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共4页。
第 8 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材第 35 页的内容。
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培养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难点: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
课件、计算器。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教师随便请一位同学:从“1~9”这 9 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别说出来。如果你喜欢的数字是 2,就输入 9 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用计算器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喜欢的数字是几。(学生说,教师很快猜出数字。)
利用计算器探索更多神奇的数学规律。(板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件出示教材第 35 页例 9。(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并汇报答案。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4÷11=0.3636… 5÷11=0.4545…师:它们的商都是循环小数。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师: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 9 的倍数。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师: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 7÷11= 8÷11= 9÷11=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根据 1÷11,2÷11,…,5÷ 11 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检验。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教材第 35 页“做一做”。(1)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2) 规律:第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不变, 第一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整数部分有变化而且数位相同。因数有几位数,积的整数部分就有几个 2,小数部分就有几个 1, 再根据规律试着写出后两题的积。教材第 37 页“练习八”第 12 题。(1) 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 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 9 的几倍,积的整数部分就有 5 个几,小数部分万分位是 0,其余的数都是 9 的那个倍数。教材第 38 页“练习八”第 13 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最后用计算器验算。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2.观察计算结果找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地得出结果。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让学生养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整节课自始自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了新规律的发现过程。而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使学习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