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匿名(nì) 一绺(lǚ) 炽热(chì) 杳无消息(yǎ)
    B.佃农(diàn) 锃亮(zèng) 轮廓(kuò) 颔首低眉(hán)
    C.周济(jì) 酒肆(sì) 盎然(àng) 雷霆万钧(jūn)
    D.胡髭(zī) 两颊(xiá) 和睦(mù) 深恶痛疾(w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迁徒 马鞍 惨痛悲哀 东挪西借
    B.亲戚 周济 水花四溅 任劳任愿
    C.劳碌 豪绅 为富不人 节衣缩食
    D.私塾 聊叙 支撑门户 无可奈何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踏着绚烂的晨光,人们走进了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B.他由于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了。
    C.各种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行人来来往往,两旁商铺摩肩接踵。
    D.桃花开了,前来人工湖畔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4.选择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句话( )。
    A.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B.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一样。
    C.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_______________,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③①⑥⑤④
    B.④⑥①⑤③②
    C.②⑥④①⑤③
    D.①③②⑤④⑥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材料二:中国航天已呈领跑之势。今年三季度,天宫二号即将发射升空,对接神舟十一号飞船,并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对接,计划于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载人空间站。届时,或将是人类唯一的在轨太空家园。不仅如此,中国高铁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截至目前,国内运营里程已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总体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中国高铁正在走进俄国、美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材料三:中国目前承担的国际维和经费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中国派出的军事维和人员达2720人,居世界第一,在冲突不断、疾病肆虐、气候恶劣的地区,都有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1)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拟写一个能反映我国科技成就的栏目名。
    栏目名: 。
    (2)请你采用对偶句式为材料二中的新闻拟一个标题。

    (3)决定以“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为题,在班上组织一个一分钟演讲比赛,邀请你参加,请你准备一篇100字左右的演讲稿。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完成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①
    今夜鄜州月,闺中②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③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年春天,杜甫从鄜(fū)州只身奔向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②闺中:指作者的妻子。③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④虚幌(huǎng):透明的窗帷。
    7.《月夜》中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8.以上两首诗都是杜甫困于长安期间所作,请比较这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相同点和表达情感方法的不同点。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比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②,傥③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④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将护:休养护理。③傥:倘若。④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困于心衡于虑( )
    (3)病虽愈( )
    (4)四夷俱服( )
    10.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然后知生于忧患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杂然相许
    D.悠然见南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12.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用甲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解释?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3.默写。
    (1)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3)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诗经·关雎》)
    (5)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兜里有糖
    贾飞黄
    ①第一块是陈皮糖。与陈皮似是而非的酸酸咸咸,捏成小小的硬糖球。粗粝的表面滚过坑洼的牙床,似是而非的陈皮味便一路嬉笑着播撒开。终于疲劳了,被“嘎嘣嘎嘣”嚼碎,笑声变成了几小份,融化在舌底。
    ②第二块是话梅糖。这回味道很像了,但糖块不像陈皮糖那样硬朗,有些黏滞地随着舌尖在嘴里踽踽滑行。左边腮帮子里看看,又踱到右腮帮子拜访。不能走得太快,确实是酸,走快了怕是嘴里要发洪水。
    ③在吃第三块之前,我停住了。奇怪了,我——不喜甜食者,饱受龋齿之苦的患者,对卡路里锱铢必较的糖分葛朗台,竟然心血来潮,将这些个廉价的硬糖吃了个津津有味。
    ④或许是因为这糖的由来?它们是一群意外之喜:网购的包装里,附赠了一个牛皮纸小袋,里面竟是些带着童年气息的廉价硬糖,像是从 20 世纪穿越来找我玩的老朋友。预想之外的馈赠,意外重逢的感慨与快乐驱使着我。不由得破了戒。
    ⑤廉价而亲切的甜,让我想起与这味道最初邂逅的情景。童年时,浓烈的甜味是奢侈品。我爷爷有个塑料罐,白罐,绿盖子,放在我够不到的架子上。他心情大好或者我身体有恙时,就会打开罐子,用扁扁的铝勺子从里面舀上一勺——白砂糖。加在粥里,是平淡无奇的吃法,最令人向往的是用来蘸着馒头吃。热腾腾的馒头蘸上沙沙的白砂糖,一口吃进嘴里,粗粝的白砂糖嵌进松软的馒头,没来得及融化便被嚼得嘎吱作响,甜味一点点弥散,是听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⑥慢慢地,各种糖果出现了。大白兔奶糖,糯米纸里裹满了洁白丰腴,比鲜奶更甜美;大虾酥,硬的糖壳有着虾壳一样的纹理,咬开之后里面却是酥脆的花生香。记忆最深的是水果糖,正方形的塑料糖纸,小小的糖躺在中央,卷起糖纸两头一捻,便把糖块服服帖帖包裹在中间。剥开糖纸,半透明的糖块里裹着一点点有颜色的核,绿的是哈密瓜味,红的是草莓味,黄的是橘子味……就像晶莹剔透的水晶球,里面装着全世界的秘密。将水果糖含在嘴里,用舌头顶住,左边脸蛋鼓起一个小硬包,跑去炫耀似的给母亲看,母亲笑着用手在上面一戳,小硬包又“变”到了右边。这小小的戏法,让大人和孩子都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
    ⑦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吃糖了呢?是糖果遍地有售不再稀军的时候吗?是我开始朝九晚五工作奔波的时候吗?是我担忧身体发福买了体重秤回家的时候吗?回忆不起来了。酒心糖、巧克力糖、果汁软糖、润喉保健糖、健齿口香糖,还有各种我不懂名称的外国进口糖,我知道,它们满载着糖分,在人体内激起多巴胺的分泌,而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很难从中寻得快乐。
    ⑧我是后来慢慢才摸到一点门道的。
    ⑨那次,我在高铁上,前面坐着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小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乘客的目光让年轻的母亲羞红了脸。她一把拉过小女孩,教训了一通,把她按在靠里的座位里。刚刚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得有些尴尬了,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下意识地摸进裤兜,却掏出一块糖——就是网购赠的糖,我出门前随手揣在裤兜里。我抬起头,发现前面座椅靠背上方,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正盯着我。准确地说,盯着我手里的糖。
    ⑩我捧糖在手:小朋友,要吃吗?她的眼睛亮了起来,随即望向她的妈妈。年轻的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微笑点了一下头,又摸着小女孩的头:“说,谢谢叔叔!”小女孩脆生生地重复了一遍,从我手里拿过糖,嘿嘿笑着开始剥糖纸。她白胖胖的手指撕起糖纸并不灵便,但丝毫没有假手他人的意思,一番工夫之后终于成功把糖送到嘴里,脸上漾起开心和满意。兜里还有一块糖,我也掏出来递过去。妈妈叮嘱她:别吃太多,放起来等会儿再吃。她便接过来,揣进衣服上的小兜里。她双手捂着装着糖的小小衣兜,就像护住一件最宝贵的珍宝,又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⑪她肯定不缺糖吃。那她为什么那么快乐?我忽然想到,那是因为这糖来自一个陌生的叔叔,是一个礼物,是一份惊喜,是充满陌生视线的世界里突然绽放出的笑容和善意,就像我从卖家那里收到这些礼物一样,就像我新婚的朋友们恪守遥远的风俗带给我喜糖一样。糖纸里的糖,衣兜里的糖,包在世界里的糖,包在命运里的糖,不知道是什么口味,但它一定是甜的,给你不期而遇的甜美。这种喜悦本无所谓大人还是小孩。
    ⑫回味着小女孩的笑容,我开始留心各种糖,有形的,无形的。我依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如果可能。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
    ⑬这一小块糖,甜不了你的人生,却是我对你甜甜的祈愿;这种祈愿,叫作祝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请联系全文,理解标题“兜里有糖”中“糖”的内涵。
    15.选文围绕“糖”叙述了四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16.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
    (1)里面竟是些带着童年气息的廉价硬糖,像是从20世纪穿越来找我玩的老朋友。(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2)刚刚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得有些尴尬了,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17.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早起
    罗瑞花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开始一天的忙碌。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活。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牛往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田,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看管弟妹、喂养鸡鸭……
    ③爹是一个没有土地情结的农民,在村里做木工、碾米、发电,后来又开代销店做生意。爹脑子活络,不断改善着家里的经济状况,但田里、土里、家务活全落在娘身上。娘对待农事一丝不苟,按照时令精耕细作,一锄土都不放过。在摘茶插红薯的季节,娘总是四点钟起床,提着马灯来到地里,就着朦胧月光或晨曦挖土、摘茶,天是在一锄一锄的土块、一片一片的茶叶里亮起来的。
    ④我儿时最初的早工是放鹅。天地间弥漫着润润的泥土气息,毛茸茸的小鹅吃着沾满露水的青草,当太阳兴高采烈地跳出云层,小鹅细细长长的脖子饱胀成了拔河那样的粗麻绳,我就可以赶着它们回家了。
    ⑤到七八岁时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我们背着箩筐,揉着惺忪的睡眼,为着小贩挑担上漂亮发夹或书店玻璃柜中的连环画,在白雾茫茫中向茶山走去。早饭时娘过秤,秤杄下给钱,摸着那一个个硬币真是最惬意的事。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我一直不知道牛的舌子是怎么长的,竟然最爱吃两边有锯齿的苇草,割的时候手指要握紧苇草,稍松一下苇叶的锯齿就会让手鲜血淋漓。
    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雨后的早晨格外清新,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像寻找一个躲猫猫的伙伴。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晳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上背回菌子,在厢房木地板上堆成小山。娘把吃不了的菌子择净晒干,到春节时炒腊肉,把鸡腿菌磨成粉调菜,比味精还鲜。
    ⑦在娘的熏陶下,我成了一只早起的鸟儿。当别人还沉在昨天的烦闷里梦呓,或者醒在温暖的被窝里犹豫,我已经在晨曦中,在微风里,动起来了,从身体到思想。面对冉冉升起的太阳,我只想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想跑步想打球想跳舞想大声地朗读,想告诉世界,我醒了。
    ⑧梭罗说,黎明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宝贵的恩赐。我喜欢看天一点点亮起来,如一个睡醒的孩子欣欣然睁开眼。我看到环卫工人清扫完最后一片落叶坐下来点燃了一支香烟;看到小贩支起他们的摊位开始热气腾腾地买卖;看到菜农挑着满筐的嫩绿从不同的小巷汇集到街口子;看到学生打开课本,用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最美的声音,迎来早晨第一缕阳光。
    ⑨早晨起来,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
    (有删改)
    18.本文重点写我在娘的熏陶下早起放鹅、 、割牛草、 几件往事(用原文词语填空),表现了作者 。
    19.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皙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
    20.文中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了其他人的早起,分别有什么作用?
    21.本文为什么以“早起”作为题目,请简要说明。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2.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生活的贫困,居里夫妇坚守简陋棚屋,最终发现了“美丽的颜色”;面对皇帝的车驾,周亚夫坚守自身职责,最终被誉为“真将军”。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于世,总要坚守些什么,才不会迷失于这纷繁人世。
    请以“坚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2)记叙文,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书写,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一绺(lǚ)——liǔ;
    B.颔首低眉(hán)——hàn;
    D.两颊(xiá)——jiá;
    故选C。
    2.【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迁徒——迁徙;
    B.任劳任愿——任劳任怨;
    C.为富不人——为富不仁;
    故选D。
    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符合绍兴初春乍暖还寒的语境;
    B.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用来形容人经历长途后疲惫不堪是合适的;
    C.摩肩接踵:意思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这个成语一般用于形容人多,而此处用来形容“商铺”,属于使用对象错误,不能说商铺摩肩接踵;
    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于形容前来观赏桃花的人多是恰当的;
    故选C。
    4.【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是描写句;
    B.夸张;
    C.把“身体”比作“箭”,是比喻句;
    D.拟人;
    故选C。
    5.【答案】C
    【详解】通读语句,讲述的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目的和意义。根据逻辑,是先目的,后意义,②⑥④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①⑤③句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结合“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分析,“是为了”衔接的最恰当,故②句是首句;其次是④⑥的“传递”和“表达”有递进关系,先“传递”后“表达”,故先⑥后④。然后讲述意义。③是最终意义,应放最后;①⑤有因果关系,①为因⑤为果,故先①后⑤。综合排序为:②⑥④①⑤③。故选C。
    6.【答案】 (1)科技成就日新月异 (2)示例:中国航天领跑全球,中国高铁位居前列;中国航天领跑,中国高铁超前;中国航天成就辉煌,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3)提示: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能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角度)具体阐述。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即可。
    【详解】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栏目名称的能力。细读这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这种成就是巨大的,是举世瞩目的。所以可拟写栏目名为:科技成就日新月异。(2)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的标题要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本题还要求用到对偶的形式。细读第二则材料可知,本则材料介绍了中国在航天和高铁方面取得的成就,所以可用对偶的方式拟题为:中国航天领跑全球,中国高铁位居前列。(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要求主题要鲜明,也就是要围绕“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展开表述,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要注意题目中对于字数的限制。
    【答案】7.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8.情感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春望》主要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于景物描写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借助想象,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
    【详解】7.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与运用能力。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李商隐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当杜甫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杜甫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故这两句诗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8.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表达。
    相同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同样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不同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但杜甫因时伤怀,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运用借景生情,移情于物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意思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作者通过想象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
    【答案】9. 选拔、任用。 通“横”,梗塞,堵塞,不顺, 即使。 臣服,服从。 10.A 11.(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1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必须是甲文中的原句)(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详解】9.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衡”是“通‘横’”,阻塞不顺”;“举”是古今异义词,“选拔、任用”的意思。
    10.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然:代词,这样;BCD三项的“然”都是“……的样子”。故选A。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入(在国内)、拂(辅佐)、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恒(常常)”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故(所以)、数(多次)、谏争(进谏争辩)也”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筛选作答。【甲】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意思是: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死亡。而【乙】文中的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所以魏征说“唯喜陛下居安思危”。据此,本题可用【甲】文中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一语句作答。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13.【答案】 宵眠抱玉鞍 羌笛何须怨杨柳 蒌蒿满地芦芽短 悠哉悠哉 白露未晞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经纶世务者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题中注意“宵、羌、蒌蒿、芦、悠、晞、侯、纶”等字的正确书写。
    【答案】14.既指放在兜里的各种糖果,也指给身边的亲人、朋友、陌生人乃至自然万物的一份祝福,一份温暖。 15.①津津有味地吃网购附赠的廉价硬糖;②童年时,“我”初次邂逅爷爷塑料罐里的白砂糖;③吃水果糖时,和母亲做游戏;④高铁上,“我”送给小女孩一块糖带给她快乐。 16.(1)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廉价硬糖比作找“我”玩的老朋友,形象地写出了这包廉价硬糖给“我”带来的惊喜,以及亲切感。
    (2)运用了环境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车厢突然安静下来后,当时尴尬窘迫的气氛,以及“我”当时的不自在和窘态。 17.文章最后一段文章显志,号召读者做一个“兜里有糖”的人。
    【详解】14.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
    从第⑫段“我依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如果可能,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可以得知,“糖”的表面含义指:我们放在兜里的各种糖果;从第⑫段“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可以得知,“糖”的深层含义指:我们给身边的亲人、朋友、陌生人乃至于自然万物的一份祝福,一份温暖。
    15.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
    从第③段“我——不喜甜食者,饱受龋齿之苦的患者,对卡路里锱铢必较的糖分葛朗台,竟然心血来潮,将这些个廉价的硬糖吃了个津津有味”,第④段“网购的包装里,附赠了一个牛皮纸小袋,里面竟是些带着童年气息的廉价硬糖”可以概括出第一件事:津津有味地吃网购附赠的廉价硬糖;
    从第⑤段“我爷爷有个塑料罐,白罐,绿盖子,放在我够不到的架子上。他心情大好或者我身体有恙时,就会打开罐子,用扁扁的铝勺子从里面舀上一勺——白砂糖”可以概括出第二件事:童年时,“我”初次邂逅爷爷塑料罐里的白砂糖;
    从第⑥段“将水果糖含在嘴里,用舌头顶住,左边脸蛋鼓起一个小硬包,跑去炫耀似的给母亲看,母亲笑着用手在上面一戳,小硬包又‘变’到了右边。这小小的戏法,让大人和孩子都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可以概括出第三件事:吃水果糖时,和母亲做游戏;
    从第⑩段“小女孩脆生生地重复了一遍,从我手里拿过糖,嘿嘿笑着开始剥糖纸。她白胖胖的手指撕起糖纸并不灵便,但丝毫没有假手他人的意思,一番工夫之后终于成功把糖送到嘴里,脸上漾起开心和满意”可以概括出第四件事:高铁上,“我”送给小女孩一块糖带给她快乐。
    16.(1)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语句。
    修辞手法:“里面竟是些带着童年气息的廉价硬糖,像是从20世纪穿越来找我玩的老朋友”中把“网购的廉价硬糖”比作“找我玩的老朋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句中“带着童年气息”“从上个世纪穿越来”,联系第④段“预想之外的馈赠,意外重逢的感慨与快乐驱使着我。不由得破了戒”可知,这句话形象写出了这包廉价硬糖给“我”带来的意外惊喜以及亲切感。
    (2)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语句。
    语句中“刚刚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是对车厢环境的描写,运用了环境描写;“尴尬”一词既是形容但是的场面,也是形容“我”的神态,运用了神态描写;根据语句中“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联系第⑨段“小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乘客的目光让年轻的母亲羞红了脸。她一把拉过小女孩,教训了一通,把她按在靠里的座位里”可知,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她的母亲很不好意思,把女孩按在靠里的座位里,车厢安静下来了,但是气氛却有些尴尬窘迫;表现了“我”当时的不自在和窘态。
    17.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结尾段“这一小块糖,甜不了你的人生,却是我对你甜甜的祈愿;这种祈愿,叫作祝福”,联系第⑫段“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可知,兜里的“这一小块糖”是我们给身边的亲人、朋友、陌生人乃至于自然万物的一份祝福,一份温暖;结尾点明中心,卒章显志;联系结尾段“我对你甜甜的祈愿”,第⑫段“我依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可知,文章号召读者做一个“兜里有糖”的人,引人思考。
    【答案】18. 摘茶叶; 捡菌子; 对勤劳朴实的劳动者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19.运用了这些描写颜色的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这些菌子颜色特点,也充分表现出作者早起满满收获的喜悦之情。 20.第②段写早起的人,一是有交待(社会)环境的作用,即这是一个勤劳的乡村;二是为母亲的早起,全家的早起作铺垫(或衬托)。第⑧段写早起的人,是拓展文章内容,社会上早起的人有很多;深化主题:无数的早起的人,汇成了这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他们默默付出创造出了生活的美好,他们值得赞颂。 21.用“早起”这个生活中常见的字眼作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关联文章主要内容,是全文的叙事线索,所有的事件都围绕着它而展开,表达文章的主题,表现对早起者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
    【详解】18.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文章在第④段写的是我早起放鹅,第⑤写“到七八岁时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可填写出事件“摘茶叶”,第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可填写出答案“捡菌子”。文章在叙写这几件事的基础上,第⑧段又扩展到生活中“早起”的人们,表达了作者对勤劳朴实的劳动者的讴歌和赞美,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1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写颜色的词语。用“黄黄”“雪白”“红红”“淡绿”“白皙”等词语形象地展现了林间的菌子颜色的不同,透过这些不同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作者捡菌子时的快乐。据此概括作答。
    2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文章重点写母亲的早起,以及她早起对“我”的深远影响。但是文章第二段还写了其他早起的人,在写作手法上运用的是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作者生活的背景——这是一个勤劳的乡村;同时对叙写的主要人物母亲进行衬托,表现母亲的勤劳;也为下文写母亲的早起对我产生影响做铺垫。文章第八段又写到早起的人:环卫工人、商贩、菜农、学生等,由写母亲及对我的影响,拓展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对那些早起者的深情讴歌和赞美——早起的人们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21.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阅读全文,文章的内容紧扣“早起”来组材,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作者回忆儿时“早起”的往事,表现了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并表达对早起者创造美好生活的人的讴歌和赞美。可知“早起”既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字眼作题,还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2.【答案】范文:
    坚守
    车在偌大的院子里停下了。
    院里有一堆煤,有一口井,两个羊圈在院的南边,院外还圈了一大块菜地,用来种白菜大蒜,但此时正值隆冬,里面除了层薄雪,什么也没有。东边是姥爷自己搭的一个蔬菜大棚,里面有西红柿什么的特别耀眼。
    姥姥姥爷打开堂屋门,迎了出来,姥姥仍是一如既往的精神,走路生风,姥爷笑眯眯的,显得和蔼可亲。
    我没有进屋,留在外面,站在姥爷自己砌的台阶前,打量着他们的住所。尽管这一住所我并不陌生,但每次来我都要打量一番,像读一卷书,每次品读都有别样的收获。看着一如既往的红砖瓦房,三室一厅,尽管已历经数年风吹雨打,虽然样式有些落后,但依然坚实牢固,精神焕发,像姥爷挺直的脊背。
    姥姥姥爷一直在这儿住着,几十年如一日,一开始的小土屋,到菜地鸡窝羊圈一应俱全,记忆中的小院越来越大,还修了几座西厢房。
    说来好笑,两个六十有余的老人,一双女儿均已成家立业,按理说姥姥姥爷该歇歇,进县城来享享清福。可姥姥姥爷老俩口就要呆在这儿,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们一直坚守着乡下的一亩三分地儿,就像土路边的两棵大榆树,将根深深扎进养育我们的泥土中。
    姥爷为了向我妈和小姨证明他在乡下过的不比城里差,还专门盖个榨油房,搭了蔬菜大棚。隔三差五的时不时进城来给我们家和小姨带点新鲜蔬菜和几桶麻油,容光焕发,抹把汗便走了。
    也许他知道县城的女儿们不差这些东西,他只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那片土地抑或是长着那片土地上的一种信念的坚守。
    每当黄昏时,姥爷总要忙碌的检查一番,鸡回窝没,猪进圈没,羊齐了没。若是都妥当了,就坐在门口破漆的方木椅上看着鲜红的夕阳被潮水一般的黑暗淹没,来上一袋旱烟,再回屋。
    他就像山村里的水,一举一动都融入大自然的气息之中,他不离开土地,也离不开土地,他坚守着土地,虽然头发也有些白了,眼也有点老花了,但他仍然坚守着,他坚守的不只是农村,不止一片土地,更是农人纯朴的初心。

    相关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诗歌鉴赏,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