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功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功教案,共3页。
三、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J)。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从中学习到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素质也参差不齐。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由于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探究了简单机械中杠杆平衡条件、动滑轮的特点等知识,还学习了力和长度的测量,为探究功的原理做好了相关知识准备,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结合刚学过的功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完成功的原理的探究还有一定的难度。
八年级学生经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于以实验支持的物理问题解决具有浓厚的兴趣,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课前的预习与探究。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公式和单位。难点理解功的含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1.复习力的概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力。2.复习力的作用效果:重点强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启发引导:如果把力和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就会有一个全新的物理概念—功。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1.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P页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2.功其实就是力的成效的具体体现。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得出结论,功的概念进行展示。4.浓缩提炼,功的概念中两个最重要的要点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5.根据汇报总结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功的二要素:1.物体必须受到力。2.该力使该物体产生的一段距离。
6.出示多媒体课件大吊车图片三幅,运用控制变量法由(1)(2)图和(2)(3)图分别得出结论,功和该物体所受到的力及产生的距离都成正比。7.由此导出功的公式W=FS并强调国际单位制8.出示多媒体课件三幅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么情况下不做功,得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劳而无功即无距无功(2)不劳无功即无力无功(3)垂直无功即方向不同无功;利用口诀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9.学生分组讨论做功和不做功的两种情况,加深学生记忆。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出示书上P页例1:(1) 复习动滑轮相关知识,出示公式s=nh(2) 指导学生读题,析题目(3) 进行说明分析(4) 强调学生区别:绳端做功和滑轮做功两种情况(5)指导学生利用功的公式W=FS完成两题目。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练习(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做功与不做功)3.出示练习一一道计算题,使学生会利用功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有时间可以让几名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活动4【活动】归纳小结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功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知识准备,引入新课,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功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三、功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做功,功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