬(qìng xìng ) 水满陂(bēi pēi ) 浸寒漪(yī yǐ) 提供(gōng gòng) 桑(sāng shāng)田三、形近字组词。昼( ) 耘( ) 桑( ) 晓( ) 供( ) 但( ) 耕( ) 嗓( ) 浇( ) 洪( ) 四、给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童孙未解供耕织( )A.解决。 B.理解,懂得。(2)忽作玻璃碎地声( )A.现在的玻璃。 B.水玉,一种天然的玉石。(3)短笛无腔信口吹( )A.随口。 B.书信的封口。五、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六、下列诗句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 B.稚子/金盆/脱晓冰C.敲成/玉磬/穿林响 D.也傍/桑阴/学/种瓜七、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村晚》诗中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青山倒映在澄澈的清水中,别有趣味。( )(2)“山衔落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落的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3)《村晚》这首诗借描写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八、 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1)这两句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诗句通过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出了____________的孩童形象。(2)请在括号里写出下列诗句中含有的游戏。①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九、课外阅读。舟过安仁①[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⑤。(注)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⑤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1)“两小童”可爱、稚气的行为是( )A.懒得划船,收好船桨,让船自由漂荡。B.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C.明明没有下雨,却撑着伞玩。(2)这首诗写出了“两小童”怎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之所以会有诗中的发现,是因为他的心情是_________的。(4)从整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像小童一样,有_________,还可以体会到他对孩童的__________。十、小练笔。《村晚》中描绘了乡村牧童骑牛晚归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天真可爱的牧童怡然自得的状态。读完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根据提示,发挥想象写一写。夕阳西下,几头黄牛从远处缓缓走来,还时不时传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昼夜 耘田 桑树 拂晓二、zhòu√ gòng√ zhì√ zǐ√zhēng√ qìng√ bēi√yī√ gōng√ sāng√三、昼夜 耘田 桑树 春晓 供给 但是 耕地 嗓子 浇水 洪水 四、B B A五、C六、D七、× × √八、 孩童弄冰做游戏 脱 穿取 天真可爱 钓鱼 放风筝 捉蝴蝶 捉知了 九、(1)B(2)聪明伶俐、天真可爱。(3)轻松愉悦(4) 一颗童心 喜爱和赞赏 十、示例:阵阵笛声。那笛声时有时无,忽长忽短,是谁在吹笛呢?原来是放牛归来的牧童。瞧,他悠闲地横坐在牛背上,把斗笠随意放在胸前,跷着二郎腿,不时地晃两下,任凭牛儿驮自己回家。他吹着手中的短笛,却听不出是什么曲调。太阳的余晖洒在牧童的身上,黄牛驮着他渐渐远去了,只有那笛声依然不成曲调地回荡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