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
1.本试卷共4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2023年4月香港浸会大学科研团队在香港发现一个箱形水母新物种(如图)。关于箱形水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触手捕食B. 身体呈两侧对称
C. 防御利器是体表的角质层D. 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
【答案】A
【分析】腔肠动物(刺胞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
【详解】A.箱形水母利用其触手上的刺细胞捕捉猎物并注入毒液,触手是其主要的捕食工具,A正确。
B.箱形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而不是两侧对称,B错误。
C.箱形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刺胞动物),它们的防御利器是触手上的刺细胞,而不是体表的角质层,C错误。
D.腔肠动物(刺胞动物)有口无肛门,箱形水母没有肛门,食物残渣通过口排出,D错误
故选A。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对《劝学》中动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蚯蚓身体没有脊柱B. 蚯蚓属于线虫动物
C. 螃蟹附肢分节,营寄生生活D. 蛇和鳝都是爬行动物
【答案】A
【分析】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代表动物有:各种昆虫、蜘蛛、螃蟹等。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代表动物有:蛇、扬子鳄等。
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详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没有脊柱,是无脊椎动物,故A符合题意。
B.蚯蚓是环节动物,有口有肛门,故B不符合题意。
C.螃蟹身体分部、分节,附肢分节,属于节肢动物,是异养生物,不是寄生生活,故C不符合题意。
D.蛇的体表被覆角质鳞片,在陆地上产卵等,是爬行动物;鳝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是鱼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畜指牛、羊、犬、猪、鸡五种。下列关于五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都是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B. 它们都是恒温动物
C. 它们都是通过胎生来繁殖后代
D. 它们都是陆生脊椎动物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详解】A.牛、羊、犬、猪、鸡的呼吸器官都是肺,A正确。
B.牛、犬、羊、猪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温恒定,B正确。
C.鸡属于鸟类,是卵生,C错误。
D.牛、犬、羊、猪、鸡都是脊椎动物且在陆地上生活,D正确。
故选C。
4. 人体运动的协调需多个器官、系统的配合。运动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绕着关节活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骼肌收缩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④①②D. ④①②③
【答案】C
【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因此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所以运动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④①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越复杂
B. 生活在草原上的兔,主要运动方式是跳跃和奔跑
C. 白蚁群体中蚁王个体较大,负责保卫蚁巢
D. 动物的各种运动和行为,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环境
【答案】C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详解】A.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A正确。
B.兔子常见于草原环境中,前肢短小,后肢发达,其主要运动方式确实是跳跃和奔跑,适于快速逃避天敌,B正确。
C.白蚁群体中负责保卫蚁巢的并不是蚁王,而是专门负责防御的兵蚁;蚁王和蚁后主要负责繁殖,C错误。
D.动物通过不同的行为和运动方式更好地适应其生活的环境,这是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6. 现在体检都要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筛查,严重感染幽门螺杆菌能损伤胃黏膜造成胃炎和胃溃疡,并且还具有传染性。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幽门螺杆菌有细胞壁
B. 幽门螺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幽门螺杆菌是多细胞个体
D. 幽门螺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
【答案】C
【分析】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是单细胞个体,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
【详解】A.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有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故A正确。
B.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故B正确。
C.幽门螺杆菌是单细胞个体,不是多细胞个体,故C错误。
D.幽门螺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一分为二,速度较快,故D正确。
故选C。
7. 细菌和真菌中有些种类是营寄生生活的,会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下列不属于细菌、真菌引起的疾病是( )
A. 扁桃体炎B. 流感C. 小麦叶锈病D. 足癣
【答案】B
【分析】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
【详解】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灰指甲等皮肤病。有的真菌寄生在小麦、棉花、水稻等植物的体内,使之患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扁桃体炎是由细菌引起的,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不同的食品可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下列食品与其保存方法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水果——低温保存法B. 鲜虾——防腐剂法
C. 袋装香肠——真空包装法D. 牛奶——加热处理
【答案】B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详解】A.水果主要是利用低温抑制水果的呼吸来保鲜的,故A正确。
B.鲜虾通常采用低温冷藏或冷冻保存的方法,而不是使用防腐剂,故B错误。
C.袋装香肠是利用真空环境缺氧的特点,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肉肠的保质期,因此属于真空包装法,故C正确。
D.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因此属于巴斯德消毒法,故D正确。
故选B。
9.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诺如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极易感染学龄儿童及戒人,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诺如病毒属于动物病毒B. 诺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C.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 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答案】C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该病毒寄生在人体中,属于动物病毒,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正确。
C.病毒形体极其微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错误。
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D正确。
故选C。
10. 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等级分别是( )
A. 门、界B. 纲、种C. 界、科D. 界、种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详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挟入藤篮试秘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描述的是红薯引进中国并种植的过程。利用红薯的茎繁殖的技术是( )
A. 扦插B. 嫁接C. 出芽生殖D. 组织培养
【答案】A
【分析】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详解】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红薯利用茎繁殖的方式就是扦插。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下列关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
B. 蝉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 蝴蝶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D. 蜻蜓、蝉和蝴蝶的生殖方式都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B
【分析】(1)昆虫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
(2)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详解】A.蜻蜓点水是雌蜻蜓产卵时的动作,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属于繁殖行为,A正确。
B.蝉一生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蝴蝶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C正确。
D.蜻蜓、蝉和蝴蝶的生殖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B。
13. 科学家米勒做的米勒实验,合成了多种氨基酸,为生命起源的哪一过程提供了证据?( )
A. 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B. 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
C. 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D. 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答案】A
【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详解】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CD都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4. 2024年4月30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在与韩方磋商第11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事宜。自2014年以来,我国已成功迎回938余位烈士遗骸,并完成了825余位的信息采集与鉴定,进一步提升了寻亲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用于烈士身份鉴定的物质是( )
A. 蛋白质B. DNAC. 糖类D. 脂肪
【答案】B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就存在于这些遗传物质中。
【详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B.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可见,用于烈士身份鉴定的物质是DNA,B正确。
C.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C错误。
D.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B。
15. 已知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纯合的红花植株与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一代全为粉花植株,子一代自花传粉得到的子二代中红花植株:粉花植株:白花植株=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花色可以确定所有植株的基因型
B. 子二代中的粉花植株基因型一定是Aa
C. 红花植株与粉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几率为50%
D. 若子二代中的红花自花传粉,则后代会出现粉花
【答案】B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A.已知子一代中的粉花,基因型是Aa,红花可能是AA或aa,白花可能是aa或AA,所以无法确定红花和白花的基因型,故A错误。
B.由题干表述“纯合的红花植株与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一代全为粉花植株”可知,子二代中的粉花植株基因型一定是Aa,故B正确。
C.红花植株与粉花植株杂交,第①种情况:
第②种情况:
可见,由遗传图可知,子代中不一定出现白花,故C错误。
D.红花是纯合体,基因型是AA或aa,自交不可能产生粉花(Aa),故D错误。
故选B。
16. 我国已全面禁止象牙贸易。象牙即大象的门牙,是雄性大象的攻击武器,象牙的形成是( )
A. 自然选择的结果B. 人为选择的结果
C. 自主变异的结果D. 过度繁殖的结果
【答案】A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大象在夜间不能视物,容易受到猛兽的攻击,因此,长牙就是它们的武器。长牙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选项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7. 李奶奶患有糖尿病,需要每天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浓度。最近李奶奶感冒了,咽喉痛。孙女小红到药店去买板蓝根冲剂。如图是生产日期为2023年5月18日的板蓝根冲剂说明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糖板蓝根冲剂更适合李奶奶
B. 李奶奶的症状与[功能主治]不一致
C. 为了病好得快,李奶奶可以每次服用两袋
D 这袋板蓝根冲剂已经过期了
【答案】A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李奶奶患有糖尿病,因此,无糖板蓝根更适合李奶奶,A正确
B.板蓝根冲剂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李奶奶感冒了,咽喉痛,因此,李奶奶的症状与[功能主治]一致,B错误。
C.板蓝根的用量是一次0.5~1袋,李奶奶不可以每次服用两袋,C错误。
D.板蓝根的生产日期为2023年5月18日,有效期为2年,还没有过期,D错误。
故选A。
18. 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对于人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与生活方式无关
B. 合理膳食,有助于防止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肥胖
C. 正确对待身体的发育和变化,合理宣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D. 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再贴上创可贴
【答案】A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方法共同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与安全保障。通过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安全用药知识以及学习急救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与安全。
【详解】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更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等,都可能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故A错误。
B.合理膳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科学搭配食物,控制热量摄入,可以避免因营养过剩而导致的肥胖问题,故B正确。
C.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正确对待身体的发育和变化,合理宣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故C正确。
D.对于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正确的急救方法是先将伤口冲洗干净,以去除伤口表面的污物和细菌,然后再贴上创可贴进行保护。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故D正确。
故选A。
19. 每年10月份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接种流感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的( )
A. 消灭病原体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D. 控制传染源
【答案】C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在预防传染病中,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可以注射疫苗提高易感者的抗病能力,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体内能够产生抵抗病原体的抗体,获得免疫力。因此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于三个环节中的保护易感人群,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 免疫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可以识别癌细胞,并产生某种物质,对癌细胞进行瞄准型攻击。B淋巴细胞产生的物质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B. 抗体、特异性免疫
C.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D. 抗原、特异性免疫
【答案】B
【分析】(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
(2)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详解】B淋巴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B淋巴细胞识别癌细胞时,它会分化并产生抗体。抗体是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的蛋白质,帮助标记癌细胞以便其他免疫细胞进行攻击,因此B淋巴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病原体等异物称为抗原,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故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除注明外,每空1分。
21. 2024年是农历龙年,龙是多种动物形象的集合。《尔雅翼》描述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shèn,古代一般指一种无脊椎动物)、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上图,将以上龙的原型动物进行分类:依据1是体内是否有______。动物2是______。
(2)蛇的身体最像龙,因此被称为“小龙”。蛇是我们学习过的______动物,蛇能够真正适应陆地环境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__。
(3)图3白带螯蛱蝶的大龄幼虫头部有4个角状突起,好似一条“小青龙”。它在蜕变为成虫之前要经历蛹期,这种发育方式称为________。
(4)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如想象中的“龙”那样,使一种生物拥有其他生物的某些性状的梦想成为现实,帮我们实现这一梦想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答案】(1)①. 脊柱 ②. 鹰
(2)①. 爬行 ②. 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3)完全变态发育 (4)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1)龙的原型动物有:鹿、骆驼、兔、蛇、蜃、鱼、鹰、虎、牛;按依据1体内是否有脊柱分为蜃和鹿、骆驼、兔、蛇、鱼、鹰、虎、牛两类;鹿、骆驼、兔、蛇、鱼、鹰、虎、牛按体温是否恒定分为蛇、鱼和鹿、骆驼、兔、鹰、虎、牛两类;蛇、鱼按是否用肺呼吸分为鱼和蛇两类,故动物1是鱼;鹿、骆驼、兔、鹰、虎、牛按生殖方式分为鹰和鹿、骆驼、兔、虎、牛两类,鹰为卵生,鹿、骆驼、兔、虎、牛为胎生;故动物2是鹰。
(2)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蛇属于爬行动物,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3)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白带螯蛱蝶的大龄幼虫在变成成虫之前会经历蛹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4)转基因技术和基因工程通过将不同生物的基因进行转移和操作,可以使一种生物拥有其他生物的某些性状。这种技术能够实现我们想象中“龙”混合多种生物特征的梦想。
22. 如图中,A、B、C、D、E、F分别表示六种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属于变态发育的生物有_______(填字母)。
(3)如果图C是家蚕的发育过程,要想得到更多的蚕丝需要延长______时期,D图的蝗虫是农业害虫,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时期。
(4)E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_______中进行。
(5)F图中,将来发育成雏鸡的是[ ]____。
【答案】(1)A、B (2)C、D、E
(3)①. 幼虫 ②. 若虫##幼虫
(4)水 (5)⑤胚盘
【分析】图中,A是扦插;B是嫁接;C是家蚕的发育过程;D是蝗虫的发育过程;E是青蛙的发育过程;F是鸟卵的结构,其中①是卵壳、②是卵壳膜、③是气室、④是卵白、⑤是胚盘、⑥是卵黄膜、⑦是系带、⑧是卵黄。
(1)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在图中,A扦插和B嫁接都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因此它们都属于无性生殖。
(2)变态发育是指生物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出现了差异。在图中,C是完全变态发育,D是不完全变态发育,E是变态发,它们都经历了从受精卵开始的发育过程,并出现了幼体与成体的差异,因此都属于变态发育。
(3)对于家蚕来说,其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会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中,幼虫时期是家蚕生长和发育的主要时期,也是它们摄取食物、积累能量为成虫生活做准备的关键时期。更重要的是,幼虫时期是家蚕吐丝结茧的时期,因此,要想得到更多的蚕丝,就需要延长家蚕的幼虫时期。
对于蝗虫来说,其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会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若虫时期是蝗虫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它们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主要时期。由于若虫时期蝗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但身体较小,生活范围相对集中,且没有翅不能飞行或飞行能力较弱,因此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若虫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减少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
(4)E代表的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因为它们的受精过程是在水中完成的,而且幼体(如蝌蚪)用鳃呼吸,也必须在水中生活。
(5)在F图中,鸟卵的结构复杂而精巧,为胚胎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中,⑤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会发育成雏鸡。
23. 利用学到的知识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解决与健康有关的现实问题。
(1)当因感冒而嗓子疼痛时,据图一判断,购买双黄连颗粒需要医生的处方吗?______,理由是______。
(2)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因外伤大量出血时,应争分夺秒进行救治。图二所示为心肺复苏操作,乙先做30次心脏按压,甲再做2次_______;图三所示为血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此时可按压_____(A或B)端止血。
(3)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情况,当你夏天在河边散步时,发现有人溺水,作为中学生你应该_____。
【答案】(1)①. 不需要 ②. 因为双黄连颗粒的包装盒上有“OTC”标志,属于非处方药
(2)①. 人工呼吸 ②. A
(3)大声呼救,寻求成年人的帮助,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岸边的竹竿、绳索等物品进行救援,但不可盲目下水
【分析】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心肺复苏是指在没有任何条件下的徒手复苏操作技术,这项技术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动脉出血需要按压近心端,静脉出血需要按压远心端。学会一些急救知识对日常生活非常有帮助。
(1)图一显示双黄连颗粒带有OTC字样,是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不需要医生的处方。
(2)进行心肺复苏,首先胸外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交界处,用手掌根部紧贴病人胸部,两手重叠,五指相扣,手指翘起,肘关节伸直,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30次。然后开放气道,清理口鼻分泌物,进行人工呼吸。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持续进行5个周期,约2分钟。 图三中血液缓慢而连续不断的流出,可以判断是静脉出血,应该按压远心端,即A端。
(3)当有人溺水时,我们要大声呼救,寻求成年人的帮助,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岸边的竹竿、绳索等物品进行救援,但不可盲目下水。
24. 果蝇体积小,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遗传物质简单,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常被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图一表示果蝇体细胞内的4对染色体,其中表示雌果蝇的是图______;一对果蝇交配产生大量后代,其性别比约为______。
(2)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图二表示果蝇图三翅形的遗传,可以判断_______是隐性性状。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为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若图三表示子代长翅果蝇产生的精子类型,正确的是图______(选填字母,可多选)。
【答案】(1)①. 乙 ②. 1:1
(2)①. 残翅 ②. Bb或BB ③. 13 (3)DE
【分析】图1中:①性染色体是XY,代表雄果蝇;②性染色体是XX,代表雌果蝇。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1)图1表示果蝇体细胞内的4对染色体,其中表示雌果蝇的是②,②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
果蝇的性别遗传图如下:
所以一对果蝇交配产生大量后代,其性别比约为1:1。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图2的遗传规律(亲代:长翅×长翅→子代出现:残翅),可推知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可知亲代的基因组成均为Bb。
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子代长翅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子代长翅果蝇中基因组成为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
(3)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这对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所以,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它们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含成对染色体中的1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B或b,故正确的是D图和E图。
25. 某同学看短视频上说“手机屏幕上的细菌和真菌比马桶盖上的细菌和真菌还多”,他对该说法表示怀疑,为此他做了如下实验:
(1)第①步将所有培养基进行_______处理,其目的是杀死培养基中原有细菌和真菌,防止杂菌污染。
(2)如图所示,第①步之后要冷却的原因是________,在①~④实验步骤中,步骤______(填序号)是接种。
(3)上图甲、乙两套装置为一组对照实验,观察此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小刚建议他再增加一套丙装置,与甲、乙两套装置不同的是只进行①③④步骤操作,不进行②步骤操作。丙装置在本实验中称为______。若几天后该培养基上_____(填“有”或“无”)菌落生长,则说明甲、乙两套装置实验中的微生物分别来自手机屏幕和马桶盖,增强了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5)观察甲培养皿发现,菌落呈黑色、绒毛状,该菌落是______菌落。(填“细菌”或“真菌”)
【答案】(1)高温灭菌
(2)①. 防止高温杀死接种的细菌和真菌 ②. ②
(3)手机屏幕上的细菌和真菌比马桶盖上的细菌和真菌多
(4)①. 对照组 ②. 无
(5)真菌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1)第①步中,将所有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培养基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以防止这些杂菌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即防止杂菌污染。
(2)在接种前要冷却培养基,其目的是防止培养基的温度过高,杀死要接种的细菌和真菌。
在给出的实验步骤中,步骤②是接种过程。接种是指将待研究的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在本实验中,用无菌棉棒分别擦拭手机屏幕和马桶盖表面后,在甲、乙两个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就是将手机屏幕和马桶盖上的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3)甲、乙两套装置为一组对照实验,其中甲装置接种的是手机屏幕上的微生物,乙装置接种的是马桶盖上的微生物。通过观察这两套装置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以得出手机屏幕和马桶盖上都存在微生物,手机屏幕上的微生物比马桶盖上的微生物还多。
(4)小刚建议增加的丙装置实验,与甲、乙两套装置实验不同的是只进行①③④步骤操作,不进行②步骤操作。即丙装置的培养基上没有接种任何微生物。这样的丙装置在本实验中称为对照组。如果几天后丙装置的培养基上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在接种前是无菌的,从而排除了培养基本身携带微生物的可能性。这样,甲、乙两套装置实验中的微生物就可以确定分别来自手机屏幕和马桶盖,增强了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5)观察甲培养皿发现,菌落呈黑色、绒毛状。这是真菌菌落的典型特征。细菌菌落通常较小且表面较光滑或湿润粘稠;而真菌菌落则较大且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等形态。因此可以判断该菌落是真菌。
[成分]板蓝根,辅料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5~1袋,一日3~4次
[贮藏]密封
[有效期]2年
[生产企业]湖南省耒阳市健康制药厂
地址:湖南耒阳市花石坳
邮政编码:421800 OTC
第①步
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并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甲、乙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标上甲、乙,将所有培养基进行***处理,冷却后就可以使用了。
第②步
用两个无菌棉棒分别擦拭手机屏幕和马桶盖表面各三次;之后,分别在甲、乙两个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再盖上,封好。
第③步
将所有培养皿放于3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第④步
观察实验结果(菌落情况、菌落数目),并进行记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五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生物期中测试docx、八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五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docx、七年级生物期中测试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卷pdf、七年级生物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