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PPT+教案+同步练习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综合与测试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综合与测试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三单元《式微子衿》-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15张PPTppt、第三单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23张PPTppt、第三单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22张PPTpptx、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及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第三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同步检测docx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古诗文提分训练 专题九:课外古诗词诵读1.直接型默写。(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3)古诗文名句默写。①式微式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②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理解型默写。(1)《子衿》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诗中用夸张手法写出女子对恋人思慕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唐四杰中的王勃一改离别之伤,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豪迈地说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表现了豁达的心胸。(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式微《诗经·邶风》式微①式微,胡不归?微②君之故,胡为乎中露③?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④,胡为乎泥中?【注】①式:语气助词。微:昏暗。②微:(如果)不是。③中露:露中,在露水中。④躬:身体。(1)“式微式微,胡不归?”结合全诗,赏析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B.“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之深。C.末尾的内心独白,通过对偶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主人公强烈的情绪形象地表现了出来。D.全诗共三章,采用倒叙手法,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将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刻画得极其生动。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①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②嗣(sì)音:传音讯。嗣,接续,继续。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带子。④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⑤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①辅②三秦③,风烟望五津④。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①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②辅:护卫。③三秦:指关中地区。④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1)下列诗句的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4)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含晢理的理解。(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城阙辅三秦”一句中“辅”字的妙处。(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本诗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从诗人的角度描述其所思所见。(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①混太清②。气蒸云梦泽,波撼③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④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①涵:包含,包容。虛:虚空,即天空。②太清:天空。③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④端居:闲居、平常家居。(1)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颔联所展现的画面。(3)结合诗歌的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胡为乎中露(2)悠悠我心(3)胡不归微君之躬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无为在歧路涵虚混太清解析:注意调动日常积累,根据上下句的提示正确书写。“胡”“躬”“兮”“歧”“涵”易误写。2.答案:(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解析:根据题干提示默写(1)注意“兮”的正确书写。(2)“已”不要写成“已”,“涯”不要写成“崖”。(3)“气”不要写成“汽”,“撼”不要写成“憾”。3.答案:(1)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2)表达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4.答案:C解析:末尾运用了夸张而非对偶的修辞手法。5.答案:(1)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2)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却终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隔了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6.答案:(1)B(2)C(3)“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都城长安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4)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5)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解析:(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意思是我们都是出外做官、远游他乡之人。7.答案:(1)“辅”是护卫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突出了都城长安在关中地区的环绕护卫之下雄浑阔大的气势。(2)诗句一改过去送别诗的黯然情调,表现出昂扬、乐观、豪放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先解释该字的一般意思和在句中的意思;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最后点出使用该字突出了什么内容,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本题“辅”是护卫的意思,长安被三秦之地护卫着,形象生动地营造出雄伟的气势,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这两句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关键句,表达出来的意思是距离分不开知己,只要是知己,就是天各一方也近如邻居,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两句将诗的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宕开,以积极昂扬的情感宽慰和劝勉离别赴任的友人,表现出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8.答案:(1)我送即将迁谪调动的友人到都城外,身后的长安城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护卫,遥望杜少府即将赴任的蜀州,烟云弥漫,此去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相见!(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劝慰,充满了豪迈的气概、乐观的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画面的能力。想象时先找出首联中的地点,然后结合诗的意境进行想象,描绘画面。诗人送别好友,内心是难舍而豁达乐观的。应展现出恢弘的氛围,流露出难舍的情感。(2)本题考查品析诗句的能力。作答时要先指出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最后指出情感。由“天涯若比邻”可判断是夸张,表现的是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突出友谊的真诚,流露出诗人的勉励和劝慰。9.答案:(1)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汽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似能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或:从视觉、听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云蒸霞蔚的情态,“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2)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无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重点语句的能力。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汽蒸腾,吞没了云梦大泽。“云梦泽”是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湖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2)本题考查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欲济无舟楫”,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引荐,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言外之意是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只能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婉转含蓄地表达了对出仕的渴望。10.答案:(1)C(2)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或:一片白茫茫的云梦泽水汽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3)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解析:(1)A、B、D三项描写的分别是黄河、湘江、长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文化知识库,复习要点,第9课桃花源记,结构图表,第10课小石潭记,第11课核舟记,词语解释,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本册综合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知识梳理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pptx、第三单元能力测试题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图片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