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优秀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隋唐与东亚,唐与南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拂菻fú lǐn即东罗马帝国;大食即阿拉伯帝国过渡:其实当时的隋朝也是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气贺泽保规教授称:“隋唐时代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同时,从当时的整个世界上来看,隋唐时代也拥有着极为突出的势力和影响力,堪称东亚世界的中心。”因此气贺泽保规教授将隋唐时期称为“绚烂的世界帝国”,今天我们就从隋唐时期,感受尤其是唐朝时期作为世界帝国强大的吸引力、包容力、学习力以及辐射力,来了解为什么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如此频繁。以及隋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除了对外开放还会有什么。
一、隋唐与东亚:世界帝国的吸引力与包容力遣隋使,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与日本的交往)与新罗的交往二、唐与南亚:世界帝国的学习力玄奘西行(与天竺的交往)三、唐与欧洲:世界帝国的辐射力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2、通过视频及材料等途径,了解鉴真和玄奘的身份及贡献,了解他们在唐朝中外交往中的重要贡献,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献身精神。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唐朝的对外关系的特征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认识到唐朝的强盛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对周边国家的强大吸引力,感受隋唐对外强大的包容性,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理解学习与吸收外来文化对世界各国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
一、隋唐与东亚:世界帝国的吸引力与包容力遣隋使、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与日本的交往)与新罗的交往
2010年5月8日,一艘按1:1比例复制的日本遣唐使船,从日本大阪港起航,于6月12日驶入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黄浦江水域,遣唐使船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象征。
过渡:这幅图是2010年5月8日,一艘按1:1比例复制的日本遣唐使船,从日本大阪港起航,于6月12日驶入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黄浦江水域,遣唐使船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象征。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隋唐与东亚日本的交往。
阅读课本31页,说说什么是遣隋使与遣唐使?
据学者研究,当时遣唐使的死亡率在40%左右,他们有的在海面上遭遇险风恶浪,翻船葬身海底;有的即使上陆,也在从沿海港口向大唐首都长安行进的漫长途中死亡;还有的就在大唐的长安因病而死。如果是你,你会冒着生命危险不远万里赴长安吗?
尽管如此,日本的“遣唐使”还是一批又一批地前往盛唐中国……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冒生命的危险来呢?
结合材料概括遣隋使与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
来自世界帝国隋唐的吸引力与包容力
补充史料3:隋唐时期,设鸿胪(lú)寺专门主持接待周边地区各族首领和外国宾客。鸿胪寺须分辨来者和朝贡使团的等级高低,统计参加招待宴会的人数。朝贡使奉献的朝贡物品,都先送到鸿胪寺估价,再根据估价确定回赐的物品。鸿胪寺还负责臣属于唐的各族政权首领承袭爵位、册封等事务。
日本遣唐使来唐,给日本带回了什么?对其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大化改新”。向中国唐朝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使日本由奴隶制进入封建社会。
推动日本制度变革,促进日本社会发展。
影响日本城市建造,都城平城京的建造仿照长安城。
唐朝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观看视频及阅读教材32页,归纳鉴真东渡的基本信息。
《桂苑笔耕集》书影 《桂苑笔耕集》是新罗人崔致远的诗文集,收录了他在中国期间写下的大量诗文,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朝鲜半岛汉文典籍。这部诗文集代表了朝鲜半岛文人较高的创作水平。
过渡:展示《桂苑笔耕集》书影 《桂苑笔耕集》是新罗人崔致远的诗文集,收录了他在中国期间写下的大量诗文,是现存最早的古代朝鲜半岛汉文典籍。这部诗文集代表了朝鲜半岛文人较高的创作水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隋唐与东亚新罗的交往。
________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________,采用_________选拔官吏;引入了中国的________、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阅读课本33页,说说唐与新罗来往频繁的表现,唐与新罗的关系有何特征。
新罗派遣_________和大批_________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新罗________ 来到中国经商,双方陆上和海上贸易往来都非常活跃。
朝鲜________ 传入中国;
制度、医学、天文、历算
你知道西游记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的原型是谁吗?
过渡:在唐朝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目光的同时,我们又以谦逊地学习力吸纳和学习着外来文化之精华,下面将要出现的一位人物,他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是西游记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的原型,他就是唐玄奘,正是唐代的高僧,姓陈名祎,法号玄奘,因精通佛教经典“三藏经”,人称“三藏法师”。玄奘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玄奘在求法时发现这些称呼都不准确,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玄奘西行的经历与西游记里的唐僧一样,历经了无数磨难,甚至玄奘西行之路所受的磨难远超于小说里的描写。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唐玄奘西行的脚步,前往唐与南亚印度的交往。
二、唐与南亚:世界帝国的学习力玄奘西行(与天竺的交往)
请结合视频、材料及33-34页,为玄奘法师设计一段人物扫描(提示:姓名、国籍、时间、西行目的、路线、西行经历及贡献等方面)
来自世界帝国唐的学习力
归纳表格,比较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异同?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怎样的特征?
区别:鉴真传授佛经(传播唐文化) 玄奘求取佛经(吸收先进外来文化)
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持不懈、不畏艰险
特征: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三、唐与西亚、欧、非:世界帝国的辐射力 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反映了大唐与欧洲东罗马帝国(古称拂菻fú lǐn或大秦)、西亚阿拉伯帝国(古称大食)以及非洲都有交往。
来自世界帝国唐的辐射力
请用与东罗马帝国、大食交往的史实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特征: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次数统计
——根据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对外交流繁荣的根源: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对外交流繁盛的原因:
合作探究:结合单元目录,分析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呢?
1.隋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根本原因);
2.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海纳百川的包容力;兼收并蓄的学习力等;3.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4.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历史解释)据记载,630—894年,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批使节。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2.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下列与诗中人物一样,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玄奘 C.班超 D.鉴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优秀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讨论鉴真东渡的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贡献,引进来,传出去,东罗马帝国,其他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优质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阿倍仲麻吕,遣唐使和遣隋使,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遣唐使来华特点,鉴真东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放的对外交往,次数多,规模大,人员素质高,官方行为民间行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兼收并蓄,形式多样,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