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6页。
    【拟写自荐语】
    1.下面是语文课代表写的参加“书香班级”遴选的自荐语。
    我们班级就像一位精心huà zhuāng的艺术家,用书籍作为颜料,为心灵描绘出最亮丽的色彩。我们pá gēn问底,不满足于表面的知识,而是深入挖掘每一个思想的内涵。同学们个个神采奕奕,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热情与好奇。我们的班级qì gài非凡,以书为友,以学为乐,展现着新时代学子的风采与智慧。因此,我们自信地推荐我们班为“书香班级”,愿在书香的熏陶下, A
    (1)根据拼音,用规范正楷在田字格中写出相应的汉字。
    (2)根据语境在横线A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A处补写的是 。
    【答案】(1)化妆 刨根 气概
    (2)示例:同学们风雅大方,才情万丈。(符合语境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字形及汉字书写。汉字正楷书写注意横平竖直,不连笔,字要端正,规范。
    化妆(huà zhuāng):用脂粉、唇膏等使容貌变美丽;
    刨根问底(pá gēn wèn dǐ):比喻追究底细;
    气概(qì gài):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者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根据前半句“愿在书香的熏陶下”可知,后半句应补写书香班级对全班同学的益处,注意语言清楚,优美简洁。
    示例:我们气度不凡,卓尔不群。
    【布置图书角】
    班级图书角里有下面六部作品:《朝花夕拾》《西游记》《世说新语》《史铁生散文选》《泰戈尔诗选》《聊斋志异》。
    2.将这六部作品按照你认为合适的标准进行分类(提示:可按体裁、国别、时代等),并对你的分类给出简短的解释,说明为何这样分类。
    3.请你为图书角中的《朝花夕拾》《西游记》分别设计一个新的封面,以吸引同学们的注 意,阐述你的设计及意图。要求:封面设计要能够体现作品的主题或特色。
    《朝花夕拾》:___________
    《西游记》:_____________
    4.图书角的主题墙报征集每个人的阅读方法,请你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部,结合你的阅读体验,介绍“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法”。
    《猎人笔记》《镜花缘》《湘行散记》《白洋淀纪事》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让更多同学了解并使用班级图书角,请你为图书角编写一句宣传语。
    【答案】2.示例1:《朝花夕拾》《史铁生散文选》/《西游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泰戈尔诗选》
    说明:按体裁分类,《朝花夕拾》《史铁生散文选》是散文集,《西游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是小说,《泰戈尔诗选》是诗歌。
    示例2:《朝花夕拾》《史铁生散文选》《西游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泰戈尔诗选》
    说明:按国别分类,《朝花夕拾》《史铁生散文选》《西游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是中国作品,《泰戈尔诗选》是外国作品。
    示例3:《世说新语》《西游记》《聊斋志异》/《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选》/《史铁生散文选》
    说明:按作家所处的时代分类,《世说新语》《西游记》《聊斋志异》是古代作家作品,《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选》是近代作家作品,《史铁生散文选》是现代作家作品。
    3.①《朝花夕拾》示例:封面以一朵花为主体,以红黄、浅蓝的色调和温柔、明洁的光来映衬,使人想到生活的美好。“花”既与题目“朝花夕拾”相呼应,又与这组散文相映生辉,因为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
    ②《西游记》示例:以唐僧师徒四人为封面主体,孙悟空在前,唐僧骑马,猪八戒牵马,沙和尚挑担,占封面的三分之一左右,背景为天空、山峦。封面设计主要体现师徒四人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最终取得真经的过程。
    4.①示例1:我选 《猎人笔记》
    ②采用圈点批注法。圈画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批注这些句子烘托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
    示例2:我选《镜花缘》 采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阅读大人国,需要精读精思。如:大人国一心向善,用脚踩云朵,分辨善意,这寄托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呢?而后50回在人物塑造方面不够成功,不妨略读甚至跳过去。
    示例3:我选《湘行散记》 采用摘抄法。摘抄作品中意蕴深刻的、触动心灵的句子反复揣摩。
    示例4:我选《白洋淀纪事》 写读书笔记。如:分析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水生嫂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能干、踏实孝顺、情深意重的贤内主形象,又是一个欣喜隐忍的坚强的懂大局,是大体觉悟高的形象。
    5.示例1:让读书走进人生,让人生飘逸书香。示例2: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溢满校园。示例3:读书,最美的姿态!(与阅读相关,语言简练即可)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作品的理解。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世说新语》是中国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貌。
    《史铁生散文选集》荟萃了现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32篇,包括:《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安乐死》《断想》《三月留念》《复杂的必要》《一个人和一只牛》《喜欢与爱》《乐观的根据》《信仰是自己的精神描述》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泰戈尔诗选》完整收录了印度诗人泰戈尔四部代表诗集,包括晶莹美静的“童真之歌”《新月集》,清丽隽永的“哲思之歌”《飞鸟集》,“奉献给神的祭品”《吉檀迦利》,以及融入诗人对青春感受的“生命之歌”《园丁集》。透过这些诗,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泰戈尔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是怎样地热爱自己有着悠久优秀文化的国家,热爱这国家里的人民,以及国家的雄伟美丽的山川。
    《聊斋志异》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病,有的表现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封建伦理和因果报应思想。
    可按体裁分类,《朝花夕拾》《史铁生散文选》是散文集,《西游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是小说,《泰戈尔诗选》是诗歌。
    按国别分类,《朝花夕拾》《史铁生散文选》《西游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是中国作品,《泰戈尔诗选》是外国作品。
    按作家所处的时代分类,《世说新语》《西游记》《聊斋志异》是古代作家作品,《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选》是近代作家作品,《史铁生散文选》是现代作家作品。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封面设计。
    例如:《朝花夕拾》封面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图片以及鲁迅先生的图像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面有很多关于鲁迅青少年时期的回忆,鲁迅作为这本书的作者以及作品里面的重要人物,把他放在封面,让读者马上知道这部作品就是围绕鲁迅来写的。
    又如:《西游记》封面上主要由师徒四人和白龙马组成,体现出他们西天取经的背景,其中孙悟空上半身的图像放大占据封面的三分之一,这样凸显出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全心全意护送师父取经。
    【4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方法。作答时从四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来分析即可。
    例如:我选《猎人笔记》。采用跳读的阅读方法。跳读猎人到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人、遇过的事,把握作品的故事梗概即可。
    又如:我选《镜花缘》。采用跳读和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读正文之前,我们可以先阅读序或跋,这样就能够短时间了解本书的作者、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写作目的等相关情况,从而第一时间理解作品。又由于《镜花缘》是章回体小说,因此,大家可以再阅读回目,就能够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结构和内容。可以圈点勾画,亦可以思考后进行批注。例如,我们看到第一回“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老王母西池赐芳筵”,各位仙子在谈论魁星变成女子后,百花仙子提到“大约日后总有一位姐姐恭逢其盛。”便可在旁边批注“一语成谶,为后文伏笔”。
    再如:我选《湘行散记》。采用跳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通过跳读掌握文章大意,了解作者所见所闻感受以及《湘行散记》的文学魅力,掌握散文集结构。然后看目录,找出最感兴趣的两三篇,通过精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再如:我选《白洋淀纪事》。采用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如分析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水生嫂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能干、踏实孝顺、情深意重的贤内主形象,又是一个欣喜隐忍的坚强的懂大局,是大体觉悟高的形象,这个可以精读。全书对于非重点篇章,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小说部分的略读以掌握“小说三要素”为阅读抓手,明确人物形象,串联故事情节,重视环境描写,快速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和作品主题。精读的内容如《荷花淀》《芦花荡》《浇园》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宣传语应能体现阅读的主题,简洁醒目。
    例如: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组织经典诵读】
    6.班级组织飞花令游戏,要求依次诵读含“秋”的诗句,请补写相应句子。
    同学们依次诵读了下列句子:“(1)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3)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君问归期未有期,(4)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终古高云簇此城,(5)________。(谭嗣同《潼关》)”小语同学说,下面两句虽然没有“秋”字,但包含了“秋”的含义,“(6)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答案】(1)秋风萧瑟 (2)峨眉山月半轮秋 (3)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4)巴山夜雨涨秋池 (5)秋风吹散马蹄声 (6)枯藤老树昏鸦
    (7)遥怜故园菊
    二、(56 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秋夜闻笛
    [元]萨都剌
    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
    亦有江南未归客,徘徊终夜倚阑干。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两位诗人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到北固山的?
    (2)在诵读这两首诗时,该如何把握节奏,有同学拿不准。从整体上比较,你觉得哪首要快一点,哪首要慢一点?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答案】(1)萨都剌在秋季;王湾在冬末春初(如写冬或春亦可)。
    (2)诵读《秋夜闻笛》时,要慢一点。诗人徘徊整夜,思归思亲,满怀浓浓的愁绪,缓慢的朗读节奏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
    诵读《次北固山下》时,稍稍快一点。江面开阔,白帆高悬,顺风行船,平稳快速,感受到诗人旅途的喜悦;乡思愁绪也是淡淡的,快一点的朗读节奏,与诗人的心境一致。
    【解析】
    (1)本题考古诗的理解和分析。题干提供了两首与北固山有关的诗歌,要求对两首诗的季节进行对比分析。为了确定两位诗人分别是在什么季节到北固山的,我们需要根据诗歌中的描写来判断。
    《秋夜闻笛》是元朝诗人萨都剌的作品,描述了秋天的北固山和月色,所以萨都剌是在秋季到北固山的。《次北固山下》是唐朝诗人王湾的作品,描述了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的景色,同时提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暗示了冬末春初的时节。所以,王湾是在冬末春初到北固山的。综上所述,萨都剌和王湾分别在秋季和冬末春初到北固山。
    (2)本题考查诗歌朗读。在比较《秋夜闻笛》和《次北固山下》两首诗的诵读节奏时,我们应当考虑到诗歌的情感、意境以及语言风格等因素。
    首先,从情感上看,《秋夜闻笛》中诗人萨都剌通过描绘秋夜的月色和笛声,表达了一种寂寥、思乡的情感,这种情感带有一定的深沉和内敛。而《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则通过描绘北固山下的江景,表达了一种开阔、豪迈的情感,这种情感更为明朗和外放。因此,在情感表达上,《次北固山下》更倾向于一种快速的节奏,而《秋夜闻笛》则更适合慢一点的节奏。
    其次,从语言风格上看,《秋夜闻笛》的语言更为细腻,描述更为具体,如“何人吹笛秋风外,北固山前月色寒”,这需要我们用更为缓慢的节奏来品味每一个细节。而《次北固山下》的语言更为简洁,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其语言更为精炼,因此诵读节奏可以稍微快一些。
    综合考虑情感表达和语言风格,《秋夜闻笛》更适合慢一点的诵读节奏,而《次北固山下》更适合快一点的诵读节奏。这种节奏的把握能够更好地传达出两首诗各自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博览古今事】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 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材料二】
    孔子穷①乎陈、蔡之间,藜羹②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③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④其甑⑤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气。”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臭⑦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⑧不可信;所恃⑨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 知人固不易也!”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穷:被困。②藜羹:指粗劣的食物。③爨:烧火做饭。④攫:用手抓取。⑤甑:古代蒸食的炊具。⑥食洁而后馈:向尊长进食叫馈。这是孔子在测试颜回。他说今天梦见先君,要祭祀他,只有没被别人先吃,是干净的才可以进上。⑦煤兵:黑煤灰。⑧犹:仍然,尚且。⑨恃:依赖。
    8.请用斜线(/)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今 者 梦 见 先 君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
    (1)及其家穿井 ( ) (2)闻之于宋君 ( )
    (3)得面爨之 ( ) (4)颜回对曰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11.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作为“材料二”的题目最妥当?简述理由。
    A.颜回食污 B.颜回攫饭 C.颜回偷食
    我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
    1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联系两则文言材料,谈谈它们对于我们谨慎处理各种信息有什么启示。
    【答案】8.今 者/ 梦 见 /先 君
    9.(1)待,等到 (2)使听到(听到) (3)得到,获得 (4)回答
    10.人们所相信的应该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但亲眼所见的尚且不一定可信;人们所依赖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但自己的内心尚且不值得依赖。
    11.①B
    ②这一动作具有画面感,概括了主要事件,且能设置悬念。
    12.材料一告诉我们:听到别人的传闻不能就当真,不能以讹传讹;材料二告诉我们:有时眼睛看到的也未必就是真的。所以,面对大量信息,有时我们要亲自去问一问当事人,有时要深入调查,仔细辨别,多问多思,只有弄清楚真相,才有发言权。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根据句子结构分析分析可知,“今者”是一个时间状语,表示现在的情况或时间,应该与后面的句子分开。“梦见”是谓语动词,表示梦中所见,应该与后面的宾语“先君”分开。“先君”是宾语,表示先前的君主或长辈,应该与前面的句子分开。
    故正确断句为:今者/梦见/先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等到他家打井的时候;及:待,等到。
    (2)句意: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使……听到。
    (3)句意:获得回来后煮饭;得:获得、取得。
    (4)句意:颜回回答道;对:回答。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信:相信;犹:尚且;恃:依赖。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和含义。题目要求从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作为“材料二”的标题,并解释理由。首先,我们要分析材料二的内容。材料二描述了颜回在煮饭过程中,发现有碳灰飘进锅里,为了不浪费粮食,他抓起饭来吃。然后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并发表了一番关于了解人的不易的言论。因此,我们需要从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能概括材料二内容的标题。
    A.颜回食污:这个选项主要描述了颜回吃脏饭的行为,但原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脏饭,而是煤灰掉入饭中。因此,这个选项可能给读者带来误导。
    B.颜回攫饭:这个选项简洁地描述了颜回从锅中抓饭吃的行为,与原文描述相符。同时,“攫”字也较好地表达了这一行为的特征。
    C.颜回偷食:这个选项使用了“偷”字,但原文中并没有涉及到颜回偷窃的行为,他只是为了不浪费粮食而采取的行动。因此,这个选项可能会给读者带来误解。
    综合考虑,B项“颜回攫饭”作为材料二的标题最合适,因为它既简洁地描述了颜回的行为,又较好地表达了这一行为的特征。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比阅读。
    【材料一】中的故事《穿井得一人》讲述了一个丁家挖井后,告诉别人自己家挖井得到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被误传为“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但实际上丁家只是得到了一个劳动力,而不是真的从井里挖出一个人。这个故事揭示了人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往往会误解真相,或者因为主观臆断而扭曲事实。
    【材料二】中的故事是关于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的。孔子看到颜回从甑中抓饭吃,但假装没看见。颜回解释说这是因为饭里有煤灰,所以弃之不食。这个故事揭示了即使是目击者的证词也不一定可信,而且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隐瞒或扭曲事实。
    这两个故事都强调了人们对于信息传递和认知真相的不易,并告诫我们对于任何信息的理解和传播都应保持审慎和客观的态度,不能轻易相信或者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参考译文:
    甲文: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节省了一个劳力。”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文: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出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就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从锅里抓起一把米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米饭吃的事情,站起身(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不可以,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我觉得丢弃之不吉,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们所相信的应该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但亲眼所见的尚且不一定可信;人们所依赖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但自己的内心尚且不值得依赖。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
    【荐文共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曾在我家
    止庵
    ①这是今年四月头儿上的事。那天我们回到郊外的房子,大概半个多月没来了。收拾院子时,突然有只黑猫从墙边的水缸里跃身跳出,奔逸而去。再看缸底,竟有一窝小猫。那口缸约八十厘米深,过冬曾用以储存苹果,底下放了个塑料盆,里面垫了块厚布。我们去年秋末开车去顺义山里游玩,路过陈各庄,就是老舍绝笔《陈各庄上养猪多》描写的地方,还在道旁果农的摊上买了不少苹果。上一次回来已把缸里的东西取出,忘了盖上盖儿了。现在小猫们挤成一团,偏处一侧,细数共有六只,尚未睁开眼睛,相互拱呀拱的,其中一只竭力要爬到别的猫上面。另一侧空着,当是母猫喂奶时置身所在。
    ②我们尚不打算马上在此居住,不知道把这些猫怎么办,遂打电话请教朋友。朋友说,最好不要碰它们,沾了人味儿,可能会被母猫抛弃。夜里气温尚凉,不妨在旁边摆个纸箱,垫些布类,猫一家也许会搬过来。还可放置点儿猫粮,再搁盆水。另有朋友提醒,万一下雨,小猫恐在缸中无法逃生。我查天气预报,半月之内均无雨,但还是将缸挪到屋檐底下。临走前我再去看了一下。没等接近,黑暗之中那只母猫腾地窜出,后腿蹬了下缸沿,相当有力,整口缸都晃动了。我不敢再惊扰,什么也没做就离开了。
    ③说来还是不太放心,第二天我们又回来了。缸里已经空空如也,都搬走了。原来垫的那块布还算干净,小猫或许并非诞生于此,只是一度寄居而已。无端干扰了它们的生活,心中不免有些歉疚。朋友说,这证明人家自有能力照管一切。我说,母猫逐一叼走六只小猫,如此往返,怕是要折腾一夜。朋友说,猫有地盘意识,估摸搬得不远,一会儿就完事了。过了几天,我收到了曾建议我放纸箱的那位朋友寄来的一个折叠式露天猫屋。无奈它们一去不返。
    ④前不久我在“抖音生活者说”直播中看到一则纪实短片,讲的是一位理工男,毕业做程序,决意离职专门救猫,“没有这个职业,咱就发明这个职业。”五年里救了两千多只濒临险境的猫。现在“猫咪消防员"真的成了一项职业,他也有了同事。很多网友都来分享自己与小动物相处的点滴,很见人类的善意。曾在我家的猫妈妈和六个幼崽生死未卜,我常常惦念不安,看了不免心生感慨。这组纪实短片的主题是“致每一个好好生活的人"。我想,好好生活,总要落实于好好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这个世界,包括小猫小狗之类动物在内。爱护动物的人未必有爱人之心,但虐待动物的人应该也不会好好对待人罢。
    ⑤短片里“猫咪消防员”讲了一件事:最初他的救猫之举无人理解,甚至被骂哭了,“那个晚上我身边也有猫,它跑来缩到我怀里,然后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就是相互治愈罢。”我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受命终局版》里,女主人公叶生也养了一只猫:
    ⑥叶生坐在单人沙发上,那只猫走过来,一下跳到她腿上,接着就打起瞌睡,仿佛她的腿只是凳子之类的东西。叶生凑过去亲它的脸,猫的态度照样漠然,甚至不很耐烦。叶生说,有一回我妈妈的忌日,去八宝山扫墓回来,在胡同里看见这只流浪猫,就抱回来了。那会儿它还很小,走路两条后腿向外一撇一撇的。爸爸不喜欢猫,怕把他的书抓坏了,又怕咬他的花,说好第二天送给人家。那天晚上我特别孤单,这只猫忽然来到床前,蹲在那儿。我看着它,它跳到床上,动作很轻,好像尽量不吓着我,也不让我反感。我正不知道怎么办好呢,它钻进被窝,就在我身边躺下,头也枕在枕头上,一声不响地睡着了。这对我真是莫大的安慰,当时眼泪都出来了。第二天我告诉爸爸,我要留下这只猫。爸爸说好吧,但别让它上楼。张姨把猫领到楼梯前,在它的脑袋上狠狠敲了一下。我看着很心疼,但它居然记住了,从不上楼。只是常蹲在楼梯前,歪着头望着上面。
    ⑦这里小猫跳上床、睡在枕边的细节,乃是我自己从前养猫有过的经历,恰与“猫咪消防员”所述不无相合之处。那是三十多年的事,后来这只猫走失了,我很难迂,从此不再养了。发现缸里有猫那晚,我倒是想过等它们稍长大些托付给谁,自家是否留下一只。我很喜欢猫,这么些年没养是担心留情,一旦丧失不忍面对。猫一家搬走后,朋友对我说,也许什么时候会看见一只老猫带着一队小猫走过花园,或者几只小猫在那儿玩耍。我这份期待过了许久方才淡去。
    (选自中国作家网)
    13.仔细阅读①-③段,梳理出作者对“曾在我家的猫”的情感变化过程。
    14.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品味第②段画线句,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没等接近,黑暗之中那只母猫腾地窜出,后腿蹬了下缸沿,相当有力,整口缸都晃动了。
    (2)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③段画线句有哪些作用。
    说来还是不太放心,第二天我们又回来了。
    15.有人认为④⑤⑥段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16.止庵的《曾在我家》和郑振铎的《猫》都通过对猫的描写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两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13.惊喜(惊讶)——关心(不太放心、怜惜、不知所措、不敢惊扰)——有些歉疚——担心(牵挂)——无奈(答出任意三个即可)
    14.(1)动作描写,“腾地窜出” 写出速度之快,“相当有力”写出力量之大、警觉。这两个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猫受到惊扰后快速逃窜的样子,表达了母猫对小猫的着急、紧张、担忧、护猫心切。(任意3点即可)
    (2)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紧承上文写出了我们对猫的担忧、牵挂;引出下文对猫的相关事情的叙写。内容上表达对猫的关心、担忧。
    15.不同意。④⑤⑥段交代了“猫咪消防员”成了一项职业以及我的长篇小说中女主人公叶生养猫的经历。(概括内容)表现了人们对猫的善意,以及“我”的悲悯情怀,突出了作者对善待猫、善待动物的人的肯定与赞美,也期待人们好好生活,善待一切小动物,善待世界,与动物和谐相处。丰富文章内容、为下文铺垫、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16.《曾在我家》叙写了我无意间惊扰了生了六只小猫的黑猫,后再也未见的故事,表达了我对猫的喜爱、对动物的喜爱,愧疚之情。答到对猫的尊重、不过度干预。《猫》表达对第三只猫的悔恨、愧疚。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筛选与概括。
    根据第①段“再看缸底,竟有一窝小猫”可概括为“惊喜”;
    根据第③段“说来还是不太放心,第二天我们又回来了”可概括为“不太放心”;
    根据第③段“无端干扰了它们的生活,心中不免有些歉疚”可概括为“歉疚”;
    根据第③段“我说,母猫逐一叼走六只小猫,如此往返,怕是要折腾一夜”可概括为“担心”;
    根据第③段“无奈它们一去不返”可概括为“无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及作用。
    (1)“窜出”是动词,运用动作描写,“腾地”突出母猫动作迅速,“腾地窜出”写出了母猫发现作者受到惊吓后迅速窜逃的情形,“相当有力”突出母猫动作力度之大,这两个词语表现出母猫对小猫的担忧、紧张的状态。
    (2)结构上:根据第②段“我们尚不打算马上在此居住,不知道把这些猫怎么办”“我不敢再惊扰,什么也没做就离开了”可知,画线句“说来还是不太放心”承接第②段内容,写出我们对小猫的担忧和不放心,画线句“第二天我们又回来了”引出第③段对小猫及母猫的描写,因此画线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内容上:画线句“说来还是不太放心”写出我们对猫的担心和牵挂。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根据第④段“现在‘猫咪消防员’真的成了一项职业”和第⑤段“我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受命终局版》里,女主人公叶生也养了一只猫”可知,④⑤⑥三段主要写“猫咪消防员”成了一项职业以及我的长篇小说中女主人公叶生养猫的经历,丰富了文章内容。根据第⑦段“这里小猫跳上床、睡在枕边的细节,乃是我自己从前养猫有过的经历,恰与‘猫咪消防员’所述不无相合之处”可知,④⑤⑥三段为后文写作内容做铺垫。根据第④段“我想,好好生活,总要落实于好好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这个世界,包括小猫小狗之类动物在内。爱护动物的人未必有爱人之心,但虐待动物的人应该也不会好好对待人罢”可知,作者写“猫咪消防员”和小说主人公养猫的故事体现了人们对猫的善意,表达作者对善待动物之人的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作者的悲悯之心,同时表达出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希望人们都能善待小动物的美好愿望,点明中心同时升华了文章主旨,因此④⑤⑥三段不能删去。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根据第⑦段“那是三十多年的事,后来这只猫走失了,我很难迂,从此不再养了。发现缸里有猫那晚,我倒是想过等它们稍长大些托付给谁,自家是否留下一只。我很喜欢猫,这么些年没养是担心留情,一旦丧失不忍面对”可知,本文表达了我对猫的喜爱、对动物的喜爱,愧疚之情。郑振铎《猫》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作者对三只猫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内疚、自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
    爱丽丝梦游仙境(节选)
    [英]刘易斯•卡罗尔
    ①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爱丽丝并没有感到奇怪,甚至于听到兔子自言自语地说:“哦,亲爱的,哦,亲爱的,我太迟了。"爱丽丝也没有感到离奇。虽然过后,她认为这事应该奇怪,可当时她的确感到很自然。但是,兔子竟然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块怀表看了看,然后又匆匆忙忙跑了。这时爱丽丝跳了起来,她突然想到:从来没有见过穿着背心的白兔,更没有见到过白兔拿出一块怀表来。她好奇地穿过田野,紧紧地追赶那只兔子,刚好看见兔子跳进了矮树下面的一个大洞。爱丽丝也紧跟着钻了进去,根本没考虑怎么再出来。
    ②这个兔子洞开始像走廊,笔直地向前,后来就突然向下一拐。爱丽丝还没来得及站住,就掉进了一个深井里。要么是井太深了,要么是她自己感到掉下去得太慢了。因此,她有足够的时间去东张西望,而且去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首先,她往下看,想知道会掉到什么地方。但是下面太黑了,什么都看不见。于是她就看四周的井壁,只见井璧上排满了碗橱和书架,以及挂在钉子上的地图和图画。她从一个架子上拿了一个罐头瓶,罐头上写着“橘子酱”,却是空的。她很失望,她不敢把空罐头扔下去,怕砸着下面的人。因此,在继续往下掉的时候,她就把空罐头放到另一个碗橱里去了。
    ③“好啊,”爱丽丝想,“经过了这次锻炼,我从楼梯上滚下来就没问题了。”但是并不是那么回事,她发现自己开始一直往下掉,掉得很深很深,简直没办法停下来。这一下她可吓坏了,于是她大声喊叫起来:“哎哟!哎哟!快停下!快停下!”可她还是不停地往下掉。就在她说话的时候,突然掉到了一堆枯枝败叶上,总算掉到了底了!
    ④爱丽丝一点儿也没摔坏;她立即站起来,抬头向上看。上面一片漆黑。前面又是一条长长的通道,那只白兔正急急忙忙地朝前跑呢。这回可别错过时机了,爱丽丝像一阵风似地追了过去。可是兔子一眨眼就不见了。她发现自己是在一个低矮的长廊里,长廊尽头的墙上有一扇小门,门是开着的。爱丽丝朝门里一看——天哪!门里面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17.爱丽丝在追赶兔子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奇幻的事情?
    18.在这段选文中,爱丽丝展现了哪些性格特点?
    19.作者通过哪些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来展现爱丽丝的奇幻之旅?
    20.从《曾在我家》和《爱丽丝梦游仙境(节选)》中选择一篇,推荐给班级“美文赏析园地”,你会推荐哪一篇?请从作品的主题、语言及对读者的启发三个方面任选一个简述推荐理由。
    【答案】17.①爱丽丝掉进深井时还能四处张望;②井壁上排满了碗橱和书架,以及挂在钉子上的地图和图画;③继续往下掉的时候,她就把空罐头放到另一个碗橱里去了;一直往下掉,掉得很深很深,简直没办法停下来;④爱丽丝总算掉到了底了,一点儿也没摔坏;⑤在一个低矮的长廊里,长廊尽头的墙上有一扇小门,门里面是一座美丽的花园。(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8.示例:①强烈的好奇心。例如:看见一只从背心口袋掏出怀表的白兔,就追赶兔子了。②善良,为他人着想。例如:她不敢把空罐头扔下去,怕砸着下面的人。
    19.示例:①描写了兔子的语言、动作等,把兔子拟人化,兔子会说话,看怀表,充满想象力。②描写了井壁上的陈设,爱丽丝在深井里往下掉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看清井壁的陈设,还能把“橘子酱”从一个碗橱拿到另一个碗橱,充满想象力。③描写了爱丽丝在井底所见,在深井的井底居然有长廊、小门、花园,充满想象力。
    20.示例1:我推荐《曾在我家》。文章叙写了我无意间惊扰了寄居在我家水缸里的黑猫及它所生的六只猫仔,猫最终搬走了,突出了我的惦念不安的情感,同时赞美了猫咪消防员的善意,期待人人善待自己,善待生灵,善待世界。尊重动物,不要过度干预。作者借物抒怀,娓娓道来,丰富的生命体验触动心灵,值得一读。
    示例2:我推荐《曾在我家》。文章运用质朴平易、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猫,写人,写情感的变化,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让人沉浸其中。不妨一读。
    示例3:我推荐《爱丽丝梦游仙境(节选)》。故事讲述了一位可爱的英国小女孩爱丽丝在百般无聊之际,发现了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她追赶着它而不慎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她不断探险,在探险的同时不断成长。小说充满趣味、惊险、刺激。文中的奇思妙想,让人欲罢不能。快来阅读吧,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这个兔子洞开始像走廊,笔直地向前,后来就突然向下一拐。爱丽丝还没来得及站住,就掉进了一个深井里。要么是井太深了,要么是她自己感到掉下去得太慢了。因此,她有足够的时间去东张西望,而且去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可知,爱丽丝掉进深井时还能四处张望;
    根据第②段“首先,她往下看,想知道会掉到什么地方。但是下面太黑了,什么都看不见。于是她就看四周的井壁,只见井璧上排满了碗橱和书架,以及挂在钉子上的地图和图画”可知,井壁上排满了碗橱和书架,以及挂在钉子上的地图和图画;
    根据第②段“她从一个架子上拿了一个罐头瓶,罐头上写着‘橘子酱’,却是空的。她很失望,她不敢把空罐头扔下去,怕砸着下面的人。因此,在继续往下掉的时候,她就把空罐头放到另一个碗橱里去了”,第③段“她发现自己开始一直往下掉,掉得很深很深,简直没办法停下来”可知,继续往下掉的时候,她就把空罐头放到另一个碗橱里去了;一直往下掉,掉得很深很深,简直没办法停下来;
    根据第③段“可她还是不停地往下掉。就在她说话的时候,突然掉到了一堆枯枝败叶上,总算掉到了底了”,第④段“爱丽丝一点儿也没摔坏”可知,爱丽丝总算掉到了底了,一点儿也没摔坏;
    根据第④段“她发现自己是在一个低矮的长廊里,长廊尽头的墙上有一扇小门,门是开着的。爱丽丝朝门里一看——天哪!门里面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可知,在一个低矮的长廊里,长廊尽头的墙上有一扇小门,门里面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据此分析作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
    结合第①段“这时爱丽丝跳了起来,她突然想到:从来没有见过穿着背心的白兔,更没有见到过白兔拿出一块怀表来。她好奇地穿过田野,紧紧地追赶那只兔子”可以看出爱丽丝有强烈的好奇心;结合第②段“因此,她有足够的时间去东张西望,而且去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首先,她往下看,想知道会掉到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爱丽丝求知欲强;结合第②段“她很失望,她不敢把空罐头扔下去,怕砸着下面的人”可以看出爱丽丝善良,为他人着想。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①结合第①段“突然,一只粉红眼睛的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爱丽丝并没有感到奇怪,甚至于听到兔子自言自语地说:‘哦,亲爱的,哦,亲爱的,我太迟了。’爱丽丝也没有感到离奇。虽然过后,她认为这事应该奇怪,可当时她的确感到很自然。但是,兔子竟然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块怀表看了看,然后又匆匆忙忙跑了”可知,文章描写了兔子的语言、动作等,把兔子拟人化,兔子会说话,会看怀表,充满想象力;
    ②结合第②段“爱丽丝还没来得及站住,就掉进了一个深井里。要么是井太深了,要么是她自己感到掉下去得太慢了。因此,她有足够的时间去东张西望,而且去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于是她就看四周的井壁,只见井璧上排满了碗橱和书架,以及挂在钉子上的地图和图画。她从一个架子上拿了一个罐头瓶,罐头上写着‘橘子酱’,却是空的。她很失望,她不敢把空罐头扔下去,怕砸着下面的人。因此,在继续往下掉的时候,她就把空罐头放到另一个碗橱里去了”可知,爱丽丝在深井里往下掉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看清井壁的陈设,还能把“橘子酱”从一个碗橱拿到另一个碗橱,充满想象力;
    ③结合第④段“她发现自己是在一个低矮的长廊里,长廊尽头的墙上有一扇小门,门是开着的。爱丽丝朝门里一看——天哪!门里面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可知,描写了爱丽丝在井底所见,在深井的井底居然有长廊、小门、花园,充满想象力。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词。从《曾在我家》和《爱丽丝梦游仙境(节选)》中任选一篇,从作品主题、语言特色、对读者的启发三个方面任选一点阐述推荐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推荐《爱丽丝梦游仙境(节选)》。小说的语言简单清晰, 采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作品中到处都充满着浓浓的童趣,没有传统中的那种严肃刻板的说教和劝导。童趣的语言风格一定能激起你的共鸣,快来阅读吧!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参加征文活动】
    21.为丰富班级书香文化,班委会组织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参加。
    (1)“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从而来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想象一下,你正沉浸在我们班级图书角的静谧之中,四周环绕着各种书籍的香气。突然间,你感到脚下的地板轻 轻一颤,紧接着,你似乎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整个人掉进了图书角深处的一个隐秘空间……请发挥奇妙的想象,以《漫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2)也许你不擅长想象,但你一定有过在校园“漫游”的经历,或者有过走出校园“漫游”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旅游,或考察……“漫游”中一个场景、一个细节、 一件物品……可能触动你的内心,引发你的思考。请以《漫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从上述两题中任选一个,补全题目;②中心突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略。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班级图书角里有下面六部作品,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按要求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相应的句子,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根据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