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2015•雅安)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2015•咸宁)下列各组物质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2016•毕节市)推理是化学学习方法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B.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 因为石墨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都是碳,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D.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5.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研究分子运动
C. 研究燃烧的条件 D.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6.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实验可能不会成功的是
A. 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 B. 用6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C. 将食品袋中的干燥剂(CaO)加入水中制取石灰水 D. 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制取炭黑
7.(2017•昆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8.(2015•大庆)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
B. 钢铁的腐蚀
C. 电解水实验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9.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 健康常识 B. 安全常识
C. 性质与用途 D. 物质分类
10.(2015•镇江)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1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多米诺趣味实验,如下图,假设每次生成的气体都能使后续实验顺利进行。下列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
A. 石蕊溶液变红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只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D. 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换成稀盐酸,也可以使整个实验顺利进行
12.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收集O2 B. 干燥CO2
C. 验证CO2性质 D. 监控气体流速
13.(2015•宁夏)将O2、C、CO、CuO、NaHCO3、稀盐酸六种物质两两混合,有CO2生成的化学反应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二、填空题
1.有A、B、C、D四种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氮气、木炭、硫、氧气、红磷、铁丝中的一种,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的更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C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将红热的B放入D中,B立即熄灭,且C和D是不同的物质.请写出A、B、C、D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在实验室中应用也很广泛,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六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
①实验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③实验C中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结论;
④实验D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⑤实验E中,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该实验可得出水是由________组成;
⑥实验F中,试管洗涤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
3.(2017•绵阳)小吴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按要求填空.
①仪器a的名称________;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用C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________端进入(填“b”或“c”).
②实验室制取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小吴D装置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显蓝色,由此可知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④小吴用E装置探究CO2能否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他做了两组对比实验:第一组用胶头滴管向广口瓶中加入2 mL水,发现气球鼓起不明显;第二组用胶头滴管广口瓶中加入2 mL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发现气球迅速鼓起.他得出的结论是:CO2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2015•雅安)(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可选用如图1的装置________ (填序号)制CO2 . 设计B装置时使用仪器a的目的是________ .
(2)在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2所示(提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________ .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________ .
5.(2015•牡丹江)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净的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在放电的条件下,氮气和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有毒且易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随雨水落到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类.
(1)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可采用________方法收集.
(3)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4)“雷雨发庄稼”是“雷雨”为农作物提供了氮肥,硝酸铵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在使用时不能与________混合施用,避免产生氮气,降低肥效.
三、推断题
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F与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C,F的两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2015•黑龙江)在下表A、B、C三组选项中,有一组物质能够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2)写出由乙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写出甲物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 .
(3)由甲生成丙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 ,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
3.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或溶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已知其中B可做气体肥料.C由两种元素组成.
(1)若A、D都是重要的气态还原剂,E是最常见的溶剂,请回答:
①写出A、E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E________;
②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A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仅次于铁的金属,请回答:
①写出A、D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
②D和足量C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气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实验室采用B装置制取氢气,在操作上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3)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或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2.(2017•安顺)某校进行九年级化学实验技能考查,确定了以下三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③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 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1)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分析抽签确定的考题,甲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药品,向老师申请补充后完成实验.请写出该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以下是甲同学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制备气体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清洗仪器,整理试验台
若另选药品,也能完成另一个考题,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 , 装置 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其中MnO2起________作用,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同学们利用B和F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若用B和C装置,氧气收集完毕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若用右图G所示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O2 , 则O2导入端为________(填“a”或“b”)。
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装置A中生成CO2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2)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D烧杯中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写出C处发生变化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
(3)某同学将上述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如右图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可同时得到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2. D
3. B
4. A
5. A
6. A
7. C
8. D
9.C
10. B
11. C
12. A
13. C
二、填空题
1.氧气;木炭;二氧化碳;氮气
2.引流;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瓶底造成集气瓶炸裂;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1/5;能溶于水;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3.长颈漏斗;AB;B;c;Zn+H2SO4═ZnSO4+H2↑;碱;CO2+Na2CO3+H2O═2NaHCO3
4. CaCO3+2HCl═CaCl2+H2O+CO2↑;A、B、C;通过加入液体的流速来控制反应的速度;CaCl2、HCl、NaCl;在BC段发生的是CaCl2与Na2CO3的反应,CaCl2呈中性,与滴入的Na2CO3反应生成的NaCl溶液也呈中性,所以在BC段PH值为7;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
5.无色、无味气体;排水法;NO;碱性物质
三、推断题
1.(1)CuO;Cu;CuO+CO Cu+CO2
(2)CO2+ Ca(OH)2=CaCO3↓+H2O
(3)不相同
2. A;CO2+2NaOH=Na2CO3+H2O;生成玻璃;产生白色沉淀;复分解反应
3.(1)CO;H2O;2H2O 2H2↑+O2↑
(2)CaCO3;Al;银白色固体逐渐消失,表面产生气泡,放热
四、实验探究题
1.(1)2KMnO4 K2MnO4+MnO2+O2↑;在装药品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或E
(3)b
2.(1)水槽;2H2O2 2H2O+O2↑
(2)CABD;CaCO3+2HCl=CaCl2+H2O+CO2↑
3.(1)酒精灯;锥形瓶
(2)试管口加团棉花;KMnO4k2MnO4+MnO2+O2;E
(3)催化;H2O2H2O+O2;从分液漏斗流入的双氧水占有一定的体积(或反应放热,气体膨胀);BD
(4)a
4.(1)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下层 ;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碳酸;CO2+Ca(OH)2=CaCO3↓+H2O
(3)①④棉球变红,且④比①先变红,②③无明显变化
A、性质与用途
B、化学用语与意义
氧气有助燃烧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2H-----------表示2个氢原子
3H2O-------表示3个水分子
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物质的鉴别
D、物质与微粒的构成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
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食盐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食盐反应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C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D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X
Y
Z
A
Fe
FeCl2
Fe2O3
B
CO2
Na2CO3
CaCO3
C
H2
H2O
H2O2
D
Ca(OH)2
NaOH
NaCl
选项
甲
乙
丙
A
Na2CO3
CO2
CaCO3
B
NaOH
NaCl
NaNO3
C
CuO
CuSO4
Cu(OH)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32 Fe-56,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