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2单元 第8课时 估算(1) 教案
展开第8课时 估算(1)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除法估算(教材第29页例8和第31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2.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估算”。
2.提问: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求出大概数”“要用四舍五入”“是近似的”……
3.谈话引入:暑假期间,小丽和爸妈一起外出旅游,在宾馆住了三天,看一看有什么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
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出示例8情景图,从这些信息中,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后交流、归纳。
阅读与理解:
(1)要计算每天多少钱,只需要用总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
(2)“大约”是指大概的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
2.分析与解答。
探索解决“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围绕下列建议进行)
建议:
①先安静地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记下来。
②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③选出组内最好的方法,准备汇报。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计):
①267≈300 300÷3=10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4.回顾与反思:
(1)思考:他们这两种方法都合理吗?为什么?每天的住宿费是比90元多还是少?比80元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归纳小结:
第2种方法最接近实际结果。
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要少,比80元多。
5.总结: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1题。
先思考怎样估算,然后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2.比一比,谁算得更合理?
信息①:政教处王老师带了40张百元币准备给湖岭镇三小的孩子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先买运动鞋,批发价每双9元4角,买110双要付出()张百元币。
信息②:王老师把7533元分装在11个红包内,准备送给11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每个红包最多放()张百元币。
信息③:4位老师带着学生代表70人前往湖岭镇三小。至少要租( )辆面包车(限载20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时要根据实际进行估算,求取近似数。
【课后作业】
1.教材第31页“练习六”第2~3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
估算(1)
例8:
问题: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理解:(1)要计算每天的住宿费大约多少钱,只需要用总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
(2)“大约”是指大概的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
解答:①267≈300
300÷3=10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第2种方法更接近实际。
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发展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引领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加强各种算法的比较,理解在生活实际中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