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18页。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 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衡阳•中考]为唤起公众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国际上将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是( )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任意排放
C.水电解实验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A
【解答】解:A、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故A正确;
B、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任意排放,会污染水体,故B不正确;
C、水电解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不正确;
D、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很少,且分布不均,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D不正确。
故选:A。
2.[黄冈•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CO+CuOCu+CO2↑ B.2P+5O22P2O5
C.3Fe+2O2Fe3O4 D.Al+2HCl===AlCl2+H2↑
【答案】C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一氧化碳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CuOCu+CO2,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氯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6HCl===2AlCl3+3H2↑,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遵义•中考]欲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 )
A.加肥皂水 B.静置沉淀 C.加入明矾 D.加热煮沸
【答案】D
【解答】解:A、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选项错误;
B、静置沉淀不能软化硬水,故选项错误;
C、加入明矾不能软化硬水,故选项错误;
D、欲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扬州•中考]潜艇供氧的一种反应原理为2X+2CO2===2Na2CO3+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a B.Na2O C.Na2O2 D.NaOH
【答案】C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2、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钠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钠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2O2。
故选:C。
5.[常州•中考]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
B.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C.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
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答案】A
【解答】解:A、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b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体积多,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后,密闭发生装置内气压增大,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上升,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大连•中考]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是( )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答案】D
【解答】解:在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净化程度较高。
故选:D。
7.[东莞市•中考]化学方程式2Mg+O22MgO可读作( )
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
B.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氯化镁
C.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D.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
【答案】C
【解答】解: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所以正确选择为C;
故选:C。
8.[淄博•中考]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应选用的药品是( )
A.铁粉和稀盐酸 B.硝酸钾晶体和水
C.碳酸钡粉末和稀硫酸 D.铜粉和硝酸银溶液
【答案】D
【解答】解:用敞口容器探究质量守恒,应选择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无气体的化学反应;
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逸出装置,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硝酸钾和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可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D。
9.[郴州•中考]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答案】C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合物的质量为4.4g+1.8g﹣3.2g=3.0g,故选项说法正确。
B、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00%=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3.0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0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4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广州•中考]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
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
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
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
【答案】A
【解答】解: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明矾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加速其沉降,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杂质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长期使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会减弱或消失,所以活性炭要定期更换,选项说法错误;
D.图示中天然水经过净化后得到的自来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水,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郴州•中考]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3: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答案】C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合物的质量为4.4g+1.8g﹣3.2g=3.0g,故选项说法正确。
B、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00%=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3.0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0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4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安徽•中考]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答案】D
【解答】解:A.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可能是部分氧气溶于水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可能是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对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没有影响,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化学方程式:C2H2+O2→CO2+H2O配平后,其系数和是( )
A.6 B.7 C.13 D.11
【答案】C
【解答】解:可用待定系数法,首先确定C2H2的系数为1,根据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得出C2H2+O2→H2O+2CO2,
然后各项都乘以2,得:2C2H2+5O2→2H2O+4CO2,所以各分子式前的系数(化学计量数)之和为:2+5+2+4=13。
故选:C。
14.[无锡•中考]利用蒸发、冷凝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获取淡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蒸发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B.蒸发时,海水的质量变大
C.冷凝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变
D.冷凝时,淡水的体积不变
【答案】A
【解答】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据此可以判断A正确。
B.蒸发时,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因此海水的质量会减小,故B不正确。
C.冷凝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变小,故C不正确。
D.冷凝时,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会使淡水的体积缩小,故D不正确。
故选:A。
15.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主要成分是KClO3、MnO2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P)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产生的热,KClO3在MnO2催化下放出O2,使红磷燃烧.同时Sb2S3也可与O2反应生成Sb2O3和一种气体.Sb2S3燃烧生成Sb2O3和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A.Sb2S3+8O2Sb2S3+3SO2
B.Sb2O3+9O2Sb2O3+3SO2
C.2Sb2S3+8O22Sb2O3+6SO2
D.2Sb2S3+9O22Sb2O3+6SO2
【答案】D
【解答】解:依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Sb2S3和O2,生成物为Sb2O3和一种气体。
所以A中生成物错误,B中反应有错误,即可排除A、B两选项;
C选项没有配平,D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正确。
故选:D。
16.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t1、t2时刻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
D.某时刻,若ω甲为18%,则ω丙为32%
【答案】C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是反应物。
A、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是2%:18%=1:9,故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某时刻,若ω甲为18%时,18%﹣17%=1%,则ω丙为25%+8%=3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无锡•中考]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9.3g 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完全脱水,得到8.3g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A.CoO B.CoO3 C.Co2O3 D.Co3O4
【答案】C
【解答】解:9.3g Co(OH)2中Co元素的质量为:9.3g××100%=5.9g;则8.3g钴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3g﹣5.9g=2.4g;所以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oxOy
则59x:16y=5.9g:2.4g
x:y=2:3
所以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o2O3。
故选:C。
18.[株洲•中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
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P+Q=2R+W
C.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
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答案】D
【解答】解: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20g﹣5g):(18g﹣13g)=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不知道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x=5+2+14+18﹣20﹣4﹣13=2,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4g:2g=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将一定质量的铜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答案】D
【解答】解:A、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催化剂只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A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在加热开始的一段时间,固体质量不变,故B错误;
C、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铜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先增大,然后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0.[昆明•中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g
B.该反应可能为置换反应
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
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
【答案】C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每一格的质量为1g;反应前a的质量为5g,b的质量为22g﹣5g=17g;c的质量为28g﹣22g=6g;d的质量为30g﹣28g=2g。
刻度线Ⅰ右移9格,a物质质量增加9g;刻度线Ⅱ左移8格,同时刻度线Ⅰ右移9格,则b物质质量减少了8g+9g=17g;刻度线Ⅲ左移8格,同时刻度线Ⅱ左移8格,则c物质质量不变;刻度线Ⅲ左移8格,d物质的质量增加了8g;该反应可表示为b→a+d。
A、c的质量不变,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6g,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可表示为b→a+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a、b变化的质量为9g:17g=9:17,故选项说法正确。
D、a、d参与反应的质量之比为9g:8g=9:8,由于不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无法确定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21.(8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l) Cu2(OH)2CO3 CuO+ H2O+ CO2
(2) C+ Fe2O3 Fe+ CO2
(3) C2H2+ O2 CO2+ H2O
(4) H2S+ O2 SO2+ H2O
【答案】(1)1;2;1;1;(2)3;2;4;3;
(3)2;5;4;2;(4)2;3;2;2。
【解答】解:(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u2(OH)2C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CuO、H2O、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1。
(2)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Fe2O3、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C、Fe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4。
(3)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同时扩大2倍,则C2H2、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4、2。
(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H2S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S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同时扩大2倍,则H2S、O2、S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2、2。
22.(10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2)直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内部使用的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实验室常用 的方法获得纯净水。
(3)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试管c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证明试管d收集到的气体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
(4)电解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B;(2)蒸馏;(3)氢气;密度比空气大;(4)变大。
【解答】解:(1)A.该图标是中国节能标志;
B.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
C.该图标是循环使用标志;
D.该图标是当心火灾标志;
故填:B;
(2)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获得纯净水;故填:蒸馏;
(3)试管c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所以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氢气,d试管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氢气;密度比空气大;
(4)电解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而水的质量减少,所以U形管中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大;故填:变大。
23.(2分)[襄阳•中考]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有“投泥泼水愈光明”,其意是指高温条件下,投入的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而使燃烧更旺。试写出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C+H2OCO+H2。
【解答】解:高温条件下,投入的炭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而使燃烧更旺,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24.(6分)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答案】(1)3Fe+2O2Fe3O4;(2)C+O2CO2;
(3)2KMnO4K2MnO4+MnO2+O2↑;
【解答】解:(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25.(4分)[金华•中考]到19世纪末,经几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不断探索,得到结论:光合作用反应物是H2O和CO2,产物是O2和有机物。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来源,科学兴趣小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了猜想。
猜想一:O2全部来源于CO2;
猜想二:O2全部来源于H2O;
猜想三:O2同时来源于两者。
为了求证,他们查阅资料如下:
资料1 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气体之间更容易转化,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O和O2,所以O2来自于同为气体的CO2。
资料2 1937年,英国化学家希尔通过实验发现:离体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使水分解,释放出O2,并还原电子受体。
资料3 1939年,已经发现了氧的同位素。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利用O标记的H2O和CO2分别培养小球藻,光照相同时间后,检测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氧气是否含O,如图所示。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2的实验结论 (填“支持”或“不支持”)资料1的观点。
(2)根据资料3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猜想 成立。
【答案】不支持;二。
【解答】解:(1)资料2说明氧气来自于水的分解,资料1说明氧气来自于二氧化碳,因此两者结论不同,不相互支持彼此结论;
故答案为:不支持。
(2)资料3根据同位素概念,证明了氧气中氧元素来自于水中的氧元素,因此证明猜想二的正确性;
故答案为: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8分)
26.(6分)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
(1)为了使烧瓶受热均匀,瓶底应垫 (填仪器名称)。烧杯中的水应装 (填序号:A.沸水 B.温水 C.冷水)。
(2)制得一试管蒸馏水,实验完成后,下列操作的顺序先后为 (填序号)。
A.移出酒精灯并熄灭
B.移开试管和烧杯
【答案】(1)石棉网;C;(2)BA。
【解答】解:(1)为使烧瓶受热均匀,需在烧瓶底部垫上石棉网;大烧杯中装冷水,作用是:使形成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
(2)制得一试管蒸馏水,实验完成后,下列操作的顺序先后为先移开试管和烧杯,再移出酒精灯并熄灭,目的是防止蒸馏水倒吸入烧瓶。
27.(12分)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物品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①调游码 ②放称量纸 ③称量物放左盘 ④调零点 ⑤加质量大的砝码 ⑥加质量小的砝码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③⑤⑥①
C.④⑤⑥①②③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是否改变了呢?为此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 。化学方程式为 。乙小组的指针偏向右边是因为 。
【实验反思】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进行实验时,在装置方面应做到 。
【答案】(1)B;(2)中间;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装置;在密封装置中进行。
【解答】解:(1)图1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物品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调零点、放称量纸、称量物放左盘、加质量大的砝码、加质量小的砝码、调游码。
故填:B.
(2)【实验现象】
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
故填:中间。
【解释与结论】
甲小组的结论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乙小组的指针偏向右边,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装置。
故填: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装置。
【实验反思】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进行实验时,在装置方面应做到。
故填:在密封装置中进行。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2分)
28.(6分)[永州•中考]国家明令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2)等食品添加剂。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物质,常带有结晶水,广泛用于果蔬保鲜、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过氧化钙样品(CaO2•xH2O)中的结晶水,称取4.86g过氧化钙样品,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2[CaO2•xH2O]2CaO+O2↑+2xH2O
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36g。
(1)反应中生成O2的质量是 g。
(2)计算样品CaO2•xH2O中的x值(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答案】(1)0.96。(2)答:样品CaO2•xH2O中的x值是0.5。
【解答】解:(1)设反应中生成O2的质量为y,根据题意有:
2[CaO2•xH2O] 2CaO+O2↑+2xH2O,
144+36x 112 32
4.86g 3.36g y
==,
x=0.5,y=0.96g,
故填:0.96。
(2)答:样品CaO2•xH2O中的x值是0.5。
29.(6分)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反应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将联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2N2H4+N2O4===3N2+4 。
(2)某次发射火箭共载燃料N2H4和助燃剂N2O415.6吨,若所载的N2H4恰好完全燃烬,则火箭载有N2O4多少吨?
【答案】(1)H2O;(2)9.2t(详细步骤见解析)
【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8、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0、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个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未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2)设火箭载有N2O4的质量为x
2N2H4+N2O4===3N2+4H2O
64 92
15.6t﹣x x
= x=9.2t
答:火箭载有N2O49.2t。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4.2 水的组成精品精练,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科粤版4.2 水的组成一课一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综合与测试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