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面积》整个单元教学设计
展开《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61、62面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用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2、经历用不同图形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一、打扫比赛,制造冲突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师: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生: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国旗小。师:你们说的“小”是指什么方面小?生:它的面小。师:那它们的面在哪呢?你们能不能描述一下? 学生用手表示。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1、初步认识面积师:那你们能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哪一个面比较大?生:课桌的面大。师:那我们刚刚说的国旗、黑板、数学书、课桌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问题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然后说一说,注意强调“大小”两个字。2、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师: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3、了解图形中的面积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生:有。师:在哪呢?你们可能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师:那这些不封闭的图形有面积吗?(PPT出示不封闭的图形)生:没有,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大小在哪?师:对,那我们来整理一下到底谁有面积?生:桌子、书、字典、黑板等物体,还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师:对,所以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板书:面积)三、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出示3个长方形,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面积大。学生可以用观察法、重叠法来比。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1)那红色和黄色的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呢?(2)让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3、探讨度是单位,培养度量意识。(1)激发度量意识。如果学生想不到,可以提示选一种图形作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呢? (2)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的方法。学生自己用小正方形、圆片、三角形等学具度量。(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学生展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思考:用什么图形用单位最合适?为什么?生: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位置和方向的限制。四、知识应用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及P62“做一做”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63面例3及练习十四第3、4题。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2、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生活中常用物品的面积单位。教学内容一、谈话导入师:昨天我们学了什么?用什么图形来作面积单位更合适?生:学习了面积,用正方形来作面积单位更合适。师: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面积单位。二、观看微课,自主学习播放认识单位的小微课,学生自学。三、回顾整理,回答问题,梳理知识提问:1、什么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接近1平方厘米?2、什么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接近1平方分米?3、什么的面积是1平方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接近1平方米?四、知识运用,加深理解(一)、三个面积单位分别用于测量不同的物体面积:量较大物体的面积,如测量操场面积,用( )做单位。量一般物体的面积,如测量手帕面积,用( )做单位。量较小物体的面积,如测量邮票面积,用( )做单位。(二)、说一说测量扑克牌、课桌面、教室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三)、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一块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6( )教室门表面的面积大约是2( )。冬冬房间地面的面积大约是18( )。你的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 )。一张学习报的面积大约是20( )。学校操场大约1200( )。一元硬币表面的面积大约是2( )。(四)、请你当回小法官。1、一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厘米。( )2、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 )4、小明的身高是134平方厘米。 ( )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练习十四第5-8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区别,以及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教学过程:1、第5题黑板的长是4 ( ) 。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 ) 。小明的身高128 ( ) 。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 ) 。小华腰围6 ( ) 。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 ) 。师:1. 仔细读题,想一想横线上应当填写哪些单位名称?能给填写的这些单位分分类吗?并且说说这样分的理由。生:可以分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师结:在测量物体长短时,选用的是长度单位;而在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时就要选用面积单位。2、第6题。用四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 面积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呢?问题:1. 拼成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呢?2. 大家观察这组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师结:用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些图形,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3.第7题在方格纸上画几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使它们的周长都 相等,然后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方格纸中的小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问题:仔细读题,说一说周长相等是什么意思?请学生先画,然后集体汇报。师结:要想让周长相等,那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量就要相等。4.第8题下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汇报。阴影部分的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轻松一刻.放学回家后,小马哈一家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石子把小马哈那颗1平方米的大门牙嗑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小马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离家50厘米的医院跑去……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页的例4及相关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从度量到计算来研究长、正方形面积的方法。2、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掌握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动手操作中的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教学准备:长方形图形,面积单位若干,方格纸,尺子,笔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小亮的腰围是5 ( ) 。 练习本的面积约是2 ( ) 。教室的长是8( ) 。 一张书签的面积大约是8 ( ) 。一支铅笔长18( )。 一张光盘的面积大约是1( ) 。 二、探究新知1、提出探究问题: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2、反馈交流,请学生结合图说明自己的想法。预设1:用小正方形铺满整个长方形。预设2:在长方形上画出来。预设3:直接说出用5×3=15,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时也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明自己这样计算的道理。3、通过追问,突出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思考:(1)为什么要用面积单位将长方形全部铺满?(2)你是怎样数出全部面积单位个数的?请结合图形数一数生:5×3=15,5表示每行摆5个,3表示有这样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4、引发深入思考,尝试深度探究。(1)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2)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5、拼摆操作,感悟关系,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①任取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厘米 ②学生代表反馈,感悟长、宽与面积单位个数的联系。③抽象概括,提炼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④再次验证,理解公式是不是任意给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乘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呢?三、知识运用1、教材第66面例4第(3)题。得出结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2、教材第67面“做一做”3、教材第68面第1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教学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估测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67例5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能利用熟悉的物品面积作为“非标准”的面积单位,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积累经验,发展估测意识和能力。2、学生能用身边的“标尺”做单位,估测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通过实践提高估测能力。3、了解身边常见物品的面积的大小,丰富学生感性经验,感受估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用恰当的方法进行估测,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准备:小手帕、软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利用数学封面的面积估计课面的面积师:不用尺子的情况下,你能用身边的物品估计一下你课桌面的面积吗?预设1:用数学书摆一摆。预设2:用拃去量。预设3:用橡皮去量。师:同学们方法真多,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二、探究新知1、估测桌面的面积师:如果用数学书去量,如何量呢?要先算谁的面积呢?生:先算出数学书的面积,然后量一下桌面有几个数学书的面积就再乘几。师:如果用拃来量,怎么量呢?又怎么算呢?生:先量出一拃有多长?再量出桌面的长和宽有几拃?再算长和宽有多长?最后用长乘宽算桌面的面积。2、估测教室或房间的面积师:你知道自己的一步有多长吗?生:不知道师:那你先测一下自己的一步有多长?如果测出自己的一步有多长之后呢?生:用自己的步子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少步?然后算出教室的长宽,最后教室的面积。三、课堂练习①估一下自己家的电视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②找一块手帕或毛巾,估出它的面积,然后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出它的面积。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做法。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70、71例6、例7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保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生: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师: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二、探究新知1、分别出示边长是1分米和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请算一下它们的面积。生1:边长是1分米 面积:1×1=1(平方分米)生2:边长是10厘米 面积:10×10=100(平方厘米)师:哪个面积大呢?为什么?生:一样大,因为1分米=10厘米,也就是它们的边长是相等的,所以它们的面积也是相等的,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出示边长是1米和10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请算一下它们的面积。生1:边长是1米, 面积:1×1=1平方米。生2:边长是10分米,面积:10×10=100(平方分米)。师:那哪个面积更大呢?为什么?生:一样大,因为1米=10分米,也就是它们的边长是相等的,所以它们的面积也是相等的,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综合运用出示例7,请学生尝试解决。下图是一块正方形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80×80=6400(平方厘米)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答:面积是6400平方厘米,合64平方分米。三、巩固练习1、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2、一幅长方形的宣传画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题:面积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2面例8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有一个长是28米,宽是15米的篮球场,用边长是2米的正方形地板来铺地面。(1)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块正方形地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篮球场的面积是一块地板的面积的多少倍?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它们的倍数关系,可以为例8做知识铺垫。二、探究新知出示例8的主题图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生: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正方形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问题是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师:如何解决呢?生1:我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是……6×3=18(平方米)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3×3=9(平方分米)1800÷9=200(块)生2:我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用乘法计算出……6米=60分米3米=30分米60÷3=20(块)30÷3=10(块)20×10=200(块)师:那你们的解答正确吗?生: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三、知识运用1. 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2.练习十六第4题3.练习十六第7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