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
C.设计验证方案D.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2.(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
C.D.
3.(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应用了许多新科技,下列应用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主火炬中液氢燃烧
B.跳台中心用水雾造雪
C.用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制冰
D.颁奖礼服中石墨烯通电发热
4.(2分)瓯柑是温州地区的特产,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药效。瓯柑树春季开花,秋季结果,用种子繁殖。瓯柑这种植物属于( )
A.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
5.(2分)在19届杭州亚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黑科技”之一是田径赛场上的机器狗,它可以运输比赛器材,能进行翻译、指路等任务。下列可作为判断该机器狗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运输比赛器材B.能否翻译、指路
C.是否需要能源D.能否生长和繁殖
6.(2分)下列是本学期课本中的实验观察,观察过程中不是借助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是( )
A.观察指纹纹路
B.观察蜗牛外形
C.观察草履虫细胞结构
D.观察方糖颗粒
7.(2分)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根据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点在C点的正东方向
B.若在图上测得CD的长度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50米
C.E点的地形为鞍部
D.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BC
8.(2分)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符合事实的是( )
A.“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80cm2
B.“测体温”:一只测温枪的质量约为4kg
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
D.“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体积约为50L
9.(2分)概念之间常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关系,下列选项中的概念符合图中关系的是( )
A.AB.BC.CD.D
10.(2分)如图,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相应结论的证据的是( )
A.AB.BC.CD.D
11.(2分)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①铅柱黏合B.②酒精与水混合
C.③气体扩散D.④红墨水分散到水中
12.(2分)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面要压贴一层0.25毫米的铝片。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当水结成冰后,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了。下列对该技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结冰放出大量的热,使铝膜被焊牢了
B.水结冰放出大量的热,使铝膜受热膨胀贴紧钢罐
C.水结冰吸收大量的热,使钢罐遇冷收缩贴紧铝膜
D.水结冰体积变大,给铝膜较大压力,使其贴紧钢罐
13.(2分)小金对下列实验操作进行了结果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AB.BC.CD.D
14.(2分)小金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状要比“平边”状撕开时省力,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撕开不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
B.在同一包装袋的不同“锯齿”位置撕开,比较用力的大小
C.在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
D.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不同材质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15.(2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科学的重要观念之一,在生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上都有体现。下列结构和功能对应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4分)
16.(4分)研究人员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成功用人体细胞制造出了心脏。这颗心脏大约两厘米长,不仅有肌肉,还有血管和其他支撑结构,甚至能像真实的心脏一样跳动,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该3D打印心脏属于 。
(2)制造心脏的心肌细胞来自多能干细胞,如图①过程是 ,该过程中干细胞核中的 先复制再平均分配,产生的细胞结构、形态和功能均相同,再经过过程②细胞的生长和 ,形成心肌细胞。
17.(6分)西溪湿地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杭州的第二大自然景观。
(1)小金将湿地内部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表。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2)小金在西溪湿地采集了四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一张二歧分类检索表进行分辨,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在检索表中对应的位置是 (填字母)。
(3)湿地内有部分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下列属于保护珍稀动植物措施的是 。
①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②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18.(6分)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温度计,在碳纳米管里充入金属镓液体,在50℃~500℃之间,碳纳米管中镓液柱的高度随温度呈现均匀变化。
(1)这种温度计是根据 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
(3)与普通温度计相比,此温度计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19.(8分)下面是制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制作细胞模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3)图甲是小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四个视野,按照先后看到的顺序依次是 。
(4)图乙是小金用橡皮泥制作洋葱表皮的细胞模型,如下表是模型制作的评价标准。
请你根据评价标准判断小金制作的细胞模型为 等级。
20.(6分)奥地利科学家莱尼茨尔于1888年发现了一种奇特物质。他将这种物质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化成液体,不过是混浊的,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的液体。该物质在加热过程出现两次熔化过程,有两个熔点。莱尼茨尔发现的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混浊物质叫做液晶,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电脑等显示器的制作。
(1)如图甲是小金绘制的某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示意图。其中表示气态的是 (填字母)。
(2)小金根据题中莱尼茨尔的发现,绘制了该物质加热过程中第一次熔化的温度变化示意图,如图乙。
①乙图中表示该固体熔化过程的是 段(用字母表示)。
②请在图中补充画出该物质继续加热的温度变化趋势示意图。
21.(4分)2023年12月18日晚,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搜救人员会调用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1)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是因为 。
(2)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正确的有 。
①乘电梯快速下楼
②从室外跑进楼内躲避
③若在底楼,应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6分)
22.(8分)生活中口罩类型不同,材质结构不同,主要功能也不同。不同种类口罩的防尘能力是否一样呢?小金选取一次性口罩、棉布口罩、PM2.5口罩各一个进行实验:
步骤一:将电吹风、剪去瓶口和瓶底的塑料瓶、一次性口罩和黑布依次进行组装。
步骤二:将一药匙白色的痱子粉倒入塑料瓶内,打开电吹风的冷风挡吹5秒,取下黑布,观察痱子粉的喷出情况。
步骤三:换用棉布口罩、PM2.5口罩进行重复实验,记录3次实验后痱子粉的喷出情况如表所示。
(1)实验中口罩防尘效果的好坏可以通过 来判断。
(2)实验中应控制相同的量有 。
A.塑料瓶中痱子粉的量
B.电吹风工作的时间
C.塑料瓶中痱子粉的位置
(3)分析表中的实验结果,初步可得出结论: 。
(4)实验方案还存在缺陷,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你的建议是 。
23.(8分)如图甲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金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图中用虚线形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如图甲,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 (填“①”或“②”)的高度,确保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每隔一分钟测量一次温度。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 吸收的热量较多。
(4)冬天,小金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 (选填“A”或“B”)。
24.(8分)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填结构名称)。
(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的关系。
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25.(6分)研究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装置测量空气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打气筒将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皮球的初始质量为81.6克。
②将如图甲的量杯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皮球内的空气引入量杯中。
③如图乙,量杯内空气达到量杯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暂停放气。再将量杯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共收集了10次。
④如图丙,用天平称出放气后皮球的质量。
(1)如表是小组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将横线部分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所测空气的密度为 kg/m3。
(3)下列实验操作会造成空气密度测量值偏小的是 。
A.排开量杯内的水时有气体泄漏
B.排开量杯内的水时超过量杯最大刻度值
C.丙图中测量皮球质量时皮球沾有少量水
26.(6分)人们常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小金认为等质量条件下,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金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液化),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标记为B,摇匀后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仅凭“t2高于t1“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持小金的观点,因为 。
(2)小金的补充步骤如下,请帮他补充完整: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水至与液面A等高;②然后向杯中倒入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 ,则可以支持小金的观点。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0分)
27.(6分)地球构造理论经历了以下著名的“三级跳”:
(1)结合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
A.“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和已知事实确立的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解释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D.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之间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3)地质研究表明: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相连,由于地壳的变动,现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如右图。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地带(选填“中心”或“交界”)。
28.(6分)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度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于是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热管。热管的结构如图,在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中心是气腔。卫星利用热管,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使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通过热管使卫星的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的原因。
29.(8分)杭州亚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是在有各种地形变化的公路上举行的,为了使骑行达到快速,一般要求自行车强度好且车身较轻。如表是制造自行车可选的材料。
(1)按照上述要求,选择表中 材料制造公路自行车最理想。
(2)某品牌公路自行车所用铝合金部分的质量为12kg,请你计算所用铝合金材料体积为多少?
(3)若保持自行车的款式和外形不变,将所用的铝合金材料换为碳纤维材料,则自行车的质量变化了多少?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
C.设计验证方案D.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答案】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应用了许多新科技,下列应用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主火炬中液氢燃烧
B.跳台中心用水雾造雪
C.用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制冰
D.颁奖礼服中石墨烯通电发热
【答案】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分)瓯柑是温州地区的特产,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药效。瓯柑树春季开花,秋季结果,用种子繁殖。瓯柑这种植物属于( )
A.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
【答案】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5.(2分)在19届杭州亚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黑科技”之一是田径赛场上的机器狗,它可以运输比赛器材,能进行翻译、指路等任务。下列可作为判断该机器狗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能否运输比赛器材B.能否翻译、指路
C.是否需要能源D.能否生长和繁殖
【答案】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6.(2分)下列是本学期课本中的实验观察,观察过程中不是借助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是( )
A.观察指纹纹路
B.观察蜗牛外形
C.观察草履虫细胞结构
D.观察方糖颗粒
【答案】C
【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的操作方法。
7.(2分)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根据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点在C点的正东方向
B.若在图上测得CD的长度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50米
C.E点的地形为鞍部
D.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BC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方向的判定、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8.(2分)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符合事实的是( )
A.“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的面积约为180cm2
B.“测体温”:一只测温枪的质量约为4kg
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
D.“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体积约为50L
【答案】A
【点评】本题属于估测题,要求对日常生活用品有常规的了解。
9.(2分)概念之间常存在交叉、并列或包含关系,下列选项中的概念符合图中关系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绿色开花植物的组成器官、植物的分类、动物分类等相关知识,掌握各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
10.(2分)如图,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相应结论的证据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或事实能作为相应结论的证据,属于基础题,了解即可。
11.(2分)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①铅柱黏合B.②酒精与水混合
C.③气体扩散D.④红墨水分散到水中
【答案】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2.(2分)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面要压贴一层0.25毫米的铝片。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当水结成冰后,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了。下列对该技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结冰放出大量的热,使铝膜被焊牢了
B.水结冰放出大量的热,使铝膜受热膨胀贴紧钢罐
C.水结冰吸收大量的热,使钢罐遇冷收缩贴紧铝膜
D.水结冰体积变大,给铝膜较大压力,使其贴紧钢罐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但由于密度改变导致体积变化。
13.(2分)小金对下列实验操作进行了结果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的测量、量筒的读数、体温计的使用等知识点,涉及知识面较宽。
14.(2分)小金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状要比“平边”状撕开时省力,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撕开不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
B.在同一包装袋的不同“锯齿”位置撕开,比较用力的大小
C.在同一包装袋的“锯齿”状位置和“平边”状位置撕开,比较用力大小
D.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不同材质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5.(2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科学的重要观念之一,在生物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上都有体现。下列结构和功能对应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点评】掌握各动植物的结构层次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4分)
16.(4分)研究人员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成功用人体细胞制造出了心脏。这颗心脏大约两厘米长,不仅有肌肉,还有血管和其他支撑结构,甚至能像真实的心脏一样跳动,为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1)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该3D打印心脏属于 器官 。
(2)制造心脏的心肌细胞来自多能干细胞,如图①过程是 细胞分裂 ,该过程中干细胞核中的 染色体 先复制再平均分配,产生的细胞结构、形态和功能均相同,再经过过程②细胞的生长和 细胞分化 ,形成心肌细胞。
【答案】(1)器官
(2)细胞分裂;染色体;细胞分化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干细胞的特点、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等知识。
17.(6分)西溪湿地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杭州的第二大自然景观。
(1)小金将湿地内部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表。他是依据 脊柱 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2)小金在西溪湿地采集了四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了一张二歧分类检索表进行分辨,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在检索表中对应的位置是 R (填字母)。
(3)湿地内有部分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下列属于保护珍稀动植物措施的是 ①②③ 。
①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②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1)脊柱。
(2)R。
(3)①②③。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8.(6分)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温度计,在碳纳米管里充入金属镓液体,在50℃~500℃之间,碳纳米管中镓液柱的高度随温度呈现均匀变化。
(1)这种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 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54.8℃ 。
(3)与普通温度计相比,此温度计的优点是 精确度比较高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液体;(2)54.8℃;(3)精确度比较高。
【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实际应用,属于基础题。
19.(8分)下面是制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制作细胞模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①③ (填序号)。
(2)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防止有气泡产生 。
(3)图甲是小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四个视野,按照先后看到的顺序依次是 BDAC 。
(4)图乙是小金用橡皮泥制作洋葱表皮的细胞模型,如下表是模型制作的评价标准。
请你根据评价标准判断小金制作的细胞模型为 待改进 等级。
【答案】(1)①③;
(2)防止有气泡产生;
(3)BDAC;
(4)待改进。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20.(6分)奥地利科学家莱尼茨尔于1888年发现了一种奇特物质。他将这种物质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化成液体,不过是混浊的,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的液体。该物质在加热过程出现两次熔化过程,有两个熔点。莱尼茨尔发现的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混浊物质叫做液晶,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电脑等显示器的制作。
(1)如图甲是小金绘制的某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示意图。其中表示气态的是 C (填字母)。
(2)小金根据题中莱尼茨尔的发现,绘制了该物质加热过程中第一次熔化的温度变化示意图,如图乙。
①乙图中表示该固体熔化过程的是 BC 段(用字母表示)。
②请在图中补充画出该物质继续加热的温度变化趋势示意图。
【答案】(1)C;(2)①BC;②见解答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三态的微观模型及物质熔化图像的分析绘制,难度中等。
21.(4分)2023年12月18日晚,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搜救人员会调用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1)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是因为 分子不断运动 。
(2)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正确的有 ③ 。
①乘电梯快速下楼
②从室外跑进楼内躲避
③若在底楼,应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
(2)③。
【点评】本题难度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6分)
22.(8分)生活中口罩类型不同,材质结构不同,主要功能也不同。不同种类口罩的防尘能力是否一样呢?小金选取一次性口罩、棉布口罩、PM2.5口罩各一个进行实验:
步骤一:将电吹风、剪去瓶口和瓶底的塑料瓶、一次性口罩和黑布依次进行组装。
步骤二:将一药匙白色的痱子粉倒入塑料瓶内,打开电吹风的冷风挡吹5秒,取下黑布,观察痱子粉的喷出情况。
步骤三:换用棉布口罩、PM2.5口罩进行重复实验,记录3次实验后痱子粉的喷出情况如表所示。
(1)实验中口罩防尘效果的好坏可以通过 痱子粉喷出情况 来判断。
(2)实验中应控制相同的量有 AB 。
A.塑料瓶中痱子粉的量
B.电吹风工作的时间
C.塑料瓶中痱子粉的位置
(3)分析表中的实验结果,初步可得出结论: 不同种类的口罩防尘能力是不同的,医用口罩、棉布口罩、PM2.5口罩三种口罩PM2.5口罩的防尘能力最好 。
(4)实验方案还存在缺陷,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你的建议是 口罩材料的厚度、层数要相同 。
【答案】(1)痱子粉喷出情况;(2)AB;(3)不同种类的口罩防尘能力是不同的,医用口罩、棉布口罩、PM2.5口罩三种口罩PM2.5口罩的防尘能力最好;(4)口罩材料的厚度、层数要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是运用,属于中档题。
23.(8分)如图甲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金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图中用虚线形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如图甲,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 ② (填“①”或“②”)的高度,确保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每隔一分钟测量一次温度。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使液体受热均匀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 A 吸收的热量较多。
(4)冬天,小金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 A (选填“A”或“B”)。
【答案】(1)②;(2)使液体受热均匀;(3)A;(4)A。
【点评】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和Q=cmΔt的运用,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24.(8分)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液泡 (填结构名称)。
(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细胞壁 具有支持作用。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溶液类型 的关系。
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AB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1)液泡
(2)细胞壁
(3)溶液类型;AB
【点评】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6分)研究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装置测量空气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打气筒将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称出此时皮球的初始质量为81.6克。
②将如图甲的量杯装满水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皮球内的空气引入量杯中。
③如图乙,量杯内空气达到量杯的最大测量值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暂停放气。再将量杯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反复共收集了10次。
④如图丙,用天平称出放气后皮球的质量。
(1)如表是小组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将横线部分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所测空气的密度为 1.2 kg/m3。
(3)下列实验操作会造成空气密度测量值偏小的是 C 。
A.排开量杯内的水时有气体泄漏
B.排开量杯内的水时超过量杯最大刻度值
C.丙图中测量皮球质量时皮球沾有少量水
【答案】(1)放气后皮球的质量m'(克);(2)1.2;(3)C。
【点评】本题是测量空气密度的实验,考查了对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设计及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26.(6分)人们常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小金认为等质量条件下,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金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液化),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标记为B,摇匀后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仅凭“t2高于t1“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持小金的观点,因为 水蒸气液化后和冷水混合也会使原水温升高 。
(2)小金的补充步骤如下,请帮他补充完整: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水至与液面A等高;②然后向杯中倒入 一定质量温度为100℃的热水至液面B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t3,若 t3<t2 ,则可以支持小金的观点。
【答案】(1)水蒸气液化后和冷水混合也会使原水温升高;
(2)一定质量温度为100℃的热水至液面B;t3<t2
【点评】此题考查了液化及液化放热现象,注意做好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0分)
27.(6分)地球构造理论经历了以下著名的“三级跳”:
(1)结合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C 。
A.“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和已知事实确立的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解释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D.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之间的 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3)地质研究表明:2.7万年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相连,由于地壳的变动,现今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出现海峡,形成台湾岛,如右图。台湾一带是地震的高发区,主要原因是台湾处于板块的 交界 地带(选填“中心”或“交界”)。
【答案】(1)C;(2)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3)交界。
【点评】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等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8.(6分)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度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于是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热管。热管的结构如图,在金属外壳内衬垫一层多孔材料的吸液芯,芯中充以酒精或其他液体,中心是气腔。卫星利用热管,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使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通过热管使卫星的两侧的温度趋于平衡的原因。
【答案】见解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29.(8分)杭州亚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是在有各种地形变化的公路上举行的,为了使骑行达到快速,一般要求自行车强度好且车身较轻。如表是制造自行车可选的材料。
(1)按照上述要求,选择表中 碳纤维 材料制造公路自行车最理想。
(2)某品牌公路自行车所用铝合金部分的质量为12kg,请你计算所用铝合金材料体积为多少?
(3)若保持自行车的款式和外形不变,将所用的铝合金材料换为碳纤维材料,则自行车的质量变化了多少?
【答案】(1)碳纤维;
(2)铝合金材料的体积是4×10﹣3m3;
(3)自行车由铝合金材料换为碳纤维材料时,其质量变化了5.6k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注意:保持自行车的款式和外形不变,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材料的体积与铝合金材料的体积相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1/9 7:36:30;用户:秦子政;邮箱:13669037329;学号:41037197M
N
Q
A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电灯通电发光
B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C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蛇
D
营养器官
生殖器官
根
选项
实验或事实
结论
A
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
地球是球体
B
②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地壳是变动的
C
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
板块碰撞形成山脉
D
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
地球内部是分层的
选项
实验操作
结果分析
A
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很紧
偏小
B
用直尺测头发直径时,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俯视液面最低处读取数据
偏大
D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离开口腔读数
偏小
选项
结构
功能
A
细胞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
保护细胞,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
B
人体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
防止细菌侵入,起保护作用
C
鸟类前肢特化为翼,胸肌发达
有利于在空中飞行
D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维持体温恒定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燕子、田鼠、草鱼、青蛙
乙
蜜蜂、蚯蚓、虾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整体美观。
符完塑,名称标注正确值有遗漏,整体整洁。
基本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错误,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口罩类型
痱子粉喷出的情况
一次性口罩
喷出较多
棉布口罩
喷出较少
PM2.5口罩
几乎没有喷出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则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
待测量
皮球初始质量
排出空气体积(毫升)
空气的密度(克/厘米3)
测量结果
材料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C
A
C
D
C
C
A
B
B
A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D
M
N
Q
A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电灯通电发光
B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C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蛇
D
营养器官
生殖器官
根
选项
实验或事实
结论
A
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
地球是球体
B
②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地壳是变动的
C
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
板块碰撞形成山脉
D
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
地球内部是分层的
选项
实验操作
结果分析
A
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很紧
偏小
B
用直尺测头发直径时,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俯视液面最低处读取数据
偏大
D
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离开口腔读数
偏小
选项
结构
功能
A
细胞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
保护细胞,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
B
人体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
防止细菌侵入,起保护作用
C
鸟类前肢特化为翼,胸肌发达
有利于在空中飞行
D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维持体温恒定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燕子、田鼠、草鱼、青蛙
乙
蜜蜂、蚯蚓、虾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整体美观。
符完塑,名称标注正确值有遗漏,整体整洁。
基本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错误,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口罩类型
痱子粉喷出的情况
一次性口罩
喷出较多
棉布口罩
喷出较少
PM2.5口罩
几乎没有喷出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则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
待测量
皮球初始质量
排出空气体积(毫升)
放气后皮球的质量m'(克)
空气的密度(克/厘米3)
测量结果
材料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北苑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