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5 Ti 48,6+1,5 偏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Ti 48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完美谢幕,全维度亮出“高精尖”硬核科技实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型隐形战机歼-35A用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九天”重型无人机用到了玻璃纤维,其主要成分是Si
C.翼龙-X无人机使用了高性能航空燃油,燃油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化合物
D.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红旗-19导弹弹头用到的陶瓷材料属于耐高温材料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溶液腐蚀铜板:
B.纯碱溶液可用于去油污的原因:
C.漂白粉溶液暴露在空气中:
D.配制银氨溶液时白色沉淀溶解:
3.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46%的溶液中含有羟基的数目为
B.标准状况下,和HF中所含原子的数目都为
C.常温下,的醋酸钠溶液中的数目约为
D.向含的溶液中通入,当有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4.下列实验原理或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Fe片中加入浓硝酸,无明显变化,证明Fe与浓硝酸不反应
B.向溶液中通入气体,产生白色沉淀,证明非金属性:
C.向溶液中滴加乙醇,溶液由橙红色变为绿色,证明乙醇具有还原性
D.向沉淀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氨水,沉淀均溶解,证明为两性氢氧化物
5.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持续通入c中,最终出现浑浊。下列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
A.AB.BC.CD.D
6.已知氨和硼烷可以发生加合反应生成氨硼烷,它和乙烷具有相似的结构。下列有关这4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2种极性分子和2种非极性分子
B.4种分子中除氢原子外的其他原子均采取杂化
C.分子中的键角大于分子中之间的键角
D.4种分子的熔点高低顺序为
7.金属a的薄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时的现象为融化而不滴落,a的相关转化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B.b溶液的酸碱性为中性
C.d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反应④可用于制作泡沫灭火器
8.有机物A和B可以反应生成聚合物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和B按物质的量通过加成反应得到P
B.1mlB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需要消耗3ml NaOH
C.P是一种热塑性材料
D.形成P链状结构的作用力与DNA分子单链内的作用力完全相同
9.我校高2018届毕业生李祖航最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光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激光与光学评论》发表研究成果,利用超高功率的锗光探测器实现了无需放大器的无线通讯。已知锗(Ge)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Ge的电负性为1.8,它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Ge单质属于金属晶体
B.将第四周期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Ge位于第4位
C.基态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它的最高能级为半充满状态
D.Ge原子半径大于C,故Ge原子形成单键和双键的能力比C更强
10.在铜基配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利用电化学原理可将还原为碳基燃料(包括烷烃和羧酸等),其装置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外电路每转移,阴极室电解质溶液质量增加44g
B.图中石墨烯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该装置工作时,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右向左移动
D.该装置工作过程中,图中Pt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11.CdS常见的有立方(晶胞为立方体)和六方(晶胞为底面是60°菱形的六面体)两种晶体结构。它们的结构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六方CdS的晶体结构图中,完全位于晶胞外的原子共有6个
B.立方CdS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不相等
C.立方CdS中最近的两个阴离子之间的距离小于最近的两个阳离子之间的距离
D.设六方CdS的晶胞参数为a和c,则晶体的密度的计算式为
12.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W的一种核素不含中子,X、Y处于同一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Y的最高能级电子数,Z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X与Y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B.单质的沸点:
C.非金属性:D.最高正化合价:
13.在一定温度下,将和充入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的浓度减少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时的压强与平衡时的压强比为
B.当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不变时,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C.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D.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20%
14.常温下,某溶液体系中满足,现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常温下在不同的体系中的可能产物。图1中曲线表示体系中各含碳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图2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M点时,溶液中存在
C.某混合液体系中,初始状态为、,当体系达到平衡后,存在
D.选用溶液沉淀制备比选用溶液效果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光催化技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增强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一种制备复合材料的技术路线如下。
(1)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2)极易发生水解,在配制和保存溶液时要加入的试剂为 (填名称),该制备路线中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晶体结构属于金红石结构,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的配位数为 。
(4)步骤②中加入乙醇的作用除有利于析出纳米颗粒外,还可以 。
(5)分别对复合10%、20%、40%的复合材料进行光催化分解RhB(一种强荧光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降解残留率,催化材料效果最佳的条件是 、 min。
(6)活性空穴和超氧自由基是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可用于分解大气中的苯系物、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活性物质与甲醛反应的方程式为 。
16.常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也可用于合成海绵钛、纳米材料等。已知常温下为液体,沸点为136℃,易挥发,极易水解,能溶于有机溶剂。
(1)制备的装置如下:
①仪器a的名称为 ,装置c中的试剂为 。
②装置d中除以外,还生成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装置e收集到的产品含有少量,分离出的方法为 。(已知沸点为76.8℃,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④装置f中的试剂为碱石灰,其作用为 。
⑤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g中有黑色固体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产品中纯度测定:
如图所示,取1.9g产品加入烧瓶中,向安全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待充分反应后,将烧瓶和安全漏斗中的液体一并转入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溶液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已知:常温下,,呈砖红色,。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产品的纯度为 %。
②若未将安全漏斗中的液体一并转入锥形瓶中,将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7.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研究它们的转化机理,对于消除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反应①
反应②
已知的热分解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为,
则逆反应活化能为 (用含的式子表示)。
(2)反应的经验公式的实验数据如图中曲线a所示,已知经验公式为(为活化能,T为热力学温度,k为速率常数,R和C为常数),则该反应的活化能 ;当改变外界条件时,实验数据如图中曲线b所示,则实验可能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
(3)通过加热分解可以得到:Ⅰ.;Ⅱ.。在一定温度下将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至时达到平衡状态,和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
②若初始压强为p,反应Ⅱ的压强平衡常数 (用含p的式子表示)。
③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是 。
(4)传感器通常用于大气及环境监测。近日,某课题组利用离子导电水凝胶制备出高性能的传感器,使响应发生在电极水凝胶界面,始终保持良好的响应特性。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 (填“电子”或“电流”)流向。
②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18.舒兰色罗盐酸盐(K)是一种受体桔抗剂,具有抗心律失常的功效,它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其中Ac是基团“”的简写。
(1)E中含氮官能团的名称为 。
(2)B的结构简式是 ,的反应类型为 。
(3)能实现转变的条件a为 。
(4)已知试剂X的分子式为,则X的结构简式为 。
(5)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中,满足下列条件的有 种。
(i)属于芳香化合物
(ii)不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iii)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7)利用题目合成路线的方法,给出由甲苯制备的合成路线 (其他试剂任选)。
a中试剂
b中试剂
c中溶液
A
稀盐酸
固体
溶液
B
浓氨水
固体
溶液
C
浓盐酸
固体
溶液
D
稀硫酸
固体
溶液
(俯视图)
立方CdS的晶胞
六方CdS的晶体结构
1.B
【详解】A.碳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玻璃纤维,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镁和氧化钠等,B错误;
C.燃油是用于燃料发动机的燃料,主要分为汽油和柴油,属于有机化合物,C正确;
D.陶瓷材料属于耐高温材料,属于硅酸盐材料,D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错误,应该得到Fe2+,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Fe3+ + Cu = 2Fe2+ + Cu2+,A错误;
B.纯碱可以去油污是因为发生了水解,多元弱酸根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且水解很微弱,中间用可逆符号,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O+ H2OHCO+ OH-,B错误;
C.漂白粉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产生CaCO3沉淀和HClO,C正确;
D.配制银氨溶液时产生的Ag(NH3)2OH 要拆开写,且方程式不满足质量守恒,离子方程式应该:AgOH + 2NH3·H2O = [Ag(NH3)2]++ OH- + 2H2O,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A. 分子式C2H6O也可以是甲醚,甲醚无羟基,故A错误;
B. HF在标准状态下为液体,不能根据体积确定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
C. 未说明体积,无法判断CH3COOH的数目,故C错误;
D. Fe2+被氧化时,I−已经被氧化完,故转移电子总数应为5NA,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铁与浓硝酸为钝化反应,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Na2SiO3与SO2反应产生H2SiO3沉淀,只能证明酸性H2SO3>H2SiO3,H2SO3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无法证明非金属性,故B错误;
C.K2Cr2O7强氧化性,被乙醇还原为Cr3+(绿色),故C正确;
D.Cu(OH)2溶于氨水为配位反应(生成[Cu(NH3)4]2+),无法与其他碱发生类似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CO2不与BaCl2反应,A错误;
B.浓氨水与CaO反应产生NH3,NH3能与AlCl3溶液反应产生Al(OH)3沉淀(NH3过量也不溶解),B正确;
C.浓盐酸与KMnO4反应产生Cl2(其中也含有挥发的HCl),能使AgNO3变浑浊,C正确;
D.稀硫酸与FeS反应产生H2S,H2S + CuSO4 = CuS↓+ H2SO4,D正确;
故选A;
6.A
【详解】A.NH3有3对成键电子对和1对孤对电子对,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是极性分子;BH3有3对成键电子对但没有对孤对电子对,分子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是非极性分子;H3NBH3分子左右不对称,正电荷重心在B原子附近,负电荷重心在N原子附近,是极性分子;CH3CH3分子左右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A正确;
B.BH3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有3对成键电子对,中心B原子采取sp2杂化;其他除H以外的原子均采取sp3杂化,B错误;
C.NH3分子中还有一对孤电子对,H3NBH3中N上的孤电子对与B形成了配位键,无孤电子对,所以NH3分子中的键角受到孤电子对的排斥,所以键角更小,C错误;
D.H3N—BH3和NH3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熔点高于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CH3CH3,正确的熔点顺序为H3N—BH3(104 ℃)>NH3(-78 ℃)>CH3CH3(-181 ℃),D错误;
故选A。
7.B
【分析】金属a的薄片酒精灯上加热时的现象为融化而不滴落,a为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通入气体c(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a为Al,b为Na[Al(OH)4],c为CO2,d为Al(OH)3,e为Al2(SO4)3,据此分析;
【详解】A.Al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A正确;
B.Na[Al(OH)4] 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B错误;
C.Al(OH)3可与盐酸(胃酸主要成分)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正确;
D.Al2(SO4)3和Na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CO2,可用于制作泡沫灭火器,D正确;
故选B;
8.D
【详解】A.A分子中的异氰酸酯中的碳氮双键与B分子中右边的氨基发生加成,生成酰胺基,1 ml A含有2 ml异氰酸酯,1 ml B有1 ml —NH2,故1 ml A能与2 ml B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
B.B分子中圈出来的部分都是酰胺(或酰亚胺)的结构,均能发生水解生成羧酸和氨基,故1 ml B完全水解需要消耗3 ml NaOH,B正确;
C.P分子靠有序氢键聚合成聚合物,加热时氢键容易被破坏,具有热塑性,C正确;
D.P是一段小分子靠氢键聚合形成聚合物,DNA分子单链靠共价键形成长链状,两者链内的作用力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D。
9.B
【详解】A.Ge单质属于共价晶体,A错误;
B.根据第二、三周期的规律,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0>ⅦA>ⅤA>ⅥA>ⅣA>ⅡA>ⅢA>ⅠA,主族不包括0族,故第ⅣA族位于中间第4位,B正确;
C.基态Ge原子的电子排布为[Ar]3d104s24p2,且最高能级不是半充满状态,C错误;
D.Ge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在形成双键时,p-p轨道重叠程度不如C大,成键能力不如C,D错误;
故选:B。
10.D
【分析】电解池工作过程中,Pt电极上H2O转化为O2,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阴极上CO2得电子被还原,结合氢离子转化为HCOOH,电极反应式为CO2 +2H++2e-=HCOOH。
【详解】A.外电路每转移, 阴极质量增加除了1mlCO2,还有从阳极迁移来的2 ml H+,因此阴极室电解质溶液质量增加46 g,A错误;
B. 阴极为二氧化碳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方程式为CO2 +2H++2e-=HCOOH,B错误;
C. H+移向阴极,因而从左向右移动,C错误;
D. Pt电极为阳极,水放电生成H+和O2,故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D正确;
选D。
11.A
【详解】
A.根据六方CdS的晶胞,位于晶胞内的原子有顶点8个,棱上4个,体内2个,其余原子均位于晶胞外,一共6个,如俯视图中标注圈内的原子,每个圈内共有2个原子,A正确;
B.立方CdS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4,配位多面体是正四面体,B错误;
C.立方CdS中阴阳离子等价,相同离子之间的距离彼此相等,均为面对角线的一半,C错误;
D.六方CdS晶胞中,Cd、S的数目分别为、,晶胞体积为,六方CdS晶体的密度为,D错误;
故选A。
12.C
【分析】W形成一条共价键,且不含中子,故W为H,X形成4条共价键,X为C, X、Y处于同一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Y的最高能级电子数,故Y为O,Z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X与Y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4,故Z为Fe,通过分析得到W、X、Y、Z对应的元素分别为H、C、O、Fe,据此分析;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原子半径:OH2,B错误;
C.非金属性: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诊模拟考试 化学 PDF版,共10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