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授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讲解,政治腐败,趣味历史,魏忠贤,社会动荡,明代《流民图》局部,张居正改革,人物链接,政治腐败越发严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明朝神宗皇帝在位48年,却长期不理朝政,致使不少重要机构无法正常运转。虽然他并不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但后人常说,明实亡于明神宗。人们为什么这样评价他呢?
明神宗(1563—1620)
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2.了解明朝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3.掌握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4.了解满洲的兴起和清军入关的史实。
知识点一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表现:(1)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明宣宗 好斗蟋蟀(第5位皇帝)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第10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第11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第15位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农民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
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十分好,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朱由校整天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
表现:(2)宦官专权,结党营私
相关史事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②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知识点一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张居正还整顿吏治、巩固边防,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张居正(1525—1582)
张居正,湖北荆州人,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面对政治混乱局面,张居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知识点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材料一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二 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 《陕西通志》
1、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陕西北部一带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他投奔起义军,因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他承袭闯王名号,人称“李闯王”。针对明朝土地集中和赋税繁重的情况,李自成主张平均土地,免于纳赋,反映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
李自成(1606—1645)塑像
(平均分配田地,免除赋税)
①“均田免粮”的口号是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的状况提出的,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对发动饥民、扩大队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②“均田免粮”口号的矛头直指明末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标志着中国农民起义进入一个新阶段。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史学家对李自成的评价贬褒不一。有人评价李自成为英勇的革命斗士,也有人则认为他缺乏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积极:李自成起义是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的一次重要尝试。起义军提
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反映了农民较以往更彻底的反封建意识,标志
中国农民斗争进入新阶段。李自成起义牵制了明朝军队的主力,致使明
朝没有多余的力量对抗南下的清军,最后导致明朝灭亡。
局限性:李自成起义具有明显的农民阶级局限性和宗教色彩,李自成自封
为大顺皇帝,导致了内部矛盾和敌视,最后起义失败。
知识点三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女真各部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女真族人。他创立了“八旗制度”,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在反明战争中被火炮击伤而死,葬于沈阳福陵。
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顺治帝迁都北京
清世祖福临顺治帝皇太极的第九子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为李自成部下所虏,引清军入关。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进入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军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亲率大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军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读材料思考:吴三桂降清的原因是什么?
李自成攻克北京后,在北京城内实行追赃助饷政策,吴氏一家未能幸免。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这原本就已经给身为明朝忠臣的吴三桂带来了亡国之恨。而在吴三桂欲投降于大顺政权之际,李自成未能从大局出发善待吴氏一家,反而将其同明朝其他官吏一样追赃助饷,严刑相逼,激化了吴三桂对大顺的怒火,面对国仇与家恨,吴三桂也就不可能再投降于大顺。 ——蔡洁琳《论吴三桂降清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国仇: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死于煤山后,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在政治上孤立无援,经济上后无补给,军事上腹背受敌。
家恨:李自成在北京城内实行追赃助饷,吴家未能幸免。
知识点四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陆续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在此后的统治中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统治。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各部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满洲八旗以外,又增编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受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腐化无能。
知识点四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1)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宦官专权,结党营私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陕北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1.1644年紫禁城史无前例地出现过三个皇帝。李自成的军队攻破北京外城后,明思宗于4月25日自缢殉国。6月3日李自成举行登基大典,但第二天就退出北京城。6月5日多尔衮率清军进占北京。10月30日,清顺治帝行定鼎登基礼。以上史事相关的正确结论是( B )
【解析】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明思宗自缢身亡,这标志着明朝灭亡,故选B项;李自成先建立了大顺政权,又攻破了北京,之后才举行登基大典,排除A项;顺治帝定鼎标志着清朝开始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而不是开始建都,排除C项;多尔衮入京后,又用了20多年的时间,才把明朝残余势力消灭,完成了清朝统一,排除D项。
A.李自成登基标志着大顺政权建立 B.明思宗自缢标志着明朝灭亡C.顺治帝定鼎标志着清朝开始建都 D.多尔衮入京标志着清朝统一
2.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谁推翻( )A.李自成起义军B.东北满洲军队C.吴三桂的军队D.黄巢起义军
【解析】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城下,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明朝灭亡。故选A。
3.满洲族(满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改族名女真为满洲的历史人物是( )A.铁木真 B.李自成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解析】1635年,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大清。故选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2024)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试讲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政治腐败,张居正改革,万历皇帝明神宗,经济措施一条鞭法,巩固边防,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均田免粮,攻占西安,攻占北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教学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③宦官宦官专权跋扈,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社会动荡,张居正,知识拓展,平均土地,减免沉重赋税,“均田免赋”,明朝官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作业课件ppt,共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