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内蒙古大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展开
内蒙古大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有哪些?(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3.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4.记忆细胞可在人体内存在数月,甚至几十年,使人体避免受到相应病原体的二次侵入。体内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的细胞是()A. 浆细胞 B. 吞噬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T淋巴细胞5.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B. e的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C. 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b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6.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体液调节就是指激素调节的过程B. 血糖不足时,肝糖原与肌糖原可再次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C. 患糖尿病是因为饮食含有糖分高所引起的D.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7.下列属于细胞免疫的是A.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 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消灭相应抗原C.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D. 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8.在下列细胞及其所对应的产物中,错误的是A.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B. 下丘脑细胞——生长激素C.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D. 下丘脑细胞——抗利尿激素9.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B. 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C. 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D. 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射,但受刺激后效应器可能产生反应10.在寒冷环境中,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热量增加的激素是A. 性激素 B. 胰岛素C. 生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11.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图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B. 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C.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D. 激素X的靶器官是甲状腺1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B. 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C. 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分解→血糖稳定D. 剧烈运动→乳酸增加→体液中的某些离子缓冲→pH相对稳定1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赤霉素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 B. 乙烯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C. 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细胞生长 D. 脱落酸主要是抑制细胞分裂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体内分泌器官产生的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作用效果显著B.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会消耗ATPC. 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乙烯合成的抑制作用就越强D. 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促进茎的生长上表现为协同作用15.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然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胞吐16.高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 )A. 通过薄壁细胞的运输方式 B. 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的方式C. 需要耗能的主动运输方式 D. 在重力作用下的运输方式1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①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纳入了小样方4条边上的细胞 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③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④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未用放大镜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8.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协助B. 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C. 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D. 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抑制根的生长19.下列有关人类活动,有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 )A. 围湖造田 B. 过度放牧C. 封山育林 D. 退草还耕2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B.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C. 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D.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1.分析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 图中的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B. 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着该食物网流动D.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22.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B. 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C. 不考虑迁入迁出,BC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不同2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 建立人工群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无任何联系的过程B.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过程C. 物质循环需要能量来推动D.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25.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 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 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2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2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 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 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 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2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A. 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C.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D. 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2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 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0.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 个体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0空,每空1分)31. ( 11分 ) 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椒”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请分析回答:
(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________ 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 形式传导.当兴奋传至________ 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________ (加重,减轻)疼痛.
(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干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________ 以增加________ .此时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度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大量饮水,激素Y分泌减少.激素X和激素Y的分泌均受下丘脑的调节,下图是下丘脑和垂体示意图,激素X的分泌与下丘脑________ (A,B)处细胞有关,激素Y的分泌与下丘脑________ (A,B)处细胞有关.以上过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___ 调节的结果.
(3)在血糖调节中,下丘脑可以作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_ 来分析和综合信息,最终促进________ 细胞产生相应激素.32. ( 8分 ) 某兴趣小组对生长素相关应用和研究非常感兴趣,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采茶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随着采摘批次的增加,新芽的数量大大增加,从生长素调节的角度看,原因是________ .那么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________
(2)番茄营养丰富,若正常传粉形成幼果后,用高浓度生长素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
A.种子明显增多 B.形成无子果实 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较大
(3)下面是他们研究生长素的三组实验设计示意图.
①根据实验设计示意图1结果可知,切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其生长素最终来自于________ .
②如果实验设计1是为了研究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且能促进胚芽鞘下端生长,应补充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
③实验设计图2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________
④如果实验设计3是为了研究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请将实验设计示意图中的甲、乙两图画图补充完整.
33.(13分)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的碳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__ .大气中CO2的来源除图中所示还包括________
(2)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 .
(3)群落中4种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________ 有关.
(4)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________ 值.若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其原因是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
(5)人为因素导致图中________ 的大量减少,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如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乙表示该食物网中昆虫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曲线.
(6)图甲中,狐处在________ 营养级;若草固定的能量为8×109kJ,昆虫同化的能量为1.0×108kJ,兔子同化的能量为2.0×108kJ,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狐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 kJ.
(7)由图乙可知,昆虫种群在前5年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 型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__ 年;20~30年中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________ .
(8)该生态系统中的狐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狐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4. ( 8分 )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能量1.1×1082×1071.4×1099×1073.4×106
(1)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有________ 条食物链.
(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________ 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_ (会/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中________ (数字)=2×107 , C表示________
(4)图2中________ 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________ 等功能.
(6)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将________ .
参考答案1.D 2.B 3.B 4.D 5.B 6.D 7.C 8.B 9.D 10.D 11.D 12.D 13.C 14.B 15.C 16.B 17.A 18.D 19.C 20.D21.B 22.A 23.D 24.A 25.A 26.C 27.C 28.B 29.B 30.A31.香草酸受体 ;局部电流 ;大脑皮层 ;加重;舒张 ;散热;B;A;神经﹣体液;神经中枢 ;胰岛(或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 32.解除了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 ; B ; C; 胚芽鞘尖端; 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琼脂块,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切面右侧(对照组为空白琼脂块,其它与实验组相同); 实验结果为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如图,或放于切去胚芽鞘尖端切面中间,比较直立生长高度,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3.丙 ; 化石燃料的燃烧;; 栖息环境; K(环境容纳量); 自动调节能力; 甲 三、四 ;7.1×107; J; 10 ;0;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4. 6. 2; 三 ; 不会; ②;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d; 信息传递; 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