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6页。
统编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 ( 2分 )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 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 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 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2. ( 2分 )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 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B. 那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C.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D. 没有仔细地观察怎么会对爬山虎有如此细致的了解呢?3. ( 2分 ) 下列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均匀 并且 现在 B. 触角 地止 休想
C. 假使 青洁 疲劳 D. 据子 重要 平整4. ( 2分 )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降伏(xiáng) 曲线(qǔ) B. 慎重(shèn) 搜救(sōu)
C. 骚人(sāo) 逊色(xùn) D. 住宅(zhái) 空隙(xì)5. ( 2分 ) 下列对“梅须逊雪三分白”中“逊”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及,比不上 B. 谦虚 C. 退让6. ( 2分 ) 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 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 《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二、判断题7. ( 2分 ) 读诗《游山西村》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足”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 8. ( 8分 )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常用以形容人或事情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9. ( 8分 )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我发现叶圣陶不但观察细致,而且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2)"蝉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体现了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 (3)"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从句中“倾斜的隧道”可以看出昆虫学家法布尔观察得很仔细,而且用词准确。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说明观察事物不能在近处。 10. ( 8分 ) 读课文,判断下列理解是否正确。 (1)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的叶子是嫩绿的,长大了就变成深绿的。 (2)爬山虎是这样往上爬的:触着墙——巴住墙——贴在墙上。 (3)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很均匀。 (4)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他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三、填空题11. ( 3分 ) 填一填。
①人往高处走,________。
②人往高处走,________。
③明人不做暗事,________。 12. ( 10分 ) 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yín shītí mùcè miànlú sh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ǒu yuánjiànɡ luòfèi lìwén zhānɡshān fēn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 4分 ) 选字填空。
蔽 避
隐________ 躲________
________雨 遮________ 14. ( 1分 ) 本组词语中,有一个不是同类的________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风车15. ( 8分 ) 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hītí mùlú shānshān fēn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ǒu yuánjiànɡ luòwén zhānɡcè m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 2分 ) 读句子,给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均匀”供选择的解释: ①指时间的间隔相等。 ②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2)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休”供选择的解释: ①歇息 ②停止 ③不要,别四、问答题17. ( 5分 ) 读古诗,回答问题。
①《题西林壁》中作者站在哪些地方观察庐山?看的结果怎样?
②你读了《游山西村》后两句,懂得了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18. ( 5分 ) 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所学的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五、综合题19. ( 5分 ) 带着问题阅读《爬山虎的脚》。 (1)爬山虎的脚指的是( )。 A.茎
B.叶
C.茎上的卷须(2)课文从( )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A.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B.爬山虎的叶子的形状和颜色
C.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D.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行的
E.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20. ( 5分 ) 默写苏轼的《题西林壁》,并谈谈你读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现代文阅读21. ( 9分 )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有一只猫头鹰,它的叫声特别难听,每天晚上人们要睡觉的时候,它就尖声地叫起来。因此,人们都非常讨厌它,看见它就指责它。 猫头鹰很苦恼(nǎo),就对它的邻居斑(bān)鸠说:“我要搬家了,搬到东方去。” 斑鸠说:“你为什么要搬家啊?” 猫头鹰说:“这里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搬家。” 斑鸠说:“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你不改变那讨厌的叫声,无论你搬到哪里,当地的人们都会照样讨厌你啊!” 猫头鹰听了,低下了头。(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这篇短文中有________种动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听了斑鸠的话,猫头鹰为什么低下了头? 七、写作题22. ( 5分 ) 你一定从叶圣陶,法布尔等作家的文章里学到了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请将你观察某一种植物或动物后的发现写下来。写清楚你的发现,也可以写一写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C 2.【答案】 B 3.【答案】 A 4.【答案】 A 5.【答案】 A 6.【答案】 B 二、判断题7.【答案】正确 8.【答案】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9.【答案】 (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10.【答案】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正确 三、填空题11.【答案】水往低处流;猴子称大王;真人不说假话 12.【答案】 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 13.【答案】蔽;避;避;蔽 14.【答案】风车 15.【答案】 吟诗;题目;庐山;山峰;有缘;降落;文章;侧面 16.【答案】 (1)②
(2)③ 四、问答题17.【答案】①《题西林壁》是站在近处、远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结果还是没能看清它的样子。②《游山西村》即使陷入重重困境也不要放弃,只要抓住挈机就会解决问题,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18.【答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综合题19.【答案】 (1)A
(2)C,D,E 20.【答案】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置身庐山之外,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六、现代文阅读21.【答案】 (1)6
(2)两;猫头鹰;斑鸠
(3)它认识到还是自己的错误,所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七、写作题22.【答案】 我的文具盒 我有一个好朋友——文具盒,她像一位包容大度的大姐姐。
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外衣,外衣上有一个戴眼镜的小姑娘。小姑娘手拿钢笔在认真的学习,仿佛要告诉我学习的快乐。
文具家族一个个都来“报到”:有心直口快的圆珠笔、沉默寡言的直尺、钢牙利齿的铅笔刀……大家在一起可热闹了,你一言我一语,钢笔说,“没有我就写不出漂亮俊秀的中国字”;橡皮说,“没有我认真纠错你再努力也白搭!”铅笔刀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不行”……一直沉默寡言的直尺说话了,“你们那,就知道夸自己的功劳。如果没有文具盒大姐姐平时把我们照顾好,恐怕早就失散的失散,阵亡的阵亡喽!”大家一听,都愣住了。“是呀!是呀!”还是圆珠笔先开口,“上次被主人忘在教室里,还是文具盒大姐提醒我带着呢”……听到大家在夸自己,一 直以来默默付出的文具盒说话了,“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我们都是主人的小帮手,发挥好我们的长处吧!”
我看着已经发黄开裂的文具盒,心中充满了感激,是你让我学会了做事认真,不丢三落四;是你……谢谢你,我的好朋友!亲爱的文具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