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人教版2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人教版2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人教版2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人教版2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共6页。
    教材分析
    “西北地区”知识结构与前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基本类似,学习方法也大同小异。本节分为“草原和荒漠”、“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两大框题。第一框题首先穿插西北地区的“沙漠景观图”和“草原景观图”,通过视觉感知来吸引眼球,然后再利用“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来引导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等自然特征。接着引入“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究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变化规律及其原因这一章节难点。第二框题“牧区和灌溉农业区”重在成因分析和特色农牧业介绍。配备的活动题主旨在于通过“俯视图”和“剖面图”,来引导学生认识坎儿井这一古老饮水工程的结构、设计原理及其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进而深刻体味古代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感知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课件播放视频《西北地区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提出问题:(1)视频中饮食材料来源于哪种产业?(2)这种饮食结构是哪个地区的特色?
    追问:你知道西北地区农业部门有哪些?
    出示图片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说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
    观视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因地制宜谋发展—畜牧业
    1.出示图片——西北地区的草原景观,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出示西北地区畜牧业图。
    提出问题: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畜牧业区?
    这两类草原以贺兰山为界。
    3.对比贺兰山东西的自然条件:在我国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地区有许多“山地牧场”。它们随着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草原到高处的高山草地,类型不一而足,草种也有明显差异。牧人们不浪费每一处资源,根据气候、地形和牧草长势,在牧场之间按季节迁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转场”。
    4.提问:找出西北地区优良畜种有哪些?
    5.开拓视野:
    (1)三河牛是中国培育的乳肉兼用品种。产于额尔古纳市三河地区,三河分别是:根河、得耳布尔河、哈布尔河。
    (2)三河马外貌清秀,体质结实,动作灵敏,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等特点,是优良的乘挽兼用型马。
    (3)新疆细毛羊,不仅产毛量高,而且羊肉细嫩味美,很受各族人民喜欢。来到伊犁的人们在品尝细毛羊的羊肉后,都会赞不绝口地说:“伊犁的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
    (4)伊犁马是我国珍稀的动物资源。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
    6.阅读拓展: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
    蒙古包是牧区的传统民居。它常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有白色羊毛毡;有一个门、一个窗;顶部可以打开,以便透光通气,下雨、寒冷时便遮盖起来。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为了使畜群吃到充足鲜嫩的草,牧民会根据草场和季节变化,赶着畜群,携带“房子”,从一个草场转移到另外一个草场。蒙古包就成了“可移动”的房子。
    (承接)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产业影响下,你知道西北地区有哪些美味的食物?
    出示图片:烤全羊,馕、炒米等特色美食
    1.读图思考回答问题: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
    2.观察分析:
    (1)内蒙古草原——优质草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
    (2)新疆——高山草场,山地降水较多
    3.对比分析:
    (1)贺兰山以东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以温带草原牧场为主。(2)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地表多沙漠、戈壁,但山地降水较多,以高山牧场为主
    4.读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三和马、三和牛;
    新疆:细毛羊、伊利马;
    宁夏滩羊;
    5.读一读:
    宁夏滩羊羊毛富光泽和弹性,为纺织提花毛毯的原料。体质坚实,适应荒漠,半荒漠地区条件。
    阿拉善骆驼,生活在内蒙古,因其高大雄壮而闻名。特有的双峰驼使其非常高大,身体强壮,体力充沛,常用于货物运输、边防巡逻等,被誉为沙漠之舟。
    6.读一读,说出蒙古包的特点和适应的自然环境:游牧民族,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说一说:列举西北地区的美食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补充适当的材料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
    通过美食的种类,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能自然的过渡到特色种植业的学习中去
    活动二:因地制宜谋发展—特色种植业
    1.出示图片——种植业分布图
    提出问题:请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种植业和分布地区?
    2.请结合资料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点拨补充: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西北地区形成了下面几块灌溉农业区,请尝试分析它们的水源都来自哪里?
    总结:西北地区降水少,农业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形成灌溉农业区。
    4.主要农业区介绍:
    (1)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上,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使这些地方成为粮棉瓜果之乡。
    (2)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6.拓展交流:认识坎儿井
    (1)下图是坎儿井的俯视图。仔细观察该图,你能找到坎儿井吗?你还能获得哪些有关当地自然环境的信息?
    (2)对比坎儿井剖面示意图和坎儿井的俯视图,坎儿井的开凿利用了当地的哪些有利条件?
    为什么修建暗渠而不修建比较容易开凿的明渠?
    (3)围绕坎儿井工程这一人类利用自然的创举,说说你的感想?
    1.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主要种植业分布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等地区。
    2.讨论分析: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天然降水较少。
    3.读图分析——交流
    4.分析交流:
    新疆绿洲农业: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5.归纳总结:西北地区面积较小、分散分布的农业区:
    6.合作交流——展示
    (1)能看到坎儿井的很多竖井井眼。
    能看出这里气候干旱
    (2)利用山麓地带的地下水为水源;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
    暗渠可以减少水分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3)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要注意顺应环境特征,做到人地和谐相处。坎儿井工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合作交流讨论难点内容
    从内容上细化,图片中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特色种植业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善于归纳
    图文结合,熟悉坎儿井的结构,并能结合自然环境了解其设置的优势特点
    课堂总结:
    课堂达标
    1.西北地区农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是()
    A.当地以肉食为主的生活习俗
    B.草场广布
    C.发展畜牧业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D.当地拥有许多优良的畜牧品种
    2.下列农产品中,属于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的是( )
    A.甘橘 B.水稻
    C.长绒棉 D.花生
    读“坎儿井示意图”,完成3~4题。
    3.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地下水输水方式之一。之所以在地下输水,是为了( )
    A.利于灌溉 B.减少蒸发
    C.利用地势自流 D.节约成本
    4.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 )
    A.河流水 B.海洋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降水
    河西走廊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物古迹众多,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不断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甘肃省地形与降水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甘肃天水的贝贝,暑假乘汽车到敦煌旅行,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 B.热量
    C.地形类型 D.光照强度
    6.与华北平原制种基地相比,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优势条件是( )
    A.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 B.地形平坦,利于耕种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

    相关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